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山西省城乡中小学生营养与膳食状况分析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0:19

【摘要】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膳食特点,为有效解决中小学生营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生1 350名和中阳县、天镇县、保德县3个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3 501名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同时从中抽取太原市学生和贫困地区学生各180名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膳食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城市学生41.2%的蛋白质来自谷类,乡村学生蛋白质以谷类为主(89.3%)。学生早餐普遍摄入相对较少。结论 学生营养状况不理想;膳食构成乡村以粮谷类为主,城市学生肉类摄入已超过推荐量的50%;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但乡村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较少。

【关键词】 营养状况;膳食调查;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R 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70-02

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状况。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生生长和营养状况存在更大差异[1]。学生营养不良会导致肌力、耐久力、记忆力、脑力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易诱发各种感染性疾病[2],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山西省在校10~15岁城乡学生进行营养状况和膳食调查,试图客观评价城乡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与膳食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西省太原市4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为城市组,3个贫困县(大同市的天镇县、忻州地区的保德县、吕梁地区的中阳县)合为乡村组,随机选取10~15岁的中小学生(其中城市1 350名,乡村3 501名,共4 851名)进行营养状况调查。从中抽取太原市学生180名和3个贫困县学生180名(10~12岁为小学组,13~15岁为初中组)进行膳食状况调查。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roca改良公式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受试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81%~90%为轻度,71%~80%为中度,低于70%为重度);110%~12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1.3 数据处理 用SPSS 11.0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频数分布和χ2检验。用Excel对食物种类和数量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输入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发的营养计算器V 1.6软件,计算出所需各类数据,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城乡学生营养状况 由表1可见,城、乡学生营养状况存在差异(χ2=199.836,P<0.01),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24,P<0.01),超重、肥胖率城市学生分别为14.52%,8.74%,明显高于乡村学生的6.43%和3.17%(χ2=70.664,P<0.01)。

2.2 城乡学生各类食物摄入情况 由表2可知,乡村学生膳食构成以粮谷类为主,肉、豆类食物摄入量偏低;城市学生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量比较,肉类超标,粮谷类只占推荐量的底线。豆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类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别。

2.3 宏量营养素和能量摄入情况 城乡学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也基本在推荐范围之内(表3),占膳食总能量15%~30%;乡村学生脂肪能量仅占膳食总能量的4.79%~8.67%(WHO建议为15%~30%),还远未达到推荐量的底线,而城市学生已经位居高线或超过上限。

2.4 城乡学生能量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如表4所示,乡村学生能量主要(93%)来自谷类食物,蛋白质89.3%来自于谷类,豆类和动物优质蛋白含量很少。

2.5 每日三餐能量分配情况 从表5可见,中小学生的中餐供能基本平衡,早餐偏低,晚餐+零食(主要表现在下午和晚上)比例偏高,其中城市学生零食摄入已经占到全天能量的15%左右,城市小学生已接近20%。

3 讨论

山西省3个贫困县的学生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4],城乡学生的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营养不良率城市明显低于乡村,超重和肥胖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因城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学生群体中营养状况呈现出营养不良(农村)与肥胖(城市)同时并存的“双峰现象”[5],且肥胖出现低龄化现象。

该地区乡村学生主要以粮谷类为主,蛋肉豆类食物仅占10%左右,鱼虾奶类几乎没有;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且品种单调,结构简单,致使该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城市学生脂类的摄入量已经达到推荐量的高限,并已有超过的趋势。

从三餐能量的分配情况看,城乡学生都应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餐,发展学生营养午餐;提高乡村学生的膳食质量,控制城市学生的零食行为。

从此次调查的膳食特点和营养状况来看,要解决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问题[6],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做好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工作[7];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普及教育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营养知识,提高健康水平[8];推广学生营养餐,举办多种文体等活动,改变学生的生活理念和卫生行为,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和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措施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25-529.

[2] 王维群,主编.营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6.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11-115.

[4] 白彩琴,王斐,刘晓莉.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50-151.

[5]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季成叶(执笔).1991-2000年期间中国汉族学生营养问题变化趋势和干预建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59.

[6] 星一,季成叶,曹若湘,等.北京市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7(2):529-531.

[7] 翟凤英,何宇纳,马冠生,等.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5(7):485-488.

[8] 方跃强,丁钢强,何生良,等.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营养KAP 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47-648.

(收稿日期:2007-07-13;修回日期:2007-09-11)

推荐访问:山西省 膳食 中小学生 城乡 状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