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博物馆资讯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05 13:10:07

中国水利博物馆在杭州开馆

3月22日,中国第一家国家级水利博物馆在杭州市萧山区正式开馆。该馆地处钱塘江南岸,采用塔馆合一的建筑创意,由下部圆形博物馆体和上部钢结构玻璃观光塔组成,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11层,高128.9米。馆内设有水资源和水科学、中国水利史、中国水文化三个展厅。核心展区分为水利千秋、水中万象和龙施雨沛三大部分,全面展示水利史、水科技、水生态和水文化等内容。

(浙江在线,2010-3-23)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迎客

5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外观似一只透雕宝盒,内部空间构成和高度根据展览实际需要设计,拥有智能化、数字化、安防等先进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展览功能的需求。在展厅设计上,除了单线条的文物展,众多栩栩如生的模拟场景还展示出一幅岭南历史风俗文化的立体图卷。

广博新馆设有历史馆、自然馆和艺术馆3个展馆。“广东历史文化陈列”位于新馆四楼,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多件(套)、照片300多张,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艺术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兼顾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由“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精品展”、“馆藏历代陶瓷展”、“潮州木雕艺术展”和“历代端砚艺术展”等4个常设展览组成;自然馆展厅面积近4,000平方米,在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广东省博物馆现有藏品16.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西沙的出水文物,还有南海一号、南澳一号等地打捞的出水文物,将构成新馆文物馆藏有别国内其他展馆的一大亮点。

(《南方日报》,2010-5-19)

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

7月5日,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占地面积2.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博物馆以“航海”为主线,“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等六大展馆,以及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目前馆藏文物(实物)已达2万余件,包括一批具有重要收藏、研究价值,反映我国航海历史、航海文化、航海技术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物(实物)。

(综合中新网、《东方早报》,记者何连弟、沈靓,2010-7-6)

广东首座北伐纪念馆开放

7月1日,广东首座北伐战争纪念馆在韶关市区落成,并对观众免费开放。该馆位于韶关市区帽子峰北坡,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总投资1,799万元,为二层仿古建筑,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目前,纪念馆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其中,文物实物包括孙中山先生在韶督师北伐时期使用的硬木办公桌、民国时期孙中山纪念画册等珍贵文物,并对孙中山卧室、办公室、参谋作战室进行了场景复原。

至今,纪念馆所在的帽子峰上仍存有从大革命至抗战时期的碉堡8座,分别为定韶堡、巩北堡、指挥堡、武城堡、桥头堡等,加上周边的崖壁堡、码头堡等,共有13座之多。

(《广州日报》,记者卜瑜、通讯员冯雅,2010-7-1)

“丝绸之路上的古乐”在广州博物馆奏响

5月9日,“歌舞升平——丝绸之路上的乐舞文物特展”在越秀山广州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内蒙古博物院、宁夏固原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等共240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文物。这批文物大多数都是承办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乐舞文化。

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旅不绝的贸易之路,也是不同文明之间往来联系的文化之路。中国的“民乐”和传统舞蹈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以至于“龟兹舞女”几乎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作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乐器之一,南北朝时期琵琶还是一种“舶来品”,也就是古代波斯被称为乐器之王的弹拨乐器“乌德”。由于乐器头部弯曲、颈部较短、腹部鼓圆,当时称为曲项,也称胡琵琶。据《隋书·音乐志》载:“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日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喜胡琵琶。”后来琵琶成为燕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当属众多形态各异的陶俑,而其中的乐舞陶俑更是佳作。一位辽代青白瓷胡人“骑士”驾驭着一头威武的雄狮,雄狮立于一长方形底座,首侧扬,张口伸舌,憨态可爱。“骑士”头戴花瓣状卷檐帽,帽两侧系带结于颌下,深目高鼻,大胡须,身着袍,腰系带,足蹬靴,其双手抱一琵琶作弹拨状。这件“胡人骑狮奏乐俑”生动展现出古代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浪漫情怀,也展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趣侧面。

(《广州日报》,作者卜松竹,2010-5-17)

山西应县木塔文博馆展出国宝级文物

5月23日,山西应县木塔文博馆举办释迦塔出土文物展,《释迦说法相》、神农采药图、辽代大藏经等数十件国宝级文物与海内外游客见面。

位于山西省北部应县县城的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961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塔高67.31米,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共九层,底层直径30.2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木塔上现存48面牌匾及诸多楹联、碑刻,都是珍贵史料。1974年维修木塔时发现162件极为珍贵的辽代印刷品,包括辽藏经12卷,辽代彩色雕版印刷品,佛教七珍66件及“佛牙舍利”两颗。这些文物为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范本。

