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印舞蹈比较及交流愿景初探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26 10:27:43

【摘 要】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社会中都有重大影响,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在亚洲的文化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促进两国舞蹈文化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

【关键词】中国舞蹈;印度舞蹈;交流;啟示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2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口号,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更需要文化的包容和切磋。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展现出了沿途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利互惠。而在沿线的国家中,印度无疑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季羡林先生也曾指出:“中印文化交流史告诉我们,我们两个国家在过去的两千余年中,互相交流文化,互相学习,从而发展和充实了彼此的文化,一直到今天,我们尚蒙其利。这种交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中国和印度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无论从宗教哲学还是商品贸易,两国友好往来时间之长,涉及范围极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再续两国友好前缘,促进两国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提到印度,我们脑海中除了有佛教传承、泰姬陵、印度传统服饰以外,印度舞蹈也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印度电影中,舞蹈的表现颇具感染力。印度舞蹈带给中国的影响力比我们了解的要大得多。了解印度的舞蹈,能为我们促进两国舞蹈文化的交流合作做好铺垫。也能通过对比,发现我国舞蹈文化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因此,两国独有的完整的东方韵味的舞蹈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一、中国舞蹈与印度舞蹈的异同比较

(一)中印舞蹈的起源

印度是个热衷于舞蹈的国度,在印度,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4000年前,著名的印度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中就有许多有关舞蹈的记载。印度舞蹈的起源主要源自于对古时候人们对未知的神的崇拜,通过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利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宗教情感。原始形态的舞蹈成为了宗教信仰中诞生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他们和他们的化身不断出现在雕像作品中,而其中又以湿婆的形象最为常见。湿婆形象有许多种典型而固定的姿势,这些姿势多是一些舞姿,这成为古代印度宗教和传统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同样,中国的舞蹈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从原始的劳作舞蹈开始到汉代民舞,再经历唐代的繁盛时期,中国舞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形式和神韵的东方舞蹈。中国舞蹈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劳作,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产生思想情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进行表达。一种说法是源于武术。武术是原始社会狩猎和械斗的活动,这种特殊的形式在久而久之的训练之后逐渐形成一种供人欣赏的表演。还有一种说法便是舞蹈产生于巫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许多未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和恐惧,因此用巫术进行表演,驱赶走内心的不安。刚开始这种舞蹈只在民间巫师中传跳,之后传到宫廷,参与的人数也随之增多。

(二)中印舞蹈的种类

江东教授在他的《印度舞蹈通论》中将印度舞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流行舞蹈。因为对流行舞的界定有着时间差异,在此,我们将流行舞蹈归纳为影响较为广泛的宝莱坞电影舞蹈。

印度的古典舞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源自古时候人们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借由手势、眼神、表情、身体表现和诠释宗教故事中的万事万物。在古代,古典舞由神奴演绎,是在印度教神庙里表演给神看的舞蹈。由于伊斯兰文化的入侵,曾一度中止发展。后来,印度舞蹈界又对古典舞蹈进行了恢复,并且在艺术性上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同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相似,印度也有根据地方特色和民间百姓生活而创作出的民间舞蹈。这些舞蹈有的属于宗教性质,有的则和季节相关,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欢乐的形式受到群众百姓的热爱。

扬名世界的宝莱坞电影舞蹈是印度舞蹈的一种“发明”,影迷戏称宝莱坞电影的一大特征是“一言不合就跳舞”。印度电影工作者借助现代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媒介成功地把自己的文化产品、民族性格、人物个性、多才多艺、娱乐生活、精神追求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全球人民一睹为快!宝莱坞电影中的舞蹈通常就是以电影故事内容为主线,辅以舞蹈来表达情绪、寄托思想、承载高潮。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用不同舞蹈形式,如独舞、对舞、群舞,穿插其间。早期以传统型为主,服饰、音乐、场景、氛围等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后来借鉴好莱坞经验增加现代意识与人性诉求,做了改编与创新,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情节中表演不同时代特征的舞蹈。正因为如此,印度的电影别具一格,给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印度的舞蹈成为了舞蹈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完印度舞蹈,我们再来说说中国舞蹈的分类。中国舞蹈按类型分类来说主要是指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及现代舞。

古典舞指的是经过历朝历代舞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和创造,再经过较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的古典舞蹈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其舞蹈姿势和造型极大地保留着中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陶俑的各种形象。

民族民间舞则是流传于民间的受到民俗文化制约的一种舞蹈。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在这样一种和谐宽容的社会中,民族民间舞蹈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风俗,就拥有五十六种特色的舞蹈。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

现代舞则主要是吸收戏曲舞蹈、芭蕾和西方现代舞的元素来表现当代生活情感状态的一种舞蹈,更倾向于身体的自由发挥。这类型的舞蹈注重已有的形态和元素的重新利用,强调现实人文关怀,着重体现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达当下各类信息。

