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方法探究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2 15:00:3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和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要求全党“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①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形势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联系和改善干群关系,是以人为本,又好又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基层干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思想和观念上、制度和体制上、载体和操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探索密切党群联系和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路径。

一、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保持党群血肉联系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建设和谐村镇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经济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改善民生问题,是保持党群联系的根本宗旨和首要任务。

第一,想方设法拓宽再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社会转型等因素,群众对就业岗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把就业列为“一号工程”,确定“四个抓”的举措:一抓政策扶持,落实资金用于促进就业;二抓党员参与,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做热心的“就业红娘”,要主动下基层、访企业,挖掘就业信息,寻找就业岗位;三抓培训提高,开设保安、超市收银员等培训班,使更多待业人员走上就业岗位;四抓难点突破,优先解决特困人员就业。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

第二,切实解决征地遗留问题。近年来,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践中,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此也带来失地农民就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新老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被征地以后的无地、失土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始凸显。如果对这部分困难群体关心不周、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基层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征地遗留问题和农来农去、征地自谋出路、失水渔民等的生活保障问题,从而为这些曾经多方奔走的群众彻底解决后顾之忧问题。

第三,推进合作医疗体制改革。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关心的焦点从“衣食住行”变为“医食住行”,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保健差的问题。在加大合作医疗改革和镇、村医疗一体化探索中,我们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进家庭,建成一体化医疗点,建立详实的村民健康档案,使家庭医生、科学保健和优质医疗走入普通群众家庭。

第四,为老年群体提供“镇保”,确保基本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群体数量激增。在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大城市。但是城乡老年人的生活差距大和乡镇老年人生活水平偏低,社会保障较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层干部必须解决乡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基层组织要将农村群众纳入“镇保”,对于部分经济薄弱村没有达到市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镇财政予以补贴,同时大力实施“星光计划”②。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具体生动的实事,使村镇居民得到实惠,真正领会镇领导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为民谋利的用心所在,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为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密切全镇的党群、干群关系,并促进和谐村镇的建设。

二、在“三个走进”的主题活动中体现优良工作作风

在当前,我们可以将“三个走进”的主题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抓手,倡导广大机关干部走进群众中去,走进问题中去,走进矛盾中去,情系群众,心系发展,直面困难,破解矛盾,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树立起“坚韧不拔、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机关作风和崭新形象。

(一)走进群众中去察民情、办实事,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的宗旨意识。“走进群众中”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置于工作的首位,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办好一切實事的基础,也是每个党员干部躬身践行党的先进性的首要条件。要求党员干部既做到进村驻厂、入户到家和群众打成一片,又做到情真意切,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倾听群众呼声,理解群众怨声,设身处地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寻对策,才能真正明白群众的心思,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做到“走村入户察民情,换位思考忧民虑,体贴入微慰民心”。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使群众有事找得到人,有难解得了忧。

(二)走进困难中去办实事、攻难点,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的务实意识。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日常困难和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改变工作作风,反映党员干部工作的水平。镇党委可以在深入开展“三个走进”活动中,把“走进困难中去”放在关键之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主动进取精神,从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入手,不回避、不推诿,以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的主动进取精神检验和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对基础较弱村的“互帮互助,共同致富”活动,要坚持既扶贫帮困,解燃眉之急,又谋划思路,施治本之策,从“输血”到“造血”,在生活上扶贫,在精神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技,在经济上扶强,从而在错综繁杂的难题中进一步增强迎接挑战的勇气,提升把握机遇的能力,积累破解难题的智慧。

(三)走进矛盾中去谋突破、树形象,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党性意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阻碍和矛盾,“走进矛盾中去”,就是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既突破“矛盾”促发展,又在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要更加以身作则,更加廉洁自律,更加勤勤恳恳干事,更加清清白白做人,以朴实、务实、清廉的党员形象感召和凝聚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创业。镇党委要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同时结合实际推出一系列针对大开发进程中事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些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推进中,要身先垂范作表率,紧扣细节树形象。尤其在矛盾最突出的“拆违章建筑”中,要求党员干部最先拆除;在房屋动迁时,党员干部最先签约,由此而带动重点工作的加快推进。

通过“三个走进”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党群联系和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同时,也把新时期党员干部甘于奉献,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形象展现于广大群众面前,“党性”连“民心”,“官风”促“民风”,从而形成齐心协力,共促发展的合力。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在”、“四最”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出发,广泛开展以“群众在我心中,我在群众眼中”和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愁”、“最忧”、“最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双在”、“四最”主题实践活动,是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

