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变化及滇越旅游合作创新的建议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22 12:50:27

摘 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旅游业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常态,滇越旅游在消费主体、旅游消费地、旅游需求市场、旅游产业间融合、旅游要素、旅游组织结构、旅游的行政管理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新常态一定催生新旅游,滇越旅游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滇越旅游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在合作模式、商业模式、产业竞合、游产品生态圈构建、旅游评价体系、旅游合作方式拓展、政府间合作机制与平台等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提供便捷化的创新服务,促进滇越跨境旅游的大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滇越旅游;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23-2

1 概述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入、生产能力、产业组织、要素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环境需求约束、风险控制以及宏观调控等,已经发生全面系统的变化,这又将形成一种稳定的、常态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旅游业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常态,滇越旅游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滇越旅游业作为促进滇越双边消费和创新的核心之一,自身也应当做出一定的创新。

2 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变化

2.1 “公转民”与“散客游”的旅游消费主体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政策的鼓励支持,民众自费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中西部地区、乡村民众旅游数量加速上升,挖掘潜力巨大。受政府新政的影响,公费旅游需求市场大大减小,公民旅游中散客旅游、自助旅游、体验式旅游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2 国内游与出境游为主导的旅游消费地变化

旅游消费地从以前的国内旅游及入境旅游为主,转变为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高速扩张、入境市场低速增长的“两高一低” 的状态,国内消费仍然为主体,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出境旅游消费逐渐增加,入境旅游虽然维持一定的规模,但增长速度放缓。

2.3 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明显

以年龄、地区为区分的旅游消费分层明显加速,大部分高年龄、中西部地区、农村旅游消费群体采用传统观光旅游模式,但新常态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个性化、订制化的在线旅游群体逐步加大,城镇、东部地区及“新新人类”提倡体验分享式旅游模式,整体上旅游需求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

2.4 旅游业产业间融合范围和速度逐渐加大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力很强的行业,传统旅游模式下,以旅行社为主导,融合酒店、餐飲、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近年来,散客旅游、体验式旅游比例大幅上升,除传统产业外,互联网下的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万达、阿里、百度等搜索与销售平台,电信、通讯等信息公司,脸谱、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设计、咨询服务领域等大量的领域或产业快速地融入进了旅游领域中,体现旅游产业融合剂的强大作用。

2.5 旅游要素和商业模式变化

旅游的要素组合从6要素向“6+N”要素转变,传统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现代旅游除了传统要素外,加入了预订、咨询、分享、评价、投诉等新要素,在旅游商业模式中,从前单一的旅行社直线联系6要素,演变为当前的线下6要素和线上N要素的服务组合。

2.6 旅游组织结构从产业链型向网络矩阵型转变

传统旅游模式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都是通过旅行社组织和实施,其中涉及的游客、旅游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中的酒店、餐饮、保险、交通、娱乐等相关部门,都是在旅行社的主导下实现各自的目的与功能,直线型的旅游产业链使得各要素的自由度和市场度较小。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消费的需要,旅游各方在旅游行为中的行动力度大幅度加强,且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实施直接联系和任意组合,使得旅游组织结构从产业链型转向了网络矩阵型。

2.7 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职能转向和弱化

国务院2015年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工作,国家旅游局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从行政管制为主转向引导、法治、服务、便利为主。主要涉及行政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监管方式创新、旅游综合改革五个方面,弱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导游资格考试制度,导游等级考核评定工作移交中国旅游协会,破除旅行社设置行政限制,鼓励旅游品牌发展,探索“互联网+监管”的社会监督模式,推动区域型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

3 滇越旅游合作创新的建议

新常态一定催生新旅游,新的变化下,滇越旅游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滇越旅游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旅游业的新常态,在合作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3.1 智慧型旅游合作模式创新

2014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智慧新型旅游发展,在滇越的旅游合作中,也应当紧跟旅游市场的需要变化,开展智慧型的旅游及合作创新,既包括人的创新亦包括技术的创新,并结合在一起。

“人的创新”指智慧型旅游应当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迁移于新时代消费者内在需求。云南与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文化习俗差异并不太大,旅游需求和观念的变化差异亦不大,滇越双边的跨境旅游以传统市场为主,同时出现了大众散客型及个性化体验、健身、游学、自驾游等特种兴趣型旅游需求,在滇越政府、旅游相关企业合作中,应面向市场、面向需求者进行旅游供给各方面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指在旅游市场中融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信息收集分享平台。就云南与越南现状看,普通民众依赖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施自身旅游规划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旅游部门应当也能及时跟上游客的步伐,双边在跨境旅游中需要尽快融入互联网等相应技术,协同其他旅游相关领域,为跨境游客提供便利、快捷、个性化的智慧旅游产品。