此次公开展览的30多件出土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0余件。其中,辽代大藏经是我国唯一的辽代木刻雕印经卷,结束了辽代藏经没有实物这一历史说法;《释迦说法相》刻工精细,线条遒劲,是古代木刻立轴的优秀作品,也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彩色套印印刷品。

(新华网,记者王飞航,2010-5-23)

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珍贵古籍展

中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举办。展览展示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推荐进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85家单位的300部珍贵典籍。展览分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成果”、“推荐《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品”、“推荐第三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介绍”、“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巡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未来的发展”五个部分,同时配以古籍修复、古纸制作、甲骨传拓、雕版印刷等动态展示,全面展示了古籍保护的成就。

此次展览,孤本、珍本云集,既有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归义军时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序》血书写本、近年出土于和田地区唐写本《孝经郑氏解·卿大夫章》、目前所见最早的皇室宗谱宋内府写本《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也有开本宏大、行格疏朗的明代内府刻书《饮膳正要》、明弘治十一年(1498)华氏会通馆《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四库底本《西清砚谱》等。从汉文古籍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的珍贵典籍,从敦煌遗书到碑帖舆图,件件古籍向我们述说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各民族共同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的历程。而西方早期印刷品拉丁文摇篮本《节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等的展示,则反映了中外文化长久以来的交融。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周和平,2010-6-11)

河南博物院藏夏商周文物在海南展出

6月13日,由河南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青铜时代——河南博物院藏夏商周文物”在海口开展。

此次展览,河南博物院挑选了河南所出土的夏商周时期85件(套)文物,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了这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展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王者风范、平民意趣,我们今天的文字、器用、礼俗、思维都与之息息相关。特别是青铜礼器、乐器和玉器等,正是上古时期礼乐社会的实证。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奠基时期。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由于河南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夏商周时期考古的中心。1928年殷墟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之后,河南夏商周重要发现层出不穷,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三门峡虢国墓地、新郑郑韩故城、淅川楚国贵族墓地等数不尽的物证折射出文明的辉煌。这里遗留的大量文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青铜时代的文化特征。

(人民网,2010-6-12)

新疆4000年服饰文化“汇”一厅

6月12日,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瀚海霓裳——西域服饰的记忆大型服饰展”。展览呈现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西域人的服饰文化,共展出文物150余件,其中2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举世闻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和“万事如意铭文锦袍”都在此次展览上亮相。

(天山网,记者温丽娜,2010-6-1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名画亮相武汉

6月17日,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了乌菲齐博物馆的82幅绘画作品,分为“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三个部分,都是意大利自15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各个阶段代表性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以17、18世纪为多。

展品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提香、丁托列托等艺术大师作品。如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丁托列托的《莱达与天鹅》、提香的《维纳斯与丘比特、狗和鹌鹑》等。其中,呈现在开篇位置的《三博士来朝》是此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画作,是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绝笔之作。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的《维纳斯与丘比特、狗和鹌鹑》。画中维纳斯是一个成熟华丽的妇人形象,她背后有爱神丘比特与其相拥。画中的狗象征忠诚,鹌鹑则暗示贪婪的欲望和多生多育。虽然画中的维纳斯引人注目,但是在展览中却归于风景类,原因就是此画远景充满了意大利的生活气息。

为纪念中意建交40周年,经两国文化部共同协商,决定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上海、武汉、长沙、沈阳、北京等地举办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巡回展。武汉是该展览继上海展出后的第二站。

乌菲齐博物馆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乌菲齐宫内,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馆内收藏着约10万件名画、雕塑、陶瓷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新华报业网,记者艾启平,2010-6-17)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馆藏瓷器精品展

6月25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异彩纷呈——浙江省博物馆藏瓷特展”在孤山馆区聚珍馆隆重开幕,并免费向观众开放。

浙江是古代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故乡,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青瓷文物和对青瓷的研究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而非浙江窑口生产的宋元名瓷和明清彩瓷,也几乎占据了浙博馆藏瓷器的半壁江山,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品质精美。本次展览正是从这两大瓷器板块中攫取部分代表性的精品,为广大钟情于瓷器鉴赏和收藏的人们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发展轮廓。

