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概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分析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8:06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阐述。现行2015年修订版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六次修订。运用图示法分析教材结构,有助于师生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 《概论》;教材;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6-0060-03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共有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认识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习《概论》奠定理论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系统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轨迹和必然性,为学习《概论》奠定实践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通过对道德体系和法律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法制观[1],为学习《概论》奠定了认识基础。在前三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概论》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门课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其中《概论》课是“05”方案的核心课程,处于中心地位,因为党中央明确规定,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義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综上,《概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了解《概论》的发展过程及结构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也是实现《概论》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概论》的发展过程

2015年最新修订的《概论》课教材是经过改革开放初期、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85方案”)、90年代末期(“98方案”)以及本世纪初(“05方案”)四个发展阶段演变而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高考的恢复而走上了议事日程。这个阶段,高校开设四门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史》这门课程就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前身。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逐步确立,思想领域内的多元化趋势已有体现。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教育部下发了实施意见,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了调整(简称“85方案”)。这个阶段开设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看作是《概论》课的前身。1997年党的十五大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为解决邓小平理论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任务,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高等学校“两课”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即“98方案”。“98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课程就可以看作是《概论》课的雏形。十六大之后,面对新世纪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界所说的“中央16号文件”。为落实这一文件精神,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05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设置标志着《概论》课程的确立和教材的基本形成。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的名称也相应地改为现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017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教材修订工作又提上议事日程。了解《概论》课教材的演变和来龙去脉,有利于师生准确把握教材结构和知识体系。

二、《概论》的整体结构

2015年重新修订的《概论》课教材保持了2013修订版12章35节不变,但增加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是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增加到相关章节,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十九大后新的修订版还会增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但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整体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动。(图示如下)

(一)教材内容分布

教材结构体系(表一)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共有3个层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有5个层次。“毛泽东思想”的第3个层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分别为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有5个层次。第4层次的“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分别为教材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八章。第5层次的“祖国统一理论”、“依靠力量理论”、“领导力量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分别为教材的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教材结构体系(表一)的第1-2层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两次飞跃的两大成果,这是教材第一章。综上,“概论”教材的12章内容在教材结构体系(表一)上都有体现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祖国统一理论、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力量理论。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二)教材结构层次

图表显示了《概论》五个层次的体系结构:

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概论》的主题。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第二层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二者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层次: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纵向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概论》教材不是从纵向上安排章节,而是从横向上安排章节内容。《概论》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以及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来设计章节内容的。从纵向上來看,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每个理论成果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国际国内环境,都有其自身的主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也就是贯穿《概论》的灵魂和精髓:实事求是。

第四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第五层次是对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具体展开。内部条件主要是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力量理论;外部条件主要是改革开放理论和外交与国际战略理论。

(三)对于《概论》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突出两大理论成果的统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基础、理论精髓、价值取向以及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是统一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者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外,“05方案”实施以来,虽然教材名称有过改变,但共同的特点是教材名称过长,不便于学生对课程名称的记忆,更不便于教师成绩的记载与录入。现在教材的名称虽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但没能更好地体现两大理论成果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没能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整体性,没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此,建议将《概论》教材名称改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如何明确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第四章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2013版教材新调整的一章,对理解两大理论成果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处理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的关系。教材是课程之本,也是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教师若要更好地把握教材体系和每章的知识结构除了认真研究教材外,还需要学习一些有益的教辅读物。《概论》教材出版后,为配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组织教材编写组成员出版了《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案例解析》等,很多高校和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教辅读物,这些教辅读物对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概论 ”课教材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进行过六次修订,内容有增有减。教材体现了科学性、权威性、务实性和时代性。在“概论”课教材建设的过程中,专家学者始终坚持一个灵魂即实事求是,一个主题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个重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目标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行“概论”教材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根据图示师生不但要掌握内容分布、结构层次,而且还要掌握章节结构。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教材名称是否合理、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以及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关系等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尹俊芳.关于“概论”课和其他思政课关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4):58.

[2] 许 文 .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科学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7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4] 肖桂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43-45.

编辑:郭丽娟

推荐访问:概论 过程 结构 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