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2 10:11:03

摘要:在调查分析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教学观念模式,重视过程灵活多样的考评模式等艺术研究生教学模式。

关键词: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5005

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研究生思政课”)至今出现过四个方案:“1963年方案”“1987年方案”“1998年方案”和“2010年方案”。从四次方案的变动来看,有取有舍有变动。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本内容一直未变,为“取”;“1987年方案”中的“课外自学”与“专题辅导”两种形式,以及“1998年方案”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先后都被取消了,为“舍”;课程性质和课程设置则有所“变动”,课程性质从以前的单一的必修课改为“必修+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变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研究生思政课的这些调整,从教学方式方面而言,其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了,越来越趋向现实了;从教学内容方面而言,其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丰富生动,趋近现实,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尤其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体现了外向性拓展的新思路。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其课程名称本身就具有明显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向其他学科或现实进行拓展延伸的指导意义。这种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由纯理论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走向既是当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本身的必然性与现实性产物,又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要适应与真正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辩证法范畴;多样化开放式教学思路是在研究生课程内容拓展这基本精神指导下的产物。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发言权应由研究生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教学反思后共建共享,对真实现状的科学考察是基本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真正符合具体实情的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才有转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一、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分析(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例)

(一)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

2013年4月,本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对四川音乐学院本部(音乐类79人)与新都校区(美术类35人)2012级的114名(应到183人)涵盖39个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次课前问卷式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本次课堂出勤率为623%,有377%的学生缺勤。参考前次课的缺勤情况,两次平均缺勤率为323%,即有近三分之一的艺术类研究生对思政课缺勤。其中无故缺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1%,即通常有四分之一的研究生无故缺勤,有131%的研究生多次缺勤。研究生思政课的缺勤率与对思政课缺乏兴趣的比例大致相当,显示二者之间有相关性。

被调查对象年龄77%分布在23-26岁,最小21岁,最大35岁。没有任何工作经历者占被调查者人数的75.6%,有工作经历者占25.4%。对研究生思政课明确表示“没有兴趣”者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31.6%,近三分之一。其观点主要认为这类课程“无意义”“无用处”“形式主义”“与专业无关”“洗脑”等。“没有兴趣”者中年龄在23-26岁者占77.8%,没有工作经历者占83.3%,结果显示研究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与“年龄”和“工作经历”相关。

参加过工作的研究生中的大部分人(75.9%)明确表示对研究生思政课有兴趣。其原因主要有:其一,听课心态更趋理性与成熟,以开放的心态吸收知识,而不会因为“必修”课的强制性或“思政”课的政治性而先入为主地拒绝听课。如有人“从不拒绝任何一堂精彩的课,无论内容是什么”,有人认为“思政深度影响专业深度”。其二,授课者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会影响听课的兴趣。如“一个优秀的老师,无论他上怎么样类型的课,我觉得都有兴趣”。其三,关注思政课程上与现实相关的内容。其四,对哲学或拓展的内容感兴趣。

艺术院校研究生关注的思政课内容主要有:“时事政治”“与自己有关的现实内容”“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内容”和“哲学”。其中明确表达对时事政治感兴趣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76.3%。时事政治的内容从经济、金融、房价油价、留学、就业、助学扶持、民生、食品安全、彭州PX化工项目,到反腐、贫富差距、社会矛盾、养老、环境、道德、钓鱼岛、国际关系、教育,乃至人权、人性、人文等等不一而足。

被调查者“最能接受的研究生思政课授课方式”中,64.0%的人赞同“互动讨论式教学”,54.4%的人赞同“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此外还有部分同学(8.8%)提出要“多看视频”。研究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有“照本宣科”“死板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部分同学(9.6%)最讨厌“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

有57.9%的被调查研究生能感受到研究生思政课与本专科生思政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一,授课内容更丰富,更关注现实,更贴近生活,拓展内容更多了。其二,教学思维方式更理性、更全面,思维层次与高度上升了。其三,理论更专业、更深刻了。其四,教学方式更灵活、更自由、更生动,更多探讨与分享,不再条条框框与灌输,更注重教学方式和启发学生思考了。

(二)本次调查的分析与结论

1.有近三成艺术类研究生表达对思政课不感兴趣,通常有近三成艺术类研究生对思政课缺勤。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思政课长期灌输式教学在学生中形成的一种固化的刻板印象。

2.大量缺勤现象在客观上会随着研究生年龄的增长、工作阅历的增加有所松动和改观。促使改变最终实现的主观因素,在于研究生个体的开放心态;在于思政课教师的专注态度,深度化、现实化的教学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思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艺术类研究生处在普遍对时事政治、现实社会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年龄阶段,这是研究生思政课生存的潜在因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4.“照本宣科”是艺术院校大多数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艺术院校思政课应结合研究生实际进行专题式讲座并配合互动式讨论,互动教学成功与否是衡量艺术类研究生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依据。

5.研究生思政课授课教师素质高下直接决定课程本身的受吸引程度以及课程的影响力,研究生完全有能力分辨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丰富深刻的授课内容、专业理性的教学思维、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艺术类研究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不容回避的现实要求。

