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风云卫星发现北极臭氧减少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10 15:50:33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臭氧空洞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人类活动产生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另一个方面是必须有大气动力学条件,大气环流,比如漩涡。

最近,中国风云三号卫星传来了最新的监测结果,它所携带的臭氧总量监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了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一般情况下,在3月份,北极地区的臭氧含量很高,大部分地区范围在400DU(DU是臭氧浓度单位)以上,其中接近或大于500DU的区域占很大比例。而今年3月份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臭氧总量降到了200~300DU,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220DU)。

而所谓的臭氧洞指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早在1984年,英国科学家就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如今北极也出现了臭氧洞的情况,虽然规模小于南极,但由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纬20°~60°之间,相比之下,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多;因此臭氧低值区覆盖的范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南极臭氧洞更重要,这也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告诉《北京科技报》,我国的风云二号、四号都属于静止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基本上半个小时扫描一次地球。而风云一号、三号都属于极轨卫星。极轨卫星每天都要两次经过极地,可以每天扫描两次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比如北京地区,一般是半夜经过一次,每天中午再经过一次。因为该卫星离地面比较低,卫星携带的仪器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观测到一些臭氧的分布数据。此次发现北极上空臭氧量减少与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地面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但北极上空臭氧量的减少是否就意味着出现了臭氧洞,有专家表示质疑。“我不主张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说法,臭氧空洞主要是针对南极地区臭氧变化的情况来说的,但是,北极上空的大气条件又和南极上空不完全一样,北极大片区域是海洋,而南极主要是大陆,所以,两极上空的温度变化,以及环流及涡旋的运动情况都不一样。并且卫星也观测到其他地区有臭氧在减少,比如青藏高原、北极,以及西伯利亚地区都有臭氧减少的情况。但不能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臭氧空洞。”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说。

气象学上对臭氧空洞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臭氧空洞的界定是臭氧小于220DU的区域,即大气中的纯臭氧气体小于0.22厘米厚。目前,全球臭氧层臭氧水准介于200~500DU。

王庚辰说,臭氧空洞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人类活动产生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另一个方面是必须有大气动力学条件,大气环流,比如漩涡。北极上空出现臭氧减少,其实我国早就有这方面的检测。极地由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容易出现臭氧减少的情况。原因是极地上空存在涡旋,导致温度比较低,当极地上空的臭氧损耗后,别的地区的臭氧补充不进去,这是气象条件造成的。其实,北京上空的臭氧也在减少,但借助大气环流,其他地区的臭氧能快速补充进来,所以没有出现臭氧明显减少的情况。

王庚辰说,从风云卫星和美国的监控可以看出,北极臭氧在减少,这对当地的居民以及不同生物、物种之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北极臭氧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空洞,但减少是一个事实,这样,太阳紫外线到达该地区地面的量必然要增加。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会促使皮肤老化。其次,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

再者,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王庚辰同时指出,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北极臭氧的减少目前对我国居民还不会有影响,但我国高原地区的臭氧也观测到有减少的现象,这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在出行时应当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臭氧的作用是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所以对地球生物来说是很重要的保护层。目前,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其中14~19千米上空的臭氧减少达50%以上。”吴正华说。

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人的皮肤癌发病率就增加3%。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经尝到了这种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

王庚辰说,对臭氧的减少,国际社会非常重视。联合国为此专门设立每年的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日,每个国家也都制定了自己减排的方案,并在生产生活中减少排放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中国作为《蒙特利尔协议》的契约国,也制定了具体的方案。现在我们也严格按照国家方案在执行。去年1月份,我国全面停止使用和生产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涉及我国几十个行业。

此外,每年的9月16日,我国环保部门都要举办大型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参与到保护大气臭氧层的行动中。

王庚辰认为,现在值得肯定的是,全球目前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的量在急剧减少,但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所造成的影响还不能马上恢复,这需要一个过程。

推荐访问:北极 臭氧 减少 发现 风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