(三)中印舞蹈的特色

印度舞蹈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饰华丽多彩。舞者在表演时所穿的衣服通常是鲜艳夺目的,同时身上从上到下还会佩戴各种首饰来进行装点,有的脚上还会戴上叮当作响的脚铃。古典舞的服饰虽然将舞者身体包裹严实,但仍将舞者腰部收緊,穿着灯笼状的裤子,体现了女性身材的妖娆。而当代的舞者则多以性感的露腰装展示,更进一步展示出了女性的妩媚。舞者还会戴着和衣服匹配的头纱,有时候跳舞还会以纱遮面,除了有宗教的因素在里面,更是让舞蹈充满了神秘感。印度传统舞蹈的表演是不允许舞者穿着鞋子的,因为他们对神灵十分崇拜,认为赤裸着双脚进行舞蹈的表演是对神灵表示真心和诚意。二是妆容精致,扮相靓丽。“眉间有红点,头纱遮住脸”,这是传统印度美女在大家印象中的样子。印度人眼大深邃,鼻梁高挺,黝黑的肌肤在阳光下散发出阳光般的健康。在跳舞时,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舞姿,都会让人心动不已。第三,肢体语言与表情丰富多变。印度古典舞演员能用异常丰富的手势、眼神、颈部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9种拉斯,即表现爱情、诙谐、怜悯、愤怒、英雄气概、恐怖、轻蔑、惊讶和平静。另外,舞者表演的动作简洁有力,节奏明快,对眼神的运用十分到位。据传,要想真正成为大师级别的人物,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钻研及训练才能出师。宝莱坞的电影舞蹈则相对来说轻松一些。电影中的舞蹈以群舞居多,大家整齐划一地做着动作,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心情无比的愉悦。四是奇妙的音乐。这是助益印度舞蹈流行的另一个不可磨灭的因素。印度舞蹈中的音乐节奏感都较强,特别是在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节奏欢快,令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享受双重刺激,沉醉其中,身心产生强烈共鸣,从而留下深刻而特别的印象。

而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就是种类繁多。不管是古典舞还是民间舞蹈,因为其种类风格的不同,所需要的着装和表演形式也不尽相同。古典舞蹈一般身着具有古代时代特色的服饰,以宫廷服饰居多,动作讲究行云流水,形体展现婀娜多姿。中国古典舞对舞者形体的柔软度、力度及肌肉的控制力要求极高,无论是旋转、翻身和弹跳,还是在节奏、眼神和面部表情上,都需要精准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都是穿着民族服饰进行的。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民族传统的动作和音乐,载歌载舞,自由活波。不同于中国古典舞对形体的极高要求,民族民间舞更多源自于生活劳作,表现形式更倾向于集体的欢乐,这样更容易让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相对于印度脚上的脚铃,中国舞蹈有着手上的“舞器”。传统认为的中国“舞器”包括“袖、剑、绢、扇”,这是中国传统舞蹈重要的传情达意、叙事示境的手段。而对这些“舞器”的运用,除了在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当中,现代舞蹈也会借助一些器具来表现整场舞蹈的意境。

二、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合作交流

(一)舞蹈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

国际文化的交流就像一座四通八达的桥梁,让站在桥头的各个国家友好地进行文化的了解和合作,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和融合,吸收各自的优缺点,生长出更多的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舞蹈是人类生活生产中情感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有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烙印,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通过各国舞蹈文化的交流,才能将舞蹈的文化价值体现到最大,才能互相反映出文化不同特性。让舞蹈文化成为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一种手段,才能让舞蹈文化在交流中的认可,传承本国的文化精神,得到他国的尊重,同时,也能在交流中认识到舞蹈文化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中印舞蹈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自隋唐开始,印度歌舞便伴随着佛教传播进入中国。到了近现代,印度政府和中国政府先后多次派出代表团为对方国家的人民带去具有各国典型风格的艺术表演,其中就有舞蹈文化。这样的合作交流有了显著的效果,中国诞生出多位在印度舞蹈方面有着卓越成绩的舞蹈家,如著名的舞蹈大师张均老师,为印度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不仅如此,她在印度舞蹈界也享有盛名,堪称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而近些年,随着两国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两国人民的来往更加密切。舞蹈文化不再是官方的交流活动,民间的舞蹈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我国的一些电影里加入了印度舞蹈的元素,有的电影更是邀请了印度舞演员进行印度舞蹈的合作表演。比如成龙的最新电影《功夫瑜伽》,不仅展现了我国的传统功夫,更在最后跳起欢快的印度舞蹈,让电影在和谐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三)采取切实措施扩大交流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导之下,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进行合作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如何进行友好的合作交流,从而进一步推进两国的舞蹈文化的发展。

