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杨光华石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1 10:10:38

摘 要:杨光华长期致力于中国石油高等教育教学的研究和管理,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留下了一系列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行业特色大学的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杨光华 高等教育 思想

杨光华1945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8 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博士研究生回国,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参加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工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天然气工学专业,并主编了我国第一套石油炼制工艺学教材。1969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1992 年任石油大学校长。他从北京石油学院初创开始,经历了学校从建校、迁校到恢复重建、再创辉煌的历程,是在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领导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校长,他为石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

1 注重人才培养

杨光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一贯重视教育教学质量,重视石油科技人才的培养。他说 : “本科教育是我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本科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石油工业的发展。”[2]

1986年4月17日,杨光华院长在全国石油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进一步指出抓好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 没有优秀人才就不可能有石油工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引进第一流的设备,但我们还必须培养自己的第一流的人才。[4]

1.1 加强基础课教学。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约占70%)上台讲课,保证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对一些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行分类开课;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补充了一批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基础课教师;建立应用理科专业,先后开办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三个应用理科专业;大力提倡基础课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促使教师站到学科的前沿,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并及时把科研成果引用到教学中来。

他认为我院过去是单纯的工科院校,对基础课教学重视不够,培养出的毕业生感到后劲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着重抓了基础课教学。[5]对一些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行分类开课。如高等数学,分为三个类型开课。一类为一般工科课,二类为大型工科课,三类相当于理科课。

1.2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对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来说,单一的专业学科会扼制它的发展。[6]1987年本科专业增加了应用物理、应用电子技、应用化学、热能工程、焊接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及应用、油藏工程、数学师范、体育师范等本科专业。同时,我院还设立了工业与民用建筑、财务会计、英语等专科专业。一旦时机成熟得到国家教委批准,就形成了以石油勘探开发、化工、机电和建筑为支柱的工科配套专业,再加上应用物理、财会经济、教育和外语学科就基本形成了石油综合大学的格局。[6]

1.3 大力抓好外语教学。按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实行分班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外语条件,开办外语听力室、外语电影院;请外国教师教授口语;每年举行英语阅读通过考试,通过者,可获得合格证书及奖品,还可参加第二外语的学习;搞好三、四年级的外语教学。

1.4 注意能力的培养。压缩教学计划的总学时,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培養学生自学能力;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培养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加强计算机课的教学;加强实践环节,一部分实验室做到对学生开放,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机会。有些课的实验部分单独设课,单独考核,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1.5 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和保证。[7]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学分制是将学生所学课程分为三部分:必修课占80%,限定选修课占15%,任意选修课占5%,规定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免听课、免修课,可以跨专业选读高类型的课;淘汰制,规定学习成绩很差,但又不够留级、退学的本科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让他们转入专科学习,或按肄业处理。在专科学习期间,成绩优良者,仍可以转回本科学习;大学生导师制,让有经验的教师去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习优异生培养制。此外对教师还实行了“优秀教学奖励制”、“优秀教材奖励制”、“教师工作量制”、“实验室人员工作考核及奖励制”等制度。

1.6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依靠教师。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我院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8]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作用,中老年教师是我院的骨干力量,他们大多数都在教学第一线,对青年教师的进步成长起了传帮带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没有一支力量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学生。[9]继续发挥现有中老年教师的作用;抓好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委托培养一批硕士研究生。

2 注重科研工作

高等学校办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同时,也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出科研成果。[10]

2.1 主张重点大学必须提高科研水平。杨光华主张重点大学必须提高科研水平。他曾先后指出 : “要把学校办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就要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学术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11]他强调高等学校办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同时,也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出科研成果。一个高校的科研能力如何,反映了这所学校的学术水平。“重点大学必须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我们要办第一流大学,先决条件之一,必须有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一流的科技水平才能培养一流的毕业生。” [12]

2.2 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健全了科研机构;建设了一支专职和兼职科研队伍,组成了一支由高、中、初级教师组成、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队伍;建立院科研基金;申请国家教委青年基金项目。

