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恩格斯的爱情观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25 13:20:28

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婚恋实践和有关著述的研究,总结了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提出了爱情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恩格斯对健康爱情的追求和对资产阶级爱情观的抨击,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爱情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爱情观;研究

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字眼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不吝泼墨,用动人心弦的笔调写下了爱情的颂歌。然而无论是从伦理学角度,还是社会学领域,撰文称颂马克思与燕妮的伟大爱情,从而描述马克思的爱情观者不乏其人,但对恩格斯与白恩士姐妹感人的爱情故事及其爱情观详加叙及者则为数寥寥。本文试就恩格斯的爱情观作以粗疏的探讨,谨以此献给玛丽和莉希这两位伟大的爱尔兰女性。

一、 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

早在恩格斯之前,包括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和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都曾对爱情的本质有过阐述,却没有一个人揭示出爱情的社会属性。恩格斯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成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爱情的本质和发展做了科学的概括。

恩格斯把爱情定义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一种关系。他认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么,爱情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恩格斯把它归结为三点:

第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必须以互爱作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尤其是要尊重妇女的意志。翻开历史,人们不难看出,整个中世纪以前,婚姻的缔结完全出于父母包办,无论是男子或女子,都必须顺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的甚至是“指腹为婚”。这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女子“在家从父”被列为“三从四德”之首,否则就是大不孝,就是伤风败俗。马克思主义者为打碎那个社会而奋斗,恩格斯则把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视为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两性的结合应该建立在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基础之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婚姻关系,才能保证夫妻间真正自由的结合。但是,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经济关系的支配,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之后才能普遍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仅享受了结婚的自由,而且保证了离婚的自由。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夫妻间感情确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双方还是对社会都将成为一件幸事。无产阶级的婚姻道德保证离婚自由,但这只是在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之后。总之,由爱情缔结的婚姻,真正保障了男女之间的婚姻自由,从而消除了由于等级权势和财产关系而造成的强迫性婚姻的种种不幸和悲剧,使人们真正享受两性自由结合的幸福。

第三,持久性和排他性是爱情发展的要求。恩格斯主张要对爱情忠贞专一,要培养持久和巩固的爱情。1888年,恩格斯曾经严肃批评了考茨基那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作风。他认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见异思迁的错误思想行为,只会给对方造成痛苦和不幸,并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因此,即使夫妻之间出现了暂时的不和睦,也不应该轻易提出离婚。如果夫妻双方能够相互谅解,又没有第三者的插足,那是不会造成恩爱夫妻感情的彻底破裂的。恩格斯明确指出,如果有人每过一两年就有新的爱的需要,那就必须“约束这种天性”,以免它把自己和别人拖入“无休止的悲剧冲突之中”。

恩格斯总结的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爱情的道德内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爱情,其实质就是两性间在平等互爱条件下那种最真挚、最强烈的渴望结合的一种高尚道德关系,爱情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们社会关系的一方面,它既不是天国的神意,也不是“性欲”的简单的付诸实践。

二、提倡健康的爱情,反对资产阶级的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唐·璜(西班牙传说中玩弄妇女的浪荡汉)。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要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恩格斯历来反对禁欲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荒诞论调,他认为,高尚而真挚的爱情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1886年10月,他在给伯恩施坦的一封信中尖锐地指出:“如果无产者都这样瞻前顾后,那未无产阶级就要断子绝孙了。”恩格斯认为,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积极奋发,当一个人正在恋爱的时候,他希望博得对方的爱情,这能激发他(她)的创造热情和优良品质,推动他(她)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爱情是高度的道德感情,它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不断增强、加重他对自己的行为举动的责任感。恩格斯同爱尔兰纺织工人白恩士姐妹忠贞不渝的爱情,帮助他坚毅地经受住命运的一切波折,增添了生活的幸福,并且产生了那些天才的革命思想。