一是,加强两国舞蹈资源的交流合作。前面我们有提到,中印两国政府曾多次派出艺术团到对方国家进行艺术传播和表演。这是一种长久不衰的主要交流形式。要提高这些艺术表演的水平,就需要对艺术表演人才积极培养。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多来自于两国高等的艺术院校,这些院校也是对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最有权威解释权和演艺权的机构。培养这些学院的学生,让他们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非科班出身的艺术文化爱好者,他们是艺术表演创作中的潜力股。同时,规范舞蹈培训机构印度舞蹈的标准,开放对社会中舞蹈行业的指导,也是舞蹈协会应该重视的部分。促进两国舞蹈爱好者和舞蹈专业人才的交流,鼓励他们互相了解两国不同的舞蹈文化,这样既能开拓大家的眼界,又能为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中印舞蹈文化节日。2015年,在宝岛台湾曾举办过一次“亚洲印度文化节”,它是以印度舞蹈为中心的国际性艺术节。同样,我们可以举办“中印舞蹈文化节”,以中国和印度的舞蹈文化为中心,以某一值得纪念的日子为固定的时间,让中国和印度的优秀的舞者进行舞艺上的切磋。同时,我们还可以成立中印舞蹈文化艺术基金,以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为舞种来设立奖项。用来吸引和奖励参加文化节的舞者。另一方面,加大对该节日的宣传力度,形成特有的文化品牌,从被动邀请变为主动吸引,从而提高该节日的表演水准,让该节日能够深入人心。

三是,增加舞蹈文化的传播方式。舞蹈文化的交流,不仅仅需要靠人人相传的传统方式。在互联网发达的如今,低成本,不限时,不限地的传播媒介为中印舞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先进和灵活的平台。成立专门的网站和APP,分门别类地将中印两国的舞蹈常识、优秀作品、舞蹈精英都列入其中。放入中印兩国的相关的歌舞影片,并以此来吸引点击量和关注度。而成立的中印舞蹈文化节日,也可以在这网站上进行宣传和跟进其最新的动态消息。

三、印度舞蹈的盛行对中国舞蹈推广的启示

(一)印度舞蹈的地位

舞蹈和音乐对于印度人民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据悉,在印度,除了电影和马戏,其他的演出都是免费观看的。所以,若要了解印度的歌舞艺术,只要每晚去剧场观看就足以让视觉充分享受了。这些剧场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便宜无好货”的脏乱,印度政府会出资为百姓提供一个舒适的观演场所。除了印度政府,民间社团也为印度舞蹈文化的传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会积极准备各种节目,在剧场中进行演出。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百姓享受着舞蹈的文化盛宴,心中对舞蹈文化的热爱也日趋递增。这样的文化熏陶也感染着世界各国的人民,许多人会慕名专程前往印度,对印度舞蹈进行刻苦的学习和钻研,虽然印度舞蹈在传授上相当严苛,却依然没有减少大家对它热情的追随。在众多的综艺节目和颁奖典礼中,我们也可以看见印度舞蹈展现出的特有的魅力。可见,印度舞蹈的影响非常深远。

(二)宝莱坞舞蹈的价值

印度舞蹈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而谈到印度舞蹈的盛行,当属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影响巨大。宝莱坞舞蹈是在印度不断发展的电影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的表现形式由过去的独舞演变成了群舞。而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来看,以往的宝莱坞舞蹈单纯追求将舞蹈生硬地插入电影之中。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只要音乐一响,电影中便会出现气氛欢愉的舞蹈,即使主角正在遭遇磨难,歌舞也会将烦恼抛在了九霄云外。轻松欢快的主旋律正是反映出印度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观众在感受电影情节的同时,享受着节奏感强的旋律和优美的舞步。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宝莱坞舞蹈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不同形式的舞蹈题材进行融合,不仅满足了印度人民自身对歌舞的需求,更迎合了别的国家对舞蹈的审美口味,适应了多元化社会认同的需要。

宝莱坞舞蹈的影响力是依附于宝莱坞电影上的。正是由于宝莱坞电影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宝莱坞电影开放性地吸收不同的文化,宝莱坞的电影才会在市场上如此畅销,宝莱坞的舞蹈才会在世界上如此受到欢迎。它不仅展现出印度的包容的舞蹈文化,更将印度的民族特色和西方文化相结合,让宝莱坞舞蹈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光大。宝莱坞电影的导演更是不遗余力地将印度歌舞展现在各种场所,美丽的乡村,豪华的酒店,繁忙的街道,萧瑟的站台以及清新的大自然之中。

