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如何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6 10:09:16

摘要: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有助于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同时秉承批判继承、创新渗透和互补互容的原则。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

0 引言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世界各国一向都非常重视利用本国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格外重要。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说明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高度重视,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修养和道德,这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克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如价值、道德、文化和安全等问题,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唯有立足本土、拥抱世界,才能有辨别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方能保证我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将所接受的外在社会规范、道德律条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能动性,升华为自己的品质与信念,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儒家传统伦理所提倡的“内省”、“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经过批判地改造,赋予新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可供大学生们借鉴和运用。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1.3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就是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如何做人的文化,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中心的人文教育,便是教人做人教人求知的最好教材。

1.4 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

2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

2.1 积极利用课堂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1.1 在大学的“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大学。目前,在我国高校“两课”中还没有传统文化教育这门课程,建议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从而激励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

2.1.2 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开设一些选修课,将正规的课堂教学与更加广泛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要用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使其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兴趣。

在其他学科的讲授中,也可以结合学科文化发展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树立各学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意识,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共同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

2.2 利用城市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古迹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可以将参观这些文化古迹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利用高校所在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3 积极营造社会环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3.1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对人格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大学教育日益由封闭走向开放,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强有力地冲击着大学校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的形成。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共识。可以积极利用新闻媒体资源,兴起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热潮。

2.3.2 校园环境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更显得尤为重要。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的内容很广泛,如营造优良而文化气息浓厚的校风、学风,能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陶冶高尚的品质,激励他们扬帆远航,抵达成功彼岸。

2.3.3 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引导作用,注重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宁、有文化氛围和思想气息的家庭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和制度建设

2.4.1 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传统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队伍,能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养丰厚、学识渊博,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4.2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对于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健康、有序地开展,促进新思路、新方法的提出和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如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体制、保证经费投入等。

3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3.1 批判和创新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吸收,需要扬弃,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益的方面。

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在应用传统文化为今天服务时,必须根据我们时代的具体情况在吸收的过程中加以合理地改造、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

3.2 渗透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思维方式和精神文化状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强硬灌输的方式,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方式进行。

3.3 互补与互容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属于历史文化教育,反映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后者属于现实思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二者不仅具有互补性,也具有互容性,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也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3]王玉德.中国传统文化新编[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

[4]李冰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5).

[5]张国宏.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01,(11).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资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