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试析学校运动训练中过度疲劳的成因和诊治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23 10:26:35

过度疲劳不仅使运动员的成绩大幅下降,长时间难以恢复,还会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既使短时间内取得一定运动成绩,也是昙花一现。

1 过度疲劳的原因和机理

1.1 产生原因

1.1.1 训练时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过多地采用与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不相适应的运动量。

1.1.2 训练安排不科学系统,有比赛任务就搞突击训练,运动量猛增。

1.1.3 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无明显节奏;训练周期不系统,缺乏必要的休整。

1.1.4 在训练安排上,对运动员各自不同的训练水平、训练程度、身体机能以及年龄、性别等特点考虑不周全。

1.1.5 训练中没有根据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适宜地调整训练量。

1.1.6 没有充分的赛前准备就参加比赛或比赛过多、赛程过紧,比赛期间缺乏足够的休息恢复。

1.1.7 伤病后体质较弱,尚未完全康复便过早投入训练或勉强参加比赛。

1.1.8 学习和训练节奏遭到破坏,训练后得不到充分的调整休息。

1.1.9 营养补充不足,体能储备不够,影响体力恢复。

1.1.10 缺乏医务监督,对在训练中机体表现出的一些特殊信号未能引起重视。

1.2 身体机理

过度疲劳是由于运动量与身体的机能能力不相适应。运动负荷超过了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协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迷走神经相对抑制,结果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下降甚至病理性功能紊乱。

2 过度疲劳的症状

2.1 在过度疲劳产生早期,运动员常表现出不想参加训练,有厌烦情绪;身体软弱无力,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睡眠不佳,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记忆力减弱,运动能力下降少数人会有心情烦燥,容易激动,如果进一步发展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运动时易疲乏多汗;体重持续下降,同时还可能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失调。

2.2 在循环系统方面,常出现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安静时脉搏增快,负荷后急剧上升,恢复时间延长;安静时血压不太稳定,比平时有所升高。

2.3 呼吸系统一般表现为呼吸加快并且表浅,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下降,运动后氧债增加,最大吸氧量降低。

2.4 在消化、泌尿系统方面,有时表现出胃肠功能紊乱,伴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运动时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尿液检查有蛋白、红细胞。

2.5 全身过度疲劳还常有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等局部的劳损。女运动员往往出现月经紊乱。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患病。

3 过度疲劳的诊断

3.1 过度疲劳的症状很多,对某一运动员来说并不是所有症状都具备,有时可能只表现出很少几项,但需抓住一些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体重下降,安静时脉搏加快,肺活量减少,运动成绩下降或长久停滞不前,食欲不振,失眠,出虚汗,身体抵抗力下降等。仔细查询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史便可作出初步诊断。

3.2 过度疲劳的症状多种多样,容易与一些疾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过度疲劳的很多症状与神经官能症极为相似,但神经官能症往往与运动训练无关。进行心血管联合机能试验或心电图检查等有助于诊断。过度疲劳时的心率加快,节律失常等症状应根据运动史、病史、临床检查结果与心肌炎相鉴别。过度疲劳时的肝区疼痛、肝肿大可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进行鉴别。

4 过度疲劳的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

4.1.1 加强医务监督。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一些特殊异常表现,如训练不积极,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变差,容易生病,消瘦而又无明显原因等。训练期间要求运动员认真做好自我监督,以便及早发现过度疲劳,伤病时不勉强参加训练和比赛。

4.1.2 合理安排训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和个人特点及其可接受性。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体现一定的节奏性。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化和讲究科学性。

4.1.3 遵守作息制度。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相结合,并保证足够的睡眠。

4.1.4 保证必需的营养。食物的数量要满足训练时机体消耗的需求,质量上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糖、蛋白质、脂肪的配比要恰当,还要多吃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4.2 治疗

4.2.1 调整训练应根据过度疲劳的轻重程度而定。对轻度过度疲劳的运动员,应减少运动量,缩短训练时间或减少训练次数;改变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适当减小专项训练,辅以全面训练和放松练习,减少或避免难度较大的动作和剧烈的比赛,少做憋气性练习。对中度疲劳的运动员除需减少运动量外,应完全避免大强度训练,必要时停止专项训练,只做一般性身体练习或者做些改进、体会技术要领的练习。至于重度过度疲劳的运动员,应让其完全停止运动训练,安心学习,期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听音乐、绘画、散步或其它文娱活动。

4.2.2 恢复措施中一般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糖,各种维生素(B1、B6、B12、C等)和矿物盐。食物不仅要富含营养,还要易于消化吸收。必要时可以服用或输些高能物质,如葡萄糖、ATP制剂、水解氨基酸等。另外充足的睡眠,积极性休息,适当的温水浴和按摩等措施都能促进机体疲劳的消失。

4.2.3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调节神经功能,滋补强身等有抗疲劳作用的药,以加强对过度疲劳的医治效果。

推荐访问:成因 诊治 疲劳 过度 训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