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恩格斯也严厉地批评了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和不道德的爱情观。他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缔结婚姻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父母在门当户对的资产阶级贵族小姐中间为自己的儿子选择妻子,认为这关系到儿子将来在社会中的地位,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门第、声誉、经济条件,把爱情抛到一边,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一夫一妻制所固有矛盾的发展;另一种方式则是杂婚制,丈夫恣意杂婚,妻子放肆的通奸,这种现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变为公开的卖淫,使人们陷入追求“肉欲”的污淖之中,从而败坏了人的品格,败坏了社会的风气。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消灭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不仅杂婚不再存在,通奸和卖淫也必将成为社会所不齿,一夫一妻制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必须遵循的现实。恩格斯不仅设想了未来的婚姻制度,而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这个制度而奋斗的革命事业之中。

三、 对爱情道德要求的规定

爱情不单是个人的现象,私人的现象,也是社会的现象,是一种自然关系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不仅把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会出现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因此,恩格斯极其重视爱情的道德要求。他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那种不讲爱情道德的“婚姻自由”,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中那种夫妻关系的冠冕堂皇。他认为,无产者的爱情道德观是严肃的、庄重的,因为由爱情而结成的婚姻关系——家庭,已经承担了一种社会义务,从而决定了无产阶级的爱情道德必须具有以下内容:

爱情与事业的统一。无产阶级爱情观提倡要正确处理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的关系,主张把爱情放在从属于事业的位置上。爱情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它。但它毕竟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更不象爱情至上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是事业,为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才是无产者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必须在人生的天平上摆正爱情与事业的砝码,爱情必须以事业为重,为事业服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何对待失恋和丧偶的问题上。恩格斯以自己的实践教育人们要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职。1844年下半年,恩格斯曾有过几个月的恋爱,在一次给马克思的信中,他用大量篇幅谈了工作之后,仅用简单几句话告诉马克思他的失恋:“我的恋爱可悲地结束了。……我感到高兴,我至少又能重新工作了。”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来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失恋只被看作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这对那些把爱情看得过重,当爱情遇到波折时便陷入失恋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光辉的楷模。恩格斯的实践表明,爱情的矛盾一旦出现,就必须用爱情生活的道德准则来解决,否则就会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

爱情与婚姻的统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硕果。没有爱情就不可能产生婚姻,即使勉强产生了,也不是道德的,它只能给双方带来痛苦,而不可能带来幸福。从恋爱到结婚——家庭的出现,自始至终都需要建立牢固的爱情基础。恩格斯坚决反对没有爱情的买卖婚姻,指出这是一种彻底商品化了的婚姻,完全以经济的考虑为转移,根本不考虑婚姻双方有无爱情。他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写道:“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个人的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规定价格的。”在这种情况下,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绝不可能属于爱情,而只能是属于金钱——财产关系。于是,在资产阶级的婚姻中,烦恼和金钱成为夫妇关系的纽带。恩格斯分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指出婚姻不是爱情的终结,而是爱情的稳定化、深刻化,是爱情的继续和发展。人们必须珍惜这个发展,任何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行为都是道德败坏,“丈夫只有在万不得已时,只有在考虑成熟以后,只有在完全清楚必须这么做以后,才能决定离婚,采取这一极端的步骤,而且只能用最委婉的方式。”

爱情与义务的统一。由于爱情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因素制约,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就是爱情上的义务或通称道德上的义务。恩格斯对爱情的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说“既然彼此相爱是夫妇的义务,难道相爱者彼此结婚而不是同任何人结婚不同样也是他们的义务吗?”他还说,“对于任何强迫人从事不道德行为的作法进行反抗,乃是道德上的义务。”爱情是双向的,它要求相爱者双方都应该履行爱情的义务,达到爱情与义务的统一。

作者单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校

参考文献:

[1] (德)李希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3. 98.

[2] 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171—179.

[3] (澳)卡明斯.马克思恩格斯与民族运动[M]. 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223—225.

推荐访问:恩格斯 爱情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