本次特展分为“高古名瓷”、“日月菁华”和“清风拂面”三个单元,精选出的218件展品包括唐宋元各个窑口的瓷器,明代青花、彩瓷和白瓷,清代青花、单色釉、粉彩等彩瓷和白瓷、瓷塑等,这批展品数量多、工艺精,如临安钱宽墓出土的官款白瓷和明清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官窑彩瓷都是难得一见的瓷器精品,此外,还有晚唐龙泉窑的青瓷碗、北宋钧窑的玫瑰紫斑纹盘、南宋定窑的白瓷人物、辽金磁州窑的墨彩纹枕、明代景德镇官窑的彩瓷壶、清代官窑的黄釉簠等,都是各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珍品。

(浙江在线,作者李忠,2010-6-25)

西藏珍贵文物展在台北故宫揭开面纱

“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特展于7月1日在台北故宫登场。此次展览由台北故宫、台湾联合报系、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等主办,是台湾历年来规格最高、品类面向最完整的西藏文化与文物展,分为“吐蕃王朝”、“金色宝藏”、“文化交流”和“雪域风情”四单元,展现西藏文化艺术的精髓。

130组(件)展品来自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重要寺庙和西藏博物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等12处,一级文物达42件。其中7件北京民族文化宫的馆藏,都是历代达赖、班禅进贡清廷皇室的重要文物。

此次展出的展品,件件工艺精细,华美无比。一尊鎏金铜弥勒菩萨像高160厘米,尺寸巨大,原供奉在布达拉宫最重要的大殿,即历代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的东大殿中。弥勒菩萨以优雅的三折姿站在莲花座上,是相当罕见的精品;八瓣莲花曼陀罗的莲花可以开合,花心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充分展现

出明代宫廷的高超制作工艺;金翅白海螺法号装饰十分豪华,法螺口处伸出的装饰板为银质,表面鎏金,用小粒绿松石将装饰板外侧隔成一个装饰带。装饰带内侧长方形空间舞动着两条高浮雕的龙,两龙中间以大块绿松石镶嵌,颇有“二龙戏珠”意趣。

台北展出至9月19日结束后,这些“最接近天空的宝藏”还将在高雄展出至明年一月。

(中新网,记者黄少华,2010-6-25)

吴冠中纪念特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幕

7月7日晚,中国美术馆特别筹划的“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开幕。此次展出了中国美术馆珍藏的全部62件吴冠中作品,包括3l件油画、29件水墨、2件水彩作品,涵盖吴先生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2008年的创作,如国画《山村》、《笑风流》、《青红皂白》,水彩《五台山佛光寺唐塑》、《拉萨菜市》,油画《拉萨龙王潭》、《太湖鹅群》、《花与花》、《野草》等,还展出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作品画册等,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吴先生融汇中西的艺术脉络。特展通过两厅对照的方式,展示了吴冠中“油画民族化”与“水墨现代化”的齐头并进,概要地呈现了吴冠中从欧洲负笈归来以后的艺术创作成果。

吴冠中生前曾感慨艺术人生的艰难,道出了“我负丹青”一言。此次展览名称为“不负丹青”,反映了美术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北京商报》,记者熊潇雨,2010-7-9)

河南文物珍宝走进东京

7月8日,150多件来自河南的文物珍宝,亮相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河南省在国际上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文物展览。此次展览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精选了河南各地文物精品,上白夏朝,下迄北宋,半数为国家一级文物。展览涵盖了瓷器、青铜礼器、玉器、金银器、琉璃器、彩绘画像砖、佛教文物等多个类别,代表了河南文物的精华。展览结束后,珍宝还将移师九州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展览时间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5月29日。

(新华社,作者陶韵西,2010-7-9)

湖南省博物馆展现契丹独特草原文明

7月1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览分为“马背上的民族”、“粗食华器”、“穿金戴银”和“生命的遐想”四个篇章。流光溢彩的马具、精巧华丽的佩饰……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生动展示了草原人民粗犷而不乏精致的生活。

曾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的大辽帝国,缔造了璀璨夺目的草原文明。本次展出的114件(套)文物中,一级文物接近半数,包括金银器、瓷器、玻璃、玛瑙、漆木、玉石等各类器物。展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辽代三大考古发现——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文物,其中又以“黄金面具”和“银丝网衣”最负盛名。