3.2 产业竞合模式创新

滇越旅游产业竞合模式应当从传统的产业内发展转向产业外延大融合。除了传统的旅行社主导融合酒店、餐饮、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外,面对智慧型旅游需求市场,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将向网络矩阵型转变,滇越旅游合作中双边旅游部门也需要融合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产业及互联网下金融领域、搜索与销售平台、通讯信息、传播媒介、设计、咨询等众多外部产业。目前,在越南和云南的旅游合作中,旅游产业的内部竞争氛围仍然较浓,新时代下跨境旅游合作更多的应该是协作,而产业间的融合还处于市场自发状态,政府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质性推动程度较低,特别是跨境旅游合作上激励、指导、引导双边旅游产业内外大融合、实施网络矩阵型发展的政策措施有限,合作的产业竞合模式应当加大、加快创新。

3.3 旅游产品生态圈构建创新

传统旅游产品及其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常态下的跨境旅游,滇越跨境旅游在产品生态圈构建与运作上需要进行创新。

一是旅游线路实现从点、线直线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改变。

二是旅游产品实现从单一到多样化、层次化的改变。

三是使得旅游消费者从“眼观满足”到“体验式满足”的改变。

四是旅游组织与运作实现碎片市场集中到系统市场的改变。

五是联合打造多条跨境旅游精品路线。

六是双边合作打造滇越旅游品牌,树立跨境游的良好形象。

在滇越跨境生态圈的上述创新上,仅依靠旅游企业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有些创新甚至无法实现,必须融合行政与企业的力量,从政府层面打通通道,建立深度旅游合作指导思想与政策措施,双边的旅游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来构建新型旅游产品生态圈。

3.4 “互联网+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2015年3月国家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业的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滇越旅游需要实施“互联网+旅游”的商业模式,实现“线下6要素”和“线上N要素”的服务组合。互联网滇越联网,金融电子交易滇越联通,预订、咨询、分享、评价、投诉平台滇越合作共建,需要双边政府与企业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5 旅游业发展评价体系创新

区域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是评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三个指标体系,这是考察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能力与潜力的指标。但就滇越跨境旅游看,旅游者主要关注的是双边政府、企业的合作状态及旅游企业的发展状态,这是滇越旅游者跨境旅游信心与放心、期待的基础。

在对双边旅游合作状态的评价上,可以从政府合作主导力度、政府与企业合作力度、企业合作力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政府合作主导力度可以包含二级指标如合作的法规、政策措施、跨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滇越合作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政府与企业合作状态二级指标可以包括简政放权、资源开发、融资帮助、人才培养等;企业合作力度二级指标可以包括旅游产品合作打造、双边旅游跨界准确、及时对接、旅游产业融合其他境内外相关产业的能力等。

在滇越旅游企业发展状态的评价体系上应做两个方面的改变,首先,评价指标应从数量、外延的“粗放型”评价转向质量、内涵的“精品型”评价;其次,评价主体应从“单一政府”评价到“政府、产业、社会”三位一体评价,而且在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中,应该考虑滇越双边的评价综合结果。

3.6 项目式、旅游区构建式旅游合作方式拓展

在滇越跨境旅游合作中,可以参考政府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项目式合作方式。因单边旅游企业要创造精品旅游,在制度对接、跨境产业融合、投融资等各方面都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双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采取项目的方式实现四方共赢发展。另外亦可以借鉴中越边境自由贸易区等实施滇越跨境旅游区合作,带动双边边境上的旅游与经贸发展。

3.7 旅游合作机制与平台创新

滇越或中越旅游往来与合作中涉及制度、行政管理、企业合作、游客安全等多种要素,双边的合作机制与旅游平台需要建设与创新。第一,双边民众跨境旅游的行政管理制度需要对接,简化通关手续,使得游客进出境便捷化;第二,双边旅游企业跨境设置与营运应减弱行政干预,并给予鼓励、优惠、引导政策;第三,建立双边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使企业、旅游消费者信息及时、准确、对称;第四,建立旅游应急服务协同平台,保证跨境旅游中游客安全与旅游满意度;第五,建立人才培養与培训合作机制,在滇越双方的语言、民风民俗、旅游资源等方面对跨境导游相关人员进行培养,实现游客跨境旅游无隔阂。

4 小结

新常态下滇越旅游应该有相应的新模式和创新,跨境旅游消费市场发生变化,旅游供给方也应该创新自己的旅游供给产品及模式,企业在市场自发状态下跨境组织与运作旅游存在一定的困难,双边政府应该在合作机制与平台帮助中有一定的创新服务,激励旅游企业与跨境旅游的消费者,在滇越双边政府、企业、游客六方合作下,促进滇越跨境旅游的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宋瑞.中国旅游发展——新环境、新常态与新趋势[EB//OL].第一旅游网,2015.1.14.

[2]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4(30).

[3] 厉新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新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4-11-07(11).

[4] 杨鼎新,王玉军.西部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6-30.

推荐访问:常态 旅游业 变化 创新 建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