(一)突出重点,始终坚持从群众最“盼”处抓落实、暖民心。凝聚民心,首先要从了解民情开始。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上门访谈,切实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最“盼”什么,全力以赴地加以解决,把群众的愿望作为自身工作不竭的动力,使群众最“盼”愿望实现的过程成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倾心付出、攻坚克难、为民谋利的过程。

(二)坚定不移,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愁”处快整改、悦民心。凝聚民心,最重要的是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多做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基层百姓当前生活和工作中最“愁”什么,并且雷厉风行地抓整改、出成效、悦民心。广大群众正是从这种最“愁”问题的快速、切实解决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真正被党员干部“放”在心中。③

(三)情为民系,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忧”处显党性、连民心。凝聚民心,关键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与群众心连心。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心中的所“忧”变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过程中,镇党委统一印制“党员连心卡”的特殊卡片,印有发卡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内容。每一名处级党员干部至少发放5张,科级党员干部发放3张以上,普通党员发放2张以上。“党员连心卡”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和需要帮助的困难人员,发放对象按“党员连心卡”的指引,可以24小时随时找到党员。真可谓:“张张连心卡,党性连民心”。

(四)榜样示范,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怨”处改作风、赢民心、聚民心。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不实、作风浮躁、脱离群众的群众最“怨”问题,党委应该从抓干部、强作风入手,树立新形象,特别是在建房、动迁等群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中,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的优秀品质。

开展“双在”、“四最”的活动,各级干部多作换位思考,通过设身处地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寻对策,真正明白群众的心思,倾听群众的呼声,理解群众的忧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并进一步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可以得到提高。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形成亲民、善民的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亲民、善民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是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可靠保证。

(一)坚持接待群众制度和完善调解机制。周四接待制,是基层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相对稳固的基本制度。镇党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的诉求机制和人民调解机制、司法调解机制、行政调解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心理咨询方式等多途径、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困难和矛盾的体制和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全力以赴破解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

(二)完善“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镇党委要进一步强化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求镇两套班子成员、机关科级干部、各公司、村两委“一把手”都有各自的结对单位和结对对象,每名处级干部每年至少下基层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群众呼声不少于三次。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心诚意地去解决。把“走进困难群众”作为重中之重。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慰民心”、“百条棉被送温暖”等活动,对困难户做到平常日子常聊聊,逢年过节重点访,真真切切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里。

(三)实施“五个一”工作法。“五个一”工作法,即要求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扶持一个贫困家庭,通过“结队帮困”,帮助贫困农户规划和指明脱贫致富的方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蹲点一个村或组,通过走村入户,掌握百姓思想脉搏,校正工作思路,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意,同时帮助解决村或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破除发展中的瓶颈;挂钩一个民营企业,总结和扩大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经验,促进全镇经济多元化发展;联系一个农户,通过提高致富技能,切实帮助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素质,实现由村民向市民的真正转变;确定一个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区或基层党建的联系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和发展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新的贡献。为了切实落实好工作,要把“五个一”工作法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基本制度。建立亲民、善民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亲民、善民理念的形成;促进亲民、善民的社会实践;促进亲民、善民的机制与时俱进,稳定而长久地发挥作用。

在新形势下,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聯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走进群众,把与普通群众交朋友作为一种为官品德、一种工作方法、一种良好习惯。要围绕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民本意识,以惠民富民的举措赢得民心,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②“星光计划”:上海宝山顾村镇党委和政府,近两年来在镇、村两级共投资2550万元,新建、扩建老年活动室15个,占地总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优雅美观、设施完备的各村老年活动中心成为全镇“民心工程”的一个美丽缩影。

③前两年我在主持镇党委工作时期,一封署名“广福村几名老干部”的来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封来信反映:有着500年悠久历史的广福老街,由于小摊贩占道经营、破墙开店等现象的日益严重,原本2米多宽的街道拥挤不堪,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镇党委和镇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并现场办公,当场落实公共厕所和摊位布点及资金落实等问题。经过大力整治,现在的广福老街已经改变了往日摊点乱设、交通拥堵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投资35万元的集贸市场,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作者系中共宝山区委统战部部长

■ 责任编辑:周奕韵

推荐访问:探究 新形势下 基层干部 密切联系群众 方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