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邓小平和谐世界思想探论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7 10:10:46

[摘要]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揭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种期望和追求,邓小平提倡通过回家间的全方位协商合作,来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并以此为保障构建起以各国多样性文明共存、互补、交流、合作为标志的新型和谐国际关系。邓小平中国特色的“一板论”清楚地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中国永远都是世界和谐的积极推动者。

[关键词]邓小平 和谐世界 国际战略思想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但他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当前我党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深入挖掘邓小平的国际战略中所包含的“和谐世界”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我党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新理念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谋求和平,促进发展体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蕴含了邓小平对和谐世界的期望追求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集中体现了“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既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追求,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

1 邓小平站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角度,集中表达了对“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的认识。邓小平阐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关系到各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两大根本问题,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建设和谐世界。一是要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平是和谐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实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世界才进入“和谐”的境界;二是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只有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世界才能安定,世界和平才能持久。这是“和谐世界”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2 建设“和谐世界”也同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目标:通过建设“和谐世界”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这就需要排出各种各样的干扰,特别是外部环境的干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局势紧张,国家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恶化,是不可能专心致志搞建设的。例如,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中国同美国等多数西方国家甚至连外交关系都没有建立,中国不得不准备打仗,不得不进行“备战备荒”和“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部署。因而,建设“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同时。中国的日益繁荣、稳定和强大,也才能更加有效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3 正是基于对世界和谐的不懈追求和对和谐世界内在要求的深刻把握,邓小平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即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阐述了我们判断国际事务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他指出,我们判断国际事务的是非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有利的,我们就支持;不利的。我们就反对。任何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我们都坚决反对。我们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好坏亲疏,不受一时一事的左右,而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长远利益的决策。

二、全方位的协商合作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邓小平遵循“双赢”和“多赢”的和谐思维方式,倡导所有国家间不分大小强弱,通过公平合理公正的协商和合作来推动各自的发展和相互间矛盾、问题的和平解决,从而推动世界走向和谐。

1 通过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来促进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和谐。在经济方面,应坚持互利、合作、共赢的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应该顺应这一潮流,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同时,从长远来讲。各国应该寻求的是“双赢”或者“共赢”的局面。当今世界,南北差距日益扩大。这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富国在改变穷国的困境、促进穷国的发展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逐渐缩小南北差距,不断消除世界范围内的贫困现象,才能实现各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并为建设“和谐世界”奠定一个稳固的物质基础。

2 坚持通过协商和谈判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以促进国际政治关系和谐。在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仍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如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一些地区性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矛盾激化,冲突升级,甚至导致地区性战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谐世界的建设。因此,邓小平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升级导致战争而破坏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从而为建设“和谐世界”提供安全保障。

3 首倡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方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促进世界和谐做出了表率。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说:“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出新的路子来解决。”随后,在同年10月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共同开发”的设想,最早也是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提出来的。我们有个钓鱼岛问题,还有个南沙群岛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不用打仗,也不要好多轮谈判。“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世界上这类的国际争端还不少。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邓小平的这一国际关系思想开辟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和谐乃至世界和谐。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保证

建设“和谐世界”还面临着一个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界的稳定有序,既表现为国际政治的稳定有序。又表现为国际经济的稳定有序。而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其本质特征就是由一、两个或几个大国操纵和垄断国际事务,为了自身的利益,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使国际范围内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发生和升级,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种国际秩序成为世界上各种纷争和动荡的重要根源。不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要建设和谐世界,首先就必须改变现存的世界旧秩序,建立世界新秩序。正是基于此,1988年,邓小平就创造性地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

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种既能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又能为各国所接受并付诸实施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指出。唯有摒弃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眼光,摒除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的做法,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能够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服务。以这个原则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完全符合世界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是世界走向和谐的根本保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体现了对各国独立和主权、领土完整的尊重、对各国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方法以及发展模式的尊重,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因而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迈进。

四、文明多样化是和谐世界的基石和集中体现

在邓小平看来,和谐世界决不是单一文明的世界,而是各国多样性文明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型和谐关系的世界。

1 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只有尊重不同的文明,维护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各国人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继承和发扬其文化传统。选择自己的政治生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才能真正使人类社会走向和谐。所以,他强调说,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作为文明多样化的主张。邓小平一贯坚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他认为,对待各国在发展道路和模式上的差异和分歧。解决办法是求同存异,尊重各自的选择,谋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至于哪种制度、意识形态好,哪种不好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做出判断。在这方面的分歧不应该成为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障碍。因此,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 多样文明的共容共处是世界走向和谐的具体体现。对于各国多样性文明如何达到和谐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多样性文明应互尊。邓小平认为,多样性文明都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他特别尖锐地批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社会制度的做法,是对世界和谐大趋势的严重背离。他强调指出,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世界上那么多伊斯兰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非洲。非洲统一组织的强烈的普遍的呼声就是要求别国不要干涉他们的内政。这是世界局势的一个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际动乱,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动乱。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摆脱贫困。政治不安定,谁还有精力搞饭吃?更谈不上发展了。

多样性文明应互让。邓小平认为,各国在利益上发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的和在所难免的,只要相互做出让步,就能解决矛盾,达到互利和共赢。他针对中美关系说: “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只照顾一方是不行的。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谈到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边界问题时,邓小平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多样性文明应互信。邓小平认为,要建立和谐世界,很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相互信任,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对于中国和印度如何建立和谐关系。邓小平说,“中印两国是近邻,不相互了解。不建立友谊是不行的。”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指出,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第三世界各国的发展。

多样性文明应互利。邓小平认为,各国文明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相互学习和合作,才能达到互利的目的。他在谈到南南合作的重要性时表达了这一思想:“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这种合作总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年来第三世界有一些发展,各国都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中国是建设和谐世界的积极力量

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在国际舞台上不扛旗、不当头、不称霸、不张扬,少说多做,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1 邓小平清醒而又客观地估计了中国在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坐标和位置。1984年在会见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的谈话中,邓小平谈道:“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判断,邓小平强调我们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力尽所能。使得中国能够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保证自己稳定与发展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和平的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应有作用,从而为促进世界的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2 中国是未来多极格局中的一极,并且是影响越来越大的有所作为的一极。邓小平强调:“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还比较弱,对世界所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特别是到21世纪中叶,一个15亿人口的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时的中国将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世界的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3 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极。中国与第三世界同呼吸共命运。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不仅现在不称霸,就是将来富了也不称霸。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不仅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相反会更加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4 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方位开放的一极。自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上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斗争。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也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也不断的得到改善。但这是不是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就不存在了呢?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了呢?众所周知。中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不会动摇的,但如何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则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的来看,各国人民应当自主的选择自己发展,各国之间可以相互支持,但革命不能输出、不能相互代替和相互干预。“和谐”是指国家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是世界局势和国际环境的和平稳定的状态,而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两种意识形态的趋同,更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体现了预测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正确的前瞻意识和对建设美好和谐世界的重大责任意识。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无疑是对邓小平这些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重温邓小平国际战略中的辩证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和谐世界无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责任编辑 马永义

推荐访问:和谐 思想 世界 邓小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