《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这样一部口碑很高的印度歌舞片,它以幽默的形式对印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激励人要不畏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本片不同于以往的将爱情作为歌舞主线的印度歌舞片,它将歌舞和推动影片发展的故事相结合,除了爱情还有奋斗。其中第一段歌舞场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导演用轻松愉快的歌舞来推动情节的进展,大家在浴室里,可以随手拿着一个道具就开始舞蹈的表演。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角色,都融入到了这个欢快的可爱的舞蹈动作之中。舞蹈不仅反映他们的欢快,更表达着他们内心的狂热。而当无人机中出现校友自杀的场面时,狂欢过后的没落和悲伤,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让人看到了与以往电影中只是将歌舞作为一种烘托影片气氛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尝试让歌舞在悲伤中结束,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大胆,同时也体现出宝莱坞舞蹈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对中国舞蹈推广的启示

相比印度的当代舞蹈受欢迎的程度,中国舞蹈就稍显逊色了。作为一个民族多元化、文化繁荣的国家,舞蹈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像《千手观音》这种极具震撼力的舞蹈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之外,其他的舞蹈能像印度舞那样受到高度追捧的场景却不多见。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沉淀了无数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这些艺术已成为历史的瑰宝。如何将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推向世界,如何扩大中国舞蹈的影响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反观印度舞蹈的广泛推广,除了印度本身是一个热爱舞蹈的民族之外,政府的扶持,民间团体的良性竞争,百姓对文化的保护,创作者注重在突显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结合世界的多元化进行创新,电影为其宣传助力等等,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之下,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深挖中国舞蹈文化,激活中国舞蹈资源,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赋予传统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更加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让其感染力传达给大众。打造“一带一路”专场,结合众筹等方式,免费或低价推广具有民族特色或者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舞蹈、舞剧的演出。与此同时,还要创新创作出既有特色又朗朗上口的音乐,让人能够记忆深刻。

不可否认,借鉴印度歌舞电影的方式也是一种可供考究的选择。我们可以运作出新的舞蹈创作手法,将中国的舞蹈融入进某些可融入的电视电影之中,可以采取又唱又跳的形式,也可以是电影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电视剧里的某一种场景,更可以将故事中的主人翁塑造成为类似于《歌舞青春》中的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舞蹈角色。当然,融入进电影电视的舞蹈一定要进行严格筛选,提高演出品质,这样才能提高大众的认可度。2005年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如果·爱》,其中就有歌舞展现的形式,并且电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的舞蹈片段更是被多次模仿。

要学习印度的舞蹈,更要学习印度人民对舞蹈艺术的珍爱。我们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宣传和保护的意识,从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地挑选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鼓励和支持这些舞蹈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中国文化的宣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因此,我们要做到对外积极地进行宣传,才能让别人一看舞蹈便知这是来自于中国,这样才能增加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度,展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总结

江东先生在《印度舞蹈通论》中说道:“研究印度传统舞蹈很重要,特别是对于今天文化形势下的中国舞蹈界而言。印度文化在歷史上随着佛教的东传曾大大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舞蹈文化,是我们切望了解和深入交流的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踪迹,都有着类似的发展过程。在亚洲的文化史中,也都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了两国物质方面的往来,促进了两国精神文明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为中印舞蹈文化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我们要点燃这把交流之火,点亮两国舞蹈文化发展的方向,让不同的舞蹈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让这样灿烂的花火,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舞蹈文化的历史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3,145.

[2]汪薇.从印度宝莱坞歌舞电影谈中国舞蹈事业的推广普及[J].戏剧之家,2014,(04):247-248.

[3]江东.印度舞蹈景致不凡[J].民族艺术研究,2010,(04):5-8.

[4]陈自明.神奇美妙的印度舞蹈在台湾[J].人民音乐,2015,(12):48-50.

[5]刘洋.全球化--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前景[J].科教文汇,2006,(10):190-191.

[6]徐曼.多姿多彩的印度舞蹈[J].世界文化,2005,(08):19-20.

[7]姜玉洪.印度文化中的精致艺术─印度舞蹈[J].北方论丛,2000,(02):41-43.

[8]姜申.对新宝莱坞歌舞的几点思考[J].电影新作,2004,(04):34-36.

[9]丁希凡.瑰丽幽琼_印度服饰的特征[J].装饰,2005,(04):100-101.

[10]管继华.论中国舞蹈特色保护与发展[N].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02(2).

[11]李智敏.略论印度舞蹈色彩及其在中国的传播[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7).

[12]尹佳鸽.浅析东南亚国家民间舞蹈的比较研究和价值体现—以印尼爪哇舞与泰国南旺舞为例[J].音乐时空,2016(08):182.

[13]陆娟.中国古典舞与印度古典舞的异同[N].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66-68.

[14]于平.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2010,(06):5-10.

[15]黄艺平.互联网时代的中越舞蹈艺术交流传播探究[N].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6):89-90.

[16]欧建平.中外舞蹈交流中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J].艺术评论,2013,(01):2-4.

推荐访问:初探 中印 愿景 舞蹈 交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