二、基于调查结论探析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本次调查结论,结合艺术院校思政课课堂授课情况,提出如下四种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模式

1.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对思政课完全不感兴趣的艺术类研究生不是大多数,但他们造成的消极影响值得重视。针对这一现象,首先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这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应当与教学方式的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现实生动有机地结合。在尽最大努力稳定大部分在场者的前提下“收复失地”,将不感兴趣者逐步拉回课堂。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不是研究生阶段特有的现象,其积重难返之势会无形中给思政课教师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明显体验到的研究生对思政课的“拒斥”态度会加深授课教师对授课价值与意义的疑虑。如果仅从表象上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但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艺术类研究生相比本、专科生更趋成熟与独立,有相对较强的纪律性和自尊心,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较开放的心态等特点,事实上,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一部分研究生“重返”思政课成为可能。

2.要建立互谅和谐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场所,由于课程性质的原因将师生关系对立化或冷漠化。思政课教师需要学会将显在或潜在的不融洽关系最大程度地溶解掉,教师的理解与包容才能获得学生的体谅与尊重。经常性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需求是极为必要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打破“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与传输,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与设身处地的关心,教育与关爱从来就不是分开的。

3.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开放式教学观念的践行

传统“封闭式”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动而学生静,教师一桶水分给学生一碗水,而“开放式”教学观念则打破这一陈旧思维,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让学生动起来,用一碗水引出一桶水。教学是方法与思路的引导、碰撞、启发,与学生分享的观念,向学生学习的观念,放手让学生表现与创造的观念等。艺术类研究生思政课特别要打破“学生不可能动起来”的经验主义,而要多反思是否“搔到痒处”。事实证明,艺术类研究生在思政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碰撞是可能的。

(二)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模式

1.注重教学内容的切己性与相关性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同样,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的“思想”传播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兴趣取向、知识需求和实际需要,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很容易陷入学生熟悉却又与己无关的窘境,这样很容易离散掉很多学生的兴趣。艺术类研究生思政课难免会有他们熟悉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将之与学生最切己的现实(比如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兴趣凝聚作用。试图建立与学生的切己联系,就要深入了解和调查,多思学生之疾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艺术类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或研究兴趣是艺术,思政课就不能完全脱离艺术,或者说是完全不能脱离艺术。要结合各种与艺术相关的案例来诠释或触发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思考。课程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是参与,参与是第一位的。无论什么话题,只要参与其中了,都有机会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无论什么理论,如果没人参与,再有深度也是枉然。教师要利用鲜活的现实案例去引导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适时点评与提高。

2.注重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③韦特海默说,“一个伟大的发现,最重要之处往往是找到某个问题。看到和提出一个创造性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更重要,成就更大”。④M.亨勒认为:“提出恰当的问题,可能是整个过程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⑤“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哪种程度的学生,围绕着学过的内容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习向前推进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步骤。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不乐于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中的一个大问题。”⑥最坏的教育是让学生没有问题可问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能激发学生问最多问题的教育。教师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带领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个性化思维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意识”。一个好问题不仅是兴趣的开端,更有可能是研究的起始。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对问题有兴趣才愿意参与提问与讨论。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质疑”“提问”,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转变思维,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质疑,这本身就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自信与习惯,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交流学术问题提出和研究的方法以及对于学术价值意义的影响力探讨,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倡导“辩证的批判”精神,即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3.以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彻底取代说教填鸭式教学模式

不宜采取“照本宣科”式讲授形式,这只能增加艺术研究生对本课程的反感。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已顺应“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学生都愿意无条件接受布道者的灌输。其潜在的“与其折磨不如轻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退而求其次的心态作祟,使他们宁可选择“身在课堂心在外”的相对轻松也不愿意选择“心不肯在课堂又被迫在课堂”的双重压抑。更有可能是因为“听”比思考或提问更轻松一些。一些学生在大量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中已找寻到无数条“屏蔽”“老师讲”的模式,“学生听”只是普遍的假象。如今的艺术类大学思政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已沦落至课堂上“老师讲学生玩手机”的真实场景,最令人忧心的是这些上课玩手机的学生根本意识不到其行为的错误与危害,甚至对教师的现场干预与批评相当反感。艺术类研究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相对本专科学生而言,只是有所收敛却无实质性改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媒体、多样教学手段。这就需要老师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学生为主,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为主。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玩手机是出于听课“无聊”,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在课堂内的活动,如笔纸练习、讨论辩论、演讲表达、知识竞赛、现场抢答等。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探究。

