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及途径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1-07-17 14:35:50

摘要阐述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的现状,并提出如防雷技术的推广应用、防雷科普的持续开展、雷电监测网络的完善、公共机构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提高等减少农村雷灾的途径,以为推动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减灾;现状;途径;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S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399-02

1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

1.1农村雷灾导致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

浙江省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据初步统计,2004—2008年,全省上报雷电灾害中,农村占54%,其中农村人身事故占79%,农村死亡人数占79%,农村受伤人数占91%,农村引发火灾或爆炸占68%,农村建筑物受损占76%,农村直接经济损失占42%。农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甚至超过台风、暴雨,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当务之急。

1.2农村自然环境条件复杂,防灾抗灾能力弱

农村选址多有以下几个特点:或地理位置较高,或突出周围地貌,或空旷开阔,或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或邻近潮湿和水体环境,这些都是有利于雷电生成的自然条件,导致雷电灾害频发。浙江省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具有村镇商业化、工业化、聚集程度较高的特性[1]。例如,存在一些位于空旷地带的农业基地及农业示范园;存在一些高山处的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园;民房因考虑美观效果在屋顶增设不接地的金属装饰物、凉亭等;乡镇企业多且大部分企业厂房紧邻农田、水域,而防雷设施几乎是空白;外来务工人员多,基础设施薄弱,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网络等架空线路乱拉乱挂现象严重,布线混乱;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等。然而农村防雷设施很薄弱,而且广大农民缺乏防雷避雷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农村的防雷减灾体系经不起雷击灾害的冲击,做好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1.3雷电活动频繁

根据浙江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2007年全省共发生地闪(云地之间的闪电)418 138次,全省域面有5次以上地闪的雷暴日达113 d;6、7、8月地闪次数占全年总地闪次数的85.70%,地闪高密度分布在杭州市与绍兴市的交界处、浙东的台州市与宁波市以及浙西南的丽水市(图1)。

2008年全省共发生地闪287 762次,全省域面有5次以上地闪的雷暴日达143 d;6、7、8月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78.4%。从地闪密度分布情况看,绍兴市为全省地闪最密集的地区,舟山市最小(图2)。

2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

2.1防雷设施薄弱,工作机制不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落实难

目前,农村防雷的责任机制尚未建立,防雷安全检查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建房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核,加之村庄分散,防雷装置的建设和改造成本比城市高,导致农民新建房屋绝大多数没有设计安装防雷装置,乡村学校、农村公共场所、农村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几乎都没有安装防雷装置[1-2]。许多农民甚至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未进行接地处理的金属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或装饰性小铁塔,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引雷装置”。而且农村电源线、电视信号线、电话线及广播线等布线极不规范,乱搭、乱拉、乱挂现象严重。纵横交织,强电、弱电线路相互缠绕,一路架空未作任何防护处理就直接接入室内。这些都使农村雷击隐患层出不穷,并且不能被即时发现和消除,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

2.2农村居民对雷电缺乏科学认识,防雷意识淡薄,农村科普工作存在很大不足

目前,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城市,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得有声有色,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防灾减灾效果。然而在农村,大多数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地广人稀,成本投入大以及照搬适用城市的科普工作经验,使科普活动开展少,科普宣传不到位,科普效果不明显,广大农村居民仍缺乏必要的雷电知识,不懂自我保护。雷雨天气中,农村居民或盲目户外劳作,或荷锄、撑伞在水田间、空旷地带疾走,或躲在大树下和简陋凉亭等易遭雷击场所避雷雨等。在建房时对安装防雷装置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对于利用房屋框架内钢筋外加接闪器就可达到避雷的效果,建房户极不理解,也不乐意投入,自觉装设防雷装置的主动性不高。农村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农村居民现代科学防雷意识和避雷常识的缺乏,成为整个社会防雷安全工作的一大软肋。

2.3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未进行气象灾害评估

目前,农村建房既未纳入审批,也未纳入监管,处于随意自我发展的状态,布局缺乏规划,建房也无限制,建设地点的区域气候状况也未进行调查和评估,为农村经常遭受气象灾害的侵袭埋下了隐患[3-7]。而且农村建筑大多孤立,或散居旷野,或分布河岸、树林、水网、山坡、山区等地域,建筑区域的地理环境就极易遭受雷击。这些都是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面临的客观困难和挑战。

3农村防雷减灾的途径

3.1重视社会服务效益,进一步推进农村防雷安全工作

要把农村防雷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规划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做好指导、帮助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选址、防雷装置安装与检测等服务工作,积极推广农村住宅建设防雷安全适用技术,将农村建房防雷设计纳入农村住宅建设推广范畴,引导广大农民按照防雷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从技术上保证防雷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开展“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活动,既要对单个体建筑的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的统一考虑,又要对整个村庄以及附近的环境做全面的防雷规划,真正把防雷减灾做到实处,把雷击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点。通过“防雷减灾示范村”的宣传作用和带动作用,将示范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推广,尽快扭转当前农村防雷安全的不利局面。

3.2依法行政,加强防雷安全的源头管理

加强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增强社会防雷减灾的法制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依法将农村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也纳入到防雷管理体系中来,从源头上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把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中,纳入到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估体系中,通过依法管理,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联动,抓好防雷安全的源头管理。

3.3提高雷电预警和灾害应急能力

近年来,气象部门通过加强雷电监测网络和雷电业务平台建设,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危害等级预报等业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发布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雷电预警能力和水平,但完善的距防雷减灾系统建设仍有很大差距,需要抓紧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雷电监测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加快制订农村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雷电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应用 急预案,切实增强农村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3-4]。

3.4政府投入,社会参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完善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

从迅捷效果和现实作用上看,农村防雷减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农村地区防雷知识的普及。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普及防雷减灾知识,提高公众应对雷电灾害的综合认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风险规避意识和防雷安全意识。二是借助目前正在建设的气象协理员制度,由气象部门负责培训,向他们传授正确的气象科普知识,再由这些协理员向农民进行宣传,并及时传送最新气象灾害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减小雷灾危害。三是在每村公共场所设立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雷暴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并通过乡村广播等途径广为播报,使农民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不仅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管理和服务,还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取决于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联动程度,取决于防雷法规、科技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群众防雷的自觉程度。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需要各级政府的进一步领导,需要社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参与,需要各级气象部门更加努力的工作,不断加强防雷科普宣传,不断增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防护技术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雷电灾害突出的问题。

5参考文献

[1] 梅机.丘陵山地农村雷击原因剖析与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13238-13239,13245.

[2]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83-7084,7103.

[3] 章爱华,张赛忠.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14):214-215.

[4] 贾天清,黄光明.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广东气象,2010(5):34-35,41.

[5] 王怀珠,李洪勋,胡玉录.贵州兴义烟区气候资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0(3):41-43.

[6] 侯云先,林文.农业气象灾害定量指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4(12):10-13.

[7] 郑天存,孙以信,何延成.周口地区小麦气候灾害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2(8):8-11.

推荐访问:减灾 浙江省 防雷 现状及 途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