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27 10:26:58

摘 要: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其目的是在理智中寻求上帝存在的根据,它继承了奥古斯丁将思辨引入神学的观点,是一个坚定的唯实论者。他的学说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并且延续了几百年,从而,不但推动了神学的哲学化,而且推动了整个哲学的进程,在世界哲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安瑟尔谟;上帝;本体论证明;存在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2-012-02

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此,他本人却坚信不疑。这是为何呢?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证?这样的论证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一、生平与背景

安瑟尔谟(1033-110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奥斯塔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因与父亲不和,便离家出走,多年在法兰西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1060年才在诺曼底的一所本笃会修道院做了修士、修道院院长兰佛朗的门生。1063年任修道院副院长,1078年任修道院院长,1093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在为争取教会的权利而同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的斗争中,曾被迫两度流亡。1494年被教皇追认为圣徒。其代表作有《独白篇》、《宣讲篇》、《论真理》、《论自由选择》、《论道成肉身》等。

在西方哲学史和神学史上,安瑟尔谟是早期唯实论的重要代表,被称为“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位神学家”。在神哲学观念上,他远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进师哲学巨臂奥古斯丁的上帝观。[1]因此,他和奥古斯丁一样,坚信信仰高于理性。在他的著作《宣讲篇》中的一段论述表明了这一观点:“圣主呀,我并不求达到你崇高的顶点,因为我的理解力,决不能和你的崇高相比拟,但我却切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理解你的那为我所信仰所爱的真理。因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相信了,我决不会理解。’”[2](《以实亚书》第7章,9节)

安瑟尔谟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来进行本体论论证的。安瑟尔谟说:“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这两种错误都要加以避免。[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安瑟尔谟坚持信仰的同时注重理性思辨,但他却把信仰作为理性的前提,认为理性的思辨是基于信仰的。这点在他的论证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安瑟尔谟的论证[HT6,5SS]

本体论论证是西方宗教哲学史上最早形式的一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此种论证最早就是由安瑟尔谟提出来的,由于这是一种“先验性的论证形式”,其逻辑特征在于,从“上帝的概念”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被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称为“本体论证明”。[4]

前面我们说了安瑟尔谟师承奥古斯丁,但他还从司各脱那里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唯实论的基本思想,并将其向前推进。在司各脱那里,共相不仅是实体,而且与有形的个别事物相比,共相是产生一切、决定一切的更原始的实体,共相是更实在的实体,越普遍也就越现实。因此,在此概念中,概念的逻辑关系直接变成形而上学的关系,形式秩序包含现实的涵义,逻辑从属关系变成“一般”产生和包含着“特殊”;逻辑区分和规定变成“共相”在“特殊”中形成并显现了自己。这种提高到形而上学涵义的概念的金字塔,其顶峰就是作为普遍之极的“神”的概念。[5]在这里,神是一种存在,即被指定为“不被创造而自己能创造万物”的最高存在,因为这最普遍的存在是从自身产生万物。因此,万物的内容只能是最普遍存在的表现,万物与存在的关系正如特殊的样本或实例与类的关系;万物存在于最普遍的关系之中,并且只能作为存在的表现形式存在。这便是安瑟尔谟论证的前提。

下面分析安瑟尔谟在《宣讲篇》第二章的一段论证过程:“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只在心中存在,那末,凡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和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相同的了。但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实际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与现实中。”[6]

从以上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

大前提: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普遍存在的。

小前提: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在心中存在。

结论:那么,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即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与现实中。

从逻辑角度间,从隐含的前提下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无懈可击的。下面来看他在《宣讲篇》第三章中的一段表述:“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东西,甚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而这个东西就是你,圣主呀,我的上帝。”[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上帝”。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证明。

接着上面那段话继续分析:“所以,圣主呀,我的上帝,你是却却实实存在着的,决不能设想为不存在。这是实际情况。因为,如果有一个人能设想有一个比你更好的存在者,那就是被创造者上升到创造者之上并要裁判创造者了,这是极端荒谬的。实际上,除了你以外,所有其他的存在者,都可设想为不存在。只有你,只有你的存在,比一切其它存在者的存在,更为真实,并且有最高的存在性。其他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没有你这样真实,所以他们具有的存在性是最低的。”[8]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在安瑟尔谟那里,完善这个价值属性与存在这个概念混在一起不可分离。存在的程度就是完善的程度;任何事物越存在,也就越完善;反之,任何事物越完善也就越存在。因此,最高存在的概念也就是绝对完善的概念,那就是上帝。

