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科技战线上的耕耘者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17 14:14:02

在通州区科委主任季志会身上,有着一长串闪光的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北京市第九次和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十佳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十佳农业实用技术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星火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 北京科技管理先进个人、通州区调查研究先进领导干部……

但身负众多荣誉的季志会却非常谦虚和低调,她一再表示自己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培养、群众的帮助和时代的机遇。这位通州科技战线的“当家人”坐在办公桌后,身旁是摆满了半面墙的大书柜,她如数家珍地畅谈通州科技工作,显得朴实、爽朗、极具亲和力,并使人感受到一个科技管理者务实,严谨的职业特点和素质。

扎根乡土苦耕耘

1961年,季志会出生于通州台湖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家日子的艰难、农活的辛苦,以及农民们朴实、勤劳,坚韧的性格,给这个农家女儿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她的这种感受升华为对父老乡亲深沉和隽永的爱,变成了她决心用知识改变家乡面貌的动力。

1981年8月,季志会刚一毕业,就满怀抱负地来到通县农机研究所,开启了她事业的征程。这一干便是20年,不管是盛夏还是隆冬,不管是风天还是雨天,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搜集信息和数据、推广农业技术、验证科研成果,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生产。她的业务水平日益提高,工作作风也越来越扎实。没过多久,她便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型领导。多年来,她根据国内外农机发展趋势,结合通州区农业生产需要,进行农机科研和技术推广,对每个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技术方案,再到技术实施,都亲自编制组织实施。先后完成农机科研课题40多项,其中 通过部级鉴定成果2项,市级鉴定12项,7项分别获得星火科技进步推广一,二、三等奖,并得到广泛的推广,为通州区农机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转变思路谋创新

2002年10月,季志会受命就任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成为通州科技战线的“当家人”。上任伊始,她就一边深入调查,一边积极开拓思路。经过摸底调查,她发现通州科技工作存在着技术与需求脱节,科技创新薄弱等问题。如何打破技术与需求脱节的瓶颈呢?她陷入了深思。而此时,北京市科委开展的解放思想,体制改革使她茅塞顿开。

2003年开始,北京市科委按照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工作路线,开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主创新。继“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后,北京市提出了“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机敏的季志会立刻意识到,“一二三”科技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给通州科技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市科委的帮助下,她组织单位工作人员对“一二三”科技行动开展了深入学习,把落实“一二三”科技行动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她说,“我们积极地落实市科委的科技思路,实际上就是看清了我区的科技工作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实现科技工作由技术导向到需求导向转变,由追求技术成果产出率向追求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转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我们的工作要回答科技为了什么,科技干什么、科技靠谁干、科技怎么干的问题。”有了思路,她一方面积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把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区人事局等单位,引进年轻的大学生。经过努力,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很快建立起来。她带领手下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全区的科技需求,从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寻找科技工作的切入点,根据需求凝练科技项目,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推广,构建新型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州区的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助推新城快发展

近年来,在季志会的带领下,通州区科委在对通州区发展总体状况与发展战略、影响通州区发展的关键性领域和问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完成了《“十一五”时期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国内外光机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通州区光机电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通州区“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通州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现状、存在问题和需求分析》、《通州区宋庄镇“文化造镇工程”行动纲要研究》等一批高水平的软科学研究成果,涉及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社会需求、区域创新等多个领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也为政府决策、规划制订提供宏观指导和决策依据,在通州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围绕新城区建设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季志会和她的同事们,积极引进各类技术资源,在城市规划、环境治理,安全应急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完成了《通州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通州城市核心区生态规划方案设计》等研究;配合全区生态化建设,实施了粪便集成处理工艺示范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通过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改善了城市环境。

为提升全区工业发展水平,围绕通州区确定的“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都市型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她积极实施“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完成了“通州光机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通州光机电产业‘一三五创新计划’”、“通州光机电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通州区光机电产业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课题,建设了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打造了通州区首家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综合科技孵化器。建立了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不仅提升了产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了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

为解决新城区建设中安全应急问题,组织实施了“通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引进了首都先进技术,开展了“通州区突发事件标准化应急体系研究”、“通州区应急预案数字化技术研究”、“通州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与系统开发”、“通州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开发”、“通州区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开发”,完善了通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了通州区公共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为有效应对区域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对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推动新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新城区建设中运河水环境问题,实施了“北运河通州区城市段水环境改善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项目,通过开展“通州新城河东水系构建与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通州新城水系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总体方案研究”、“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实现北运河流域水质还清、建设新城良好的水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

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围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目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致富“套餐”配送工程、“首都科普互动大课堂”等科普活动,推广了开设田间学校、“一站一栏一员”等科普活动。积极创建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了果园西、复兴南里,天桥湾、玉桥北里、黄厂铺五个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直通车的优势,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培训,普及科学知识,确立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有效地提升了全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科技惠农添活力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季志会和她的同事们,不辞辛劳,积极开展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技术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了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三层生产力促进机构为框架的“生产力促进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造了九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信息员”、“调研员”、“技术员”,“推销员”四种类型近千人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培育了10个标兵和90个典型,开发了一套农村科技协调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23个科技协调员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加强“生产力促进体系”与北京市农村科技服务港等科技资源的联系和对接,完善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

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结合通州农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了“优质菜产加销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生物提取猪肝金属硫蛋白技术的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农业中试与熟化基地建设”、“种养业优良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种业新品种展示基地及繁育体系建设”,“观赏鱼产业化提升工程”等批农业科技项目,推动了全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引进了蘑菇生产加工技术、猪肝提取金属硫蛋白等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利用通州区农业特色资源,打造了葡萄、观赏鱼等一批区域唯一性农产品,扶持了东升方圆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京东大运河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大力推广了一批建筑节能,太阳能照明、节能吊炕、沼气集中供气、生物质气化、太阳能公共浴室,污水处理等技术,实施了“农村粪便污水处理项目”,“农村规模化种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村级公共浴室节能环保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为通州区农村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了有益尝试。

搭建农村科技信息化平台完善了通州科技资源网,通州爱农科技信息网等网站;扩大了全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总数达到146个,建立了覆盖全区乡镇。重点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农村信息员服务队伍,坚持远程教育站与“科技直通车”密切结合,搭建了“动静结合”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了农业科技资源的集成,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转化的信息服务能力。

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了“通州区宋庄镇‘文化造镇工程’行动纲要研究”、“永乐店镇林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西集镇旅游观光型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为乡镇发展决策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爱岗爱家系真情

繁忙的工作使她失去了很多本来可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许多休息日对她而言都需要在单位加班加点。可是这并没有疏远她和家人之间的距离,母亲,姐妹、哥嫂都时常来帮助她打理家务。每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半夜回到家中时,同样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丈夫也总要为她做一顿可口的夜宵。“家人和朋友总是在我的背后支持我鼓励我,给予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希望将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来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季志会说。

她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单位的每个成员都是科委大家庭中的一员。她没有丝毫颐指气使,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有的是对全体干部、员工充分的尊重、信任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季志会眼中没有不好的下属。她总觉得科委的班子太优秀了,科委各部室的同志们太能干了,太辛苦了,心里常存感激;她总是有了成绩归功于大家,有了责任自己慨然承担,她的一句座右铭是“下边的问题都是我的责任。”在推功揽过的同时,她对下属更是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克服弱点、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

在她的带领下,区科委的每一个人员都尽心尽力,乐于奉献,在收获科委这个大家庭温暖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令人赞赏的荣誉。由于工作突出,区科委连续多年被市科委评为“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科普宣传先进集体”,被通州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

(责任编辑 郭剑峰)

推荐访问:战线 耕耘 科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