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生命历程视域下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研究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20 10:14:2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起源于北美地区的生命历程理论,被国内学界熟知已有数年,但时至今日,尚元一人以这一视角对社会福利体系进行全景式考察与研究。必须跳出社会福利传统研究的视域局限,转换研究视角,以人的生命历程为研究线索,通过关注江苏省儿童、妇女、老年人等不同生命阶段的福利需求及满足现状,通过实证研究、数据分析。试图提出一种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多维度多面向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架构。并以一数据模型加以反映。

[关键词]生命历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作者简介]李静,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龚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助教,云南昆明650228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08-0072-05

一、问题的源起

个体生命带有其社会世界的印记,剧烈变迁的时代尤为如此。不同的生命历程,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当步入迟暮之年的老者梳理自己的人生时,总会将所取得的成就或遭受的挫折,归因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境遇。成功者会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抓住了机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享受到了好的福利等;而失败者则会自叹生不逢时,因儿时教育福利缺失而致成年后工作不如意,终致一生潦倒。凡此种种,每一个人都将个人生命历程与不同生命阶段所享受的诸如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福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会福利所关注的是福利对象一生的福利状况,从一人呱呱坠地至生命完结,通过关注每一生命阶段特殊的需求,并给予适宜的福利供给,构成覆盖人整个生命历程的福利体系。在一定意义上,一个人生命历程某一阶段的福利供给状态将直接影响其实际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的好坏、生活条件的优劣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一生命历程的起点、过程公平与否,从而影响人的整个一生。故而,将近几年在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生命历程理论作为社会福利体系适当的分析工具,可使我们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具体影响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能更清晰的指出特定社会福利政策对个人境遇的实际影响。本文将选取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生命历程理论来分析研究其社会福利体系,并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可能性。

二、生命历程理论探源

起源于北美地区的生命历程理论从一开始就是跨学科的发展(Shih-Jiunn Shi,2002),在诸多方面,它代表了一个范式的转换,凸显了时间、情境和过程等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以指导问题认定、变量选择、研究推理和设计,以及分析策划等,因此,也就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探索领域。真正成功应用生命历程理论从事经验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GlenH.ElderJr。在他1974年的著作《大萧条的孩子们》中,一举确立了生命历程研究的典范。为阐明变动的环境是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发展轨迹的,Elder(1996)归纳了四个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最核心的原理:历史时间和生命历程的关系、社会时间与生命历程的关系、生命历程的相互关联性、行动者的决定。

不难看出,在观察阶段变迁和生命轨迹时。Elder的研究着重在三个层面的探讨:宏观层面(历史情境与社会结构)、中观层面(人际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源)、微观层面(行动者的选择)。也就是说,其研究偏重观察在特定历史脉络下。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特别注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阶段变迁对于后续历程的影响。尤其强调“大事件”。但是,这样以个人生命历程转变为焦点的取径却忽视了制度层面(尤其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安排同样对于个人生命历程有决定性的引导效果。

本文将立足于此,针对江苏实际,以生命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三个生命阶段——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来分析现行福利体系,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福利体系构想,以覆盖人的一生,形成对于人的生命历程的正向推动。之所以选取这三个生命阶段来重点研究。恰是因为三者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儿童期是生命历程的初始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所受教育情况、营养补给情况等福利水平将直接影响其一生:而在中年期。我们选取具有特殊福利需求(如生育福利)的妇女进行考察,其生育福利状况将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出生情况,在人生初始阶段就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生命历程最后一阶段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的实现程度也将对其晚年生活甚至其子女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以生命历程理论来观察社会福利体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儿童期、还是成年期、抑或老年期,每一生命阶段的福利水平都将影响人的一生。

三、江苏社会福利体系解构

据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亿元,总量已列全国第二位,人均GDP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64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首破2万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然而,本应与经济发展齐肩并进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却明显滞后。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就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投入45.0462亿元,以同期全省人口7724.5万人计算,人均仅58.31元,投入明显偏低,与江苏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严重不符。除上述财政投入不足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显落后。以医疗福利作为考察维度,2009年全省每万人拥有医师数仅为15.9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0.4张,种种数据无不显示江苏社会福利事业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以上是在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视域下加以考察,转换视角,若以生命历程作为研究视角进行分类考察,对江苏社会福利体系进行解构,则会发现滞后情况同样严重。

儿童福利

江苏儿童福利主要分为实物给付与现金给付两种。实物给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如建立儿童健康状况和出生缺陷疾病数据库,开展“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春健康高校行”活动等;--是对独生子女实行政策倾斜,如徐州、连云港市的教育部门对独生子女中考加10-15分。在现金给付方面。一是对考上本科、专科院校的独生子女实行助学奖扶,如泗阳县对独生子女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给予1000-3000元的奖励扶助;二是实行孤女人身医疗保险费用减免,使全省近4000名0-18周岁孤女受益;三是实行独生子女津贴。