可以看出,安瑟尔谟是从上帝是完善、最现实的存在这唯一概念出发,推导出上帝的存在是一定可能的。这让人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

我们再来分析他《宣讲篇》第四章的一段论述:“决没有一个了解上帝是什么的人会设想上帝的不存在。虽然他可能无意的或在特别意义下在心中说这类话。因为上帝就是一个不可设想的伟大的无与伦比的存在者。凡是完全知道这点的人,都确切了解这个存在者的存在是那般真实,因而甚至在思想上,也决不能把上帝看作是不存在。因此,凡是了解上帝是这样存在的人,绝不会设想上帝是不存在的。”[9]

可见,信仰上帝主导着他的思想,也就是他的“上帝是完善、是最现实的存在”的观念的合法性来源于他的信仰的力量。他不但信仰上帝,而且将辩证法引入理性无法理解的神秘领域,来为上帝的合法性做辩护。但理性和信仰是矛盾的,由此引发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三、高尼罗的反驳[HT6,5SS]

安瑟尔谟的论证一经提出,就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批驳,其中以法国马牟节的僧侣高尼罗最为有名。高尼罗并不反对安瑟尔谟证明的结论,但他反对这种论证方式。他认为这样的证明并不能使不信上帝的愚人信服。他写了一篇《为愚人辩》的文章来反驳安瑟尔谟的论证。我们来引述《为愚人辩》的一段论述:“这样一个存在者被说成是早已在心中存在,只是在这个意义下,即‘我理解那所说的’。这样那一切本身毫无存在根据的各种各样的不真实对象,岂不可因为任何人说道他们(不管她说的是什么)、我也理解他们,因此也早已存在于心中?”[10]

由以上这段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大前提:我理解的东西,在我心中存在。

小前提:我理解这个东西。

结论:那么,他即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从现实角度讲,这个结论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理解的东西并不等于真实存在的东西。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某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这是可理解或可赞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和说法,却不同意这种观点所指向的现实存在。

高尼罗还反驳道:“假如有一个甚至不能用任何一个事实来设想的东西,一定要说他在心中存在,那么我也不否认这个东西在我心中的存在。但是,从这事实,我们却万万不能得出结论:这个东西也存在于现实中。所以,除非另有确切无疑的证明,我决不承认他是真实的存在着。”[11]在这里,高尼罗想要说的是心中的存在未必就是现实中的存在。他还举例说明:传说中有一个仙岛,上面有着不尽的宝藏。他比其他一切岛屿都要完美。它可以被我们理解,也在我们心中存在,那么它应当也在现实中存在。那么他就称不上是完美的。然而在现实中,它的存在是否是不确定的。

从现实角度讲,高尼罗的反驳是成功的。安瑟尔谟的回答也表明了这一点。他承认,一般而言,被心灵所理解的观念并不全都指示存在的事物,观念的完美性不包括真实存在性,不能仅仅因为观念的确定性就推导出观念所表示的对象的必然存在。然而这些一般规则不适用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的观念。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可设想出一个比之更完满的其它东西,然而“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比一个心灵的可设想的一切其他观念都伟大,如果能够设想它不存在,那么就不能设想其他任何东西存在了。因为安瑟尔谟不是从事实出发,他想借纯粹的思维从思想中证明上帝的存在。

四、安瑟尔谟的论证的价值[HT6,5SS]

雅斯贝尔斯在其《大哲学家》中宣称:“西方哲学在安瑟尔谟那里获得了新生。”[12]是因为安瑟尔谟将哲学的理性思辨引入了神学,在蒙昧的中世纪开启了理性之门。他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引发了哲学史上几百年的争论,这无疑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对哲学发展的推动更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3:137

[2][6][7][8][9][10][1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40,241,242,242,243,244,248

[3]安瑟尔谟上帝如何化为人[M](1章2节转引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0)

[4]See A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f Religoion,P323(转引自: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5]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88

[12]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7

(责任编辑:韩慧玲)

推荐访问:本体论 上帝 证明 论安瑟尔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