4.积极探索和倡导深度的、平行的、拓展式、比较式学习方式

“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在校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会学习,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人们岗位变化的加快,‘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倡导学习的革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是提高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应该下大力气抓好。”⑦对于艺术院校研究生而言,学习方法的学习仍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这一事实在本次调查中也有体现。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艺术类研究生总体文化水平、理论水平、语言文字表达水平不高,许多学生在短短100多字的问卷中错字连篇,如“争对(针对)”“涉列(猎)”“关注点(关注点)”“实政(时政)”等。还有表达不清,语句不通顺,言不达意等问题。艺术大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与此也有很大关系,文化课是他们的软肋,但是“文化底子的松软会在特定的时候使一些艺术专业冒尖的学生功亏一篑,因小失大,得不偿失。”⑧而研究生阶段的文化课学习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与研究生阶段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的深度学习、广泛涉猎的平行学习、触类旁通的拓展式学习、加深理解的比较式学习。探索与倡导这些学习方式本身也是研究生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与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探索与宣传这些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艺术院校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研究生思想课教师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自信

陆游有云:“功夫在诗外。”⑨要想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有必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打破本科学习阶段形成的一些陈旧与固化观念或条条框框。人类思想宝库浩如烟海,对于那些能深化和拓展研究生思维的思想珍珠,思政课教师都应当广泛涉猎。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中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且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⑩一个思政课教师如果思维只局限于马克思主义教条,是不能真正读懂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之伟大的,一个思政课教师只有学会用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它山之石去打磨马克思主义这块玉,才能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之伟大与辉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排斥和拒绝一切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有足够的自信,马克思主义之伟大不是任何其他思想能轻易打倒的,马克思及以其名命名的理论的伟大是世所公认的。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应当加强学习和接受来自自己内部的挑战,更不能对马克思以外的其他思想及其影响视而不见。当今社会思想繁杂,思想传播媒体更是五花八门,各种思潮的嵌入渠道多种多样,任何企图用一家之言说服、压服乃至用“防”和“堵”的方式向青年人灌输思维的想法都是幼稚而不切实际的。既然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恰当性和逻辑性,我们就不用惧怕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任何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实际上,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拒斥”说到底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拒斥”,而是对宣传者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宣讲而没有对其他主义的充分介绍与对比反思的态度的厌恶,这种态度内在地显现出宣讲者的不自信,从而引起青年对宣传者所宣传理论的不信任。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教学观念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和模仿的作用,“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B11因此,通过展示和强化那些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积极思维和行为,将能对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例如,在本次问卷调查之后将调查的部分结果进行课堂公开展示,突出对思政课有兴趣的部分艺术研究生有见地的看法和开放式学习的态度,结果显示,这对于调动研究生整体对思政课的积极情绪乃至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模仿行为具有正向示范作用。同时,在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着重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对正式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考评”,“对于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考评的重要内容。”B1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党建工作中,树立正气,力煞歪风,通过研究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新闻、视频等)中去,并进行适当地讨论、辩论,在训练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利用时政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话题引发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性的反思,指导学生认清形势,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现实疑问,协助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使问题的提出和理论的分析更容易被接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限于空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切忌被动式、说教式地进行“一言堂”式等强行灌输,或商品广告般的控制性说服,因为“控制性说服教育使我们尝到了逆反效果与负效果的苦头,它加剧了德育的困境”,“宜用开放性说服替代病理性说服,道德教育必须道德和科学。”B13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认识到,“人们在愉快和友好时作出的判断不同于在烦恼和敌对时作出的判断”,“演说若能打动听众的感情,听众就可能自己说服自己”。B14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要取得实效性更须在“说服”方法和途径上加大功夫,科学运用心理学、修辞学和说服学规律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四)重视过程、灵活多样的考评模式

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的考核评价形式包括: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思政课教师个人、教学对象、教育专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定。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对象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学生的考试、作业、日常表现等。

考评模式还是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主,辅之以课内外思想与行为表现的加分情况。平时成绩以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与出勤情况为参考,期末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以体现“重视过程”的教育理念,如将平时成绩由30%增加到40—50%甚至更多。期末成绩可灵活出题,如结合学生专业、艺术理论等出题。题目形式以开放式为主,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等;考题可以结合必作题、选作题等形式。

增加期末学生自评作为最终成绩参考。期末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对自己考勤情况的陈述,以及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自我陈述,还包括课程学习中的疑问,对课程教学的建议,自己陈述可以加分的项目(如课外思想行为表现),自认为可以获得的分数等。学生自评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的评分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期末总结与反思。

总之,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十分重要,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自信,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该类课程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对该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也不能固步不前,只能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朱婷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页。

③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年第59页。

④[德]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54页。

⑤转引自傅世侠,罗玲玲著:《科学创造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426页。

⑥张德江:《学会学习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1月,第24卷第6期,第70页。

⑦张德江:《学会学习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1月,第24卷第6期,第69、72页。

⑧董波,覃世艳:《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之维》,《四川戏剧》,2011年第6期,第127页。

⑨陆游.示子遹/剑南诗稿,卷七十八。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81。

B11[美]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陈欣银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3页。

B12林春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2卷第12期,第83页。

B13石鸥:《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6期,第114、112页。

B1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二卷一章,罗伯茨(W. Rhys Roberts)英译本,ARISTOTLE: RHETORIC. New York: Randon House, Inc, 1951. P25。

推荐访问:探析 政治理论 艺术院校 课教学 研究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