尽管上述福利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江苏儿童福利状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覆盖面窄,福利带有一定的身份性。江苏绝大多数儿童福利针对独生子女实施,对非独生子女带有社会排斥性。截至2009年,江苏独生子女累计率近80%,非独生子女占20%以上,现行政策使非独生子女没有资格享受这些福利,被排斥在此类福利之外。二是福利水平较低,福利设施不健全。目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津贴标准过低,利益导向作用并不明显,难以达到福利效果。而且多关注儿童的生存问题。忽

视其发展性福利,儿童文化娱乐设施(青少年宫、少年儿童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严重不足。育儿机构、托儿机构太少,且多以公立为主,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儿童的多样需要。三是城乡差别,福利均等化尚未实现。目前江苏农村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及医疗保健体制还很不健全,城乡儿童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特殊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仍存不足。普通学校对残障等特殊孩子尚存歧视,使其难以充分、平等享受教育等福利。

妇女福利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阶段变迁将对后续历程产生重要影响,就中国妇女而言,生育无疑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变迁,故这里将重点考察妇女的生育福利。

江苏针对妇女的生育福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服务提供。主要包括生育保健咨询与服务以及相关计生服务,如孕前一围孕期保健项目点建设。各类优生指导,宫颈癌早期筛查等。二是现金给付。江苏坚持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奖助的利益导向机制,主要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以及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优待。

虽然相比中国其他不发达地区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江苏妇女福利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城乡差别,妇女福利城乡均等化尚未实现。对于女性而言。生育福利水平往往会影响其就业及其他福利的享有,而目前江苏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却限定为城镇的女性职工,广大农村女性及流动人口中的女性无法享有。二是福利标准滞后。要充分发挥社会福利的保障功能,就必须使其标准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妇女生育福利亦然。目前江苏实行的某些福利仍采用多年前的标准。在经济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显得极为滞后,造成福利水平低下。

老年人福利 江苏的老年人福利主要可分为服务提供和现金给付两部分。服务提供方面,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社区服务、日间护理等相关扩展业务发展缓慢。另外。基础养老设施也存在数量相对不足与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现金给付部分,一是针对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二是针对计生家庭老年人的相关福利,包括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职工可按其退休前月工资的百分之五每月增发退休金。以及为农村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等。

江苏现行老年人福利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严重不足。表现在社会养老机构规模偏小,体制结构单一,提供的老年人床位数严重不足,继而导致收费普遍偏高。其次,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江苏部分养老机构管理及服务人员并非专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高,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相关老年人福利。最后,农村养老方式仍显单一,农村参与养老保险的比例非常低,仍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或自我养老。

由上观之。解构江苏社会福利体系,会发现其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迫切需要引入新理论,即生命历程理论对其进行社会建构。

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以生命历程为视角

1.儿童福利:生命历程的美好开端

儿童期作为生命历程的初始阶段,其福利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必须完善儿童福利体系,提高儿童福利水平,以保证生命历程拥有一个美好开端。

一方面。实现津贴发放普惠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一是争取给所有儿童以养育津贴,并实施针对所有儿童的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单独的儿童医疗保险使其免于大病医疗的沉重负担。二是针对一些特殊儿童群体采取特殊福利措施,如对孤儿给予特殊养育津贴;对残疾儿童发放福利性的养育津贴,以避免出现一些家庭遗弃残疾儿童的现象;对情况特殊、经济条件相对较为窘迫的单亲家庭,给予“单亲儿童养育津贴”。三是发放一些特殊“券式津贴”,如对适龄儿童发放教育券、医疗券,在与儿童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方面,变传统的“补贴供方”为“补贴需方”,增加福利需方的选择权,促进供方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推进实物补贴多样化与福利化相结合。一是加快建立托儿所、幼儿园和社区儿童之家等相关设施,并试行低收费或免费。逐渐实现这些机构设施的福利化。二是重视儿童文化娱乐方面的福利,建设一批青少年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营地、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三是鼓励、引导NG0、NP0等社会组织成为儿童福利服务的供给主体,为儿童提供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内容精彩的服务,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2.妇女福利:生命历程的完美过渡

深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妇女,担负着照顾其所在家庭的儿童与老人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妇女福利的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其照顾儿童及老人的能力,也必将影响儿童与老人的福利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妇女福利是实现生命历程完美过渡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妇女福利体系建设。