1986年夏天,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被开启时,整个墓室金碧辉煌:公主与驸马全身穿有银丝网衣,头戴金冠,面覆金面具,头枕金花银枕,脚穿鎏金银靴,腰系金银蹀躞带。这是考古界第一次看到契丹皇族豪华奢侈的墓葬全貌时的情景。“黄金面具”用薄金片锤击成形,长20.5厘米、宽17.2厘米,呈半浮雕形,金面具上的眼、耳、口、鼻均不开缝,不穿孔,是按照陈国公主的脸形精心制作而成,造型生动。

此次展览不仅再现了从春秋战国到辽代契丹民族千年的草原文明,也反映了契丹人在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同时,又与中原及西域诸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该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10日。

(新华网,记者明星、袁雪莲,2010-7-11)

山西博物院展出20世纪名画

7月13日,由山西博物院与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百年风雨画沧桑——辽宁省博物馆藏20世纪名家绘画精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画展以一种独特的韵致,一种脱胎换骨的新美,为山西人民送上了一道丰美的艺术盛宴。

20世纪的百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变革,同时也是中国画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阶段。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中国画的社会呼声,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觉醒与创新。20世纪的中国画坛,流派并起,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开创了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崭新局面,构成了20世纪中国画坛独特的艺术风貌,使得他们的创作更具时代性和多样性,足资后人品鉴学习。

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收藏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次共展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57位名家的绘画作品102件(组),大致勾勒出20世纪中国画的基本轮廓和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将展至8月29日,观众可免费参观。

(《山西日报》,记者孟苗,2010-7-15)

卢浮宫馆藏铜版画在成都展出

7月14日,“刻画天地——法国卢浮宫馆藏铜版画展”在四川博物院拉开帷幕。这是四川博物院首次独立引进的国外博物馆藏品展,展品由138件来自卢浮宫馆藏版画精品组成,其中包括著名的《柯洛内里天球仪》、《蒙娜丽莎》、《巴黎市区图》、《瓦平松浴女》、《领导人民的女神》、《山湖》等脍炙人口之作。

铜版画艺术手段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碑拓术或雕版印刷术,即在已经制作完成的铜版上附上纸,用墨等手段使其显现出层次分明的线条。当铜版被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不会再被使用,因此有一些铜版画本身就是珍品。据悉,本次展览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至9月12日。

(综合《中国日报》、《四川日报》,记者陈四四、通讯员张奥,2010-7-20)

吉林省博物院推出甘肃彩陶艺术展

7月16日,吉林省博物院开始展出“史前文明——甘肃彩陶艺术展”,观众可藉此展一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彩陶文化。

此展是吉林省博物院从甘肃省博物馆引进的重要展览,共精选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彩陶125件,其装饰纹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极富地域特色。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彩陶的故乡”。甘肃彩陶以精美绚丽而著称于世,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甘肃秦安发现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开始,历经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一直到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高峰。本次展览中的“葫芦网纹双耳彩陶瓮”彩陶,其色彩鲜艳亮丽,图案繁缛,构图规整,线条流畅,多组合纹样,时代特征明显,是彩陶艺术达到鼎盛时期的一个见证。

本次展览将展出刻画“7”形纹宽带纹彩陶钵、人面彩陶片、弦纹变体动物纹双耳彩陶豆、葫芦网纹双耳彩陶瓮、四大圆圈网格纹彩陶瓮、网纹高圈足单耳彩陶罐、四耳带盖罐、单线双勾纹彩陶壶、双耳圜底彩陶壶等多种类型的彩陶,不仅充分体现了彩陶器皿制作工艺的丰富多样,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当地彩陶在发展过程中功能与形态完美结合的特点。据介绍,不同的装饰纹样和当时甘青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居民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从这些彩陶中能推断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日常生活、婚姻状态、宗教以及艺术的发展情况等。

展览将至8月17日,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吉林日报》,记者张淑娟、孟凌云,2010-7-16)

伊斯兰国家国际礼品特展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7月19日,“至尊国礼,明月和风——国际友谊博物馆藏伊斯兰国家国际礼品特展”在宁夏博物馆举行。本次展出的120件至尊国宝,包括金银器、铜雕器、陶瓷器、玉石器和绘画等30多个种类,礼品斑斓璀璨、异彩纷呈,多地域、多层面地反映了伊斯兰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民族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纪念价值。

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14日结束。

(《银川晚报》,记者杨薇、殷斌,2010-7-20)

推荐访问:博物馆 资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