首先,重视妇女健康,完善妇女健康服务体系。加大针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服务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服务内容与服务次数,实行定期体检与不定期健康咨询相结合;加大困难妇女健康资助力度,实行相关诊治费用减免;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跟踪一生,服务一生”。

其次,促进妇女就业,建立“工作福利”机制。一是要从制度上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消除“男女差别”,保证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和工作机会,享有同工同酬,享有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保障女职工获得就业培训和晋升机会。二是社会要为家庭提供充分的服务,如提供育儿金及家庭看护服务,将女性从家庭照顾中解放出来,实现就业,以增强妇女自身追求更高福利水平的能力。

再次,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妇女福利均等化。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对农村妇女福利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加大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及孕前一围孕期保健点建设,推进农村妇幼保健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试行农村妇女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妇女福利城乡一体化、均等化。

最后。提高独生子女奖励标准,强化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目前形势而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还必须坚持而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计生工作仍具有极大重要性。必须提高独生子女奖励金标准,建立奖励标准与生活成本挂钩并同步增长机制。切实加强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

3.老年人福利:生命历程的圆满谢幕

《江苏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一段时间,江苏老年人口数量将出现较快增长,老龄人口系数持续攀升,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如何为进入迟暮之年的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使其生命历程划上圆满的句号,将是未来江苏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首先,支持家庭,突出家庭,充分发挥家庭在福利体系重建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政府要对养老家庭进行政策支持与激励,如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制度,根据扶养人数实行差别征收办法,

在税收上对扶养、赡养负担较重者试行减免,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另外,政府还可以对出现高龄老人的家庭实行物质与经济上的奖励,以增强家庭养老的能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要重塑传统家庭文化,重建亲属支持网络,强化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倡导不同居子女“反哺父母”,主动分担部分养老费用,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体恤关爱。

其次,发展社区,完善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相应的辅助服务。现代家庭出现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所以,在坚持居家养老模式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建设社区养老机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逐步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使老年人能将各种需要的满足诸如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心理诉求和疾病护理等从家庭转向社区。加强敬老院、老年之家、老年娱乐室、老年大学等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建设,满足老年人的多重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加大社区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水平,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提供家庭长期护理服务。每天给他们提供营养配餐送餐,定期为他们上门体检。

再次,完善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为居家养老提供社会制度保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庭不再是一个生产单位,所能抵御的社会风险越来越小,这时就必须由社会为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为避免由于养老压力以及疾病造成老年人贫困,必须为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为其撑起一把保护伞。所以,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扩大江苏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对于确有困难的老人,可以减免其养老保险参保费用,由地方财政代支。争取早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省全覆盖。另外,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超额的养老需求。

最后,落实老年人津贴制度,为居家养老提供资金补充。进一步细化高龄津(补)贴的发放办法,狠抓落实,保证每一位符合要求的高龄老人都能够得到应得的福利。建立津贴发放标准与物价挂钩制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适时调整津贴水平,保障其福利效用的发挥。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通过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福利的完善,如现金津贴或实物补贴,起到一定的社会示范效应。

在发展老年人福利以应对老龄社会方面,必须注意划分养老保障、养老福利、养老产业等三个不同层级。对于低收入及困难家庭的养老,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此为养老保障;对于高收入家庭的养老,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资金由老人及其家庭支付,此为养老产业;对于介乎上述二者之间的老人,则以养老福利的形式加以解决。这一思路,在其他各生命阶段社会福利提供领域同样适用。

4.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的模型描述

新型的社会福利体系将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立足增强个人能力,着眼提高人口素质,以全面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取向。

儿童期,教育体系的目标指向未来,通过向儿童提供教育福利而为将来的劳动力市场培育需求的人力资源。并通过医疗体系向儿童提供大病救助及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另外,通过发放形式多样的养育津贴、教育津贴、营养津贴,建设各类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水平。

成年期(妇女),生育福利指向育龄妇女,通过生育保险、健康医疗服务(包括计生服务)保障妇女福利,并通过发放生育津贴提高福利水平。通过保障妇女、流动人口、残疾人士的平等就业权,实现其就业福利。

老年期,通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构筑的老年保障体系,依据过去的劳动付出贡献及相关保险缴费情况给予保障。并随经济社会发展相应提高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完善相关养老设施建设,完善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老年人福利。

[参考文献]

[1]G.H.埃尔德,葛小佳,变迁社会中的人生——命历程及其中国的实例[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秋季卷),1998,(8).

[2]Shih-Jiunn Shi.The Life-Course,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Social Policy[J],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2002,6(1).

[责任编辑:周志华]

推荐访问:视域 社会福利 历程 体系 生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