2.3 增强研究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高校的科研能力如何,反映了这所学校的学术水平。注意抓好科研工作同教学工作的结合,科研工作促进了研究生工作的发展,科研工作也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科学研究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开展横向联合。与中原油田的横向联合从单一协作逐渐转为包括地质、钻井、采油、机械等全方位协作。“七五”计划期间,我院承担的15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都直接与油田和其他单位进行协作。现在我院已与胜利、大庆、中原、华北、新疆、辽河等10多个油田合作30多项科研课题,仅胜利油田就有10项,其中有3项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5 建立科研基金。学校为了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从 1985年开始设立学校自己的科研基金,其目的是支持一些未取得科研资助的教师,能够把自选的课题启动起来,作为以后取得资助的条件;使广大的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地在自己的科技事业上起步,为他们的迅速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难于获得资助的领域,使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有最起码的研究条件。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989年2月28日,杨光华在《石油大学的发展构想》中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多层次的石油综合大学”。他主张石油大学的学子不仅要学石油科技,更要有“志在寰宇”的抱负和理想;不仅要有数、理、化的知识,还应该有文、史、哲的学问和体、音、美的素质修养。

3.1 狠抓学风建设。学风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学风的好坏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从1953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严要求,以严治校,对师生进行校风和学风教育。1986年在第六届党代会上,杨光华把校风定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把学风定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他说:优良的校风、学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经常抓,坚持不懈,使师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抓考勤和课堂纪律;抓作息制度;期中检查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机关干部协助监考,维护考场纪律。

3.2 加强校园管理。1984年建好围墙后,加强门卫管理,师生出入一律凭校徽,学院环境大为改善。同时明确规定,教学区禁止吵闹和举行其他活动,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3.3 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是培养四有人才重要的内容,重视加强体育工作,注意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体育运动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人的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4 加强人文素养培养。1984年10月7日,杨光华为“海燕诗社”的《诗刊》写代序。1988年10月27日,为王纯礼的《荟萃集》写代序,他说:“一个更高的精神文明境界将降临在我们中间,一个更加丰富的创作源泉将要奔涌而出。我校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Eine Fremdsprache ist eine Waffe im Kampf des Lebens——Karl Marx》——杨光华给“外语学习”园地创刊的赠言。

3.5 成立艺术研究室。艺术教研室划归当时的社科系管理,不仅为学校的藝术活动进行了教师储备,更是开启了学校招收艺术生的序幕。

学校建造了校史和艺术品陈列馆,用校史文物和书画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熏陶。艺术馆里收藏有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艺术家启功、吴作人、董寿平、许麟庐、于希宁、萧劳、范曾、王成喜、李铎、陈天然、何孔德、高泉等的作品。在校园花木丛中和楼房建筑前后,请国内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潘鹤、唐大禧等制作的“创造太阳”、“孙健初”、“爱因斯坦”等雕塑作品坐落其间。学校还邀请知名文学家、作家、诗人赵大年、莫言、王朔、雷加、高华等来校访问、讲学,并写了一批描绘石油和石油学院的文学作品。

4 结语

杨光华石油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办好石油高等教育。在中国石油大学提出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过程中,需要继续借鉴、发扬其办学思想。

参考文献

[1]沈刘峡、李贞刚、代海燕 杨光华办学思想探析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2]杨光华 石油大学的发展构想[N]石油大学报 1989.02.28

[3]杨光华 石油行业急需高级科技人才 [N]石油大学报1988.4.22

[4]杨光华 石油行业急需高级科技人才[N]石油大学报 1988.04.22

[5]杨光华 贯彻十三大精神 加快和深化改革为实现我院的“七五”规划而奋斗[N]石油大学报1987.12.26.

[6]杨光华 贯彻十三大精神 加快和深化改革为实现我院的“七五”规划而奋斗[N]石油大学报1987.12.26.

[7]杨光华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N]石油大学报1986.4.17.

[8]杨光华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N]石油大学报1986.4.17

[9]杨光华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N]石油大学报1986.4.17

[10]杨光华 贯彻十三大精神 加快和深化改革为实现我院的“七五”规划而奋斗[N]石油大学报1987.12.26

[11]杨光华 总结经验 发扬传统 加速发展 开拓前进———在 建校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华东石油学院, 1983.09.27

[12]杨光华 谈校( 华东) 科技的发展[N] 石油大学报,1991.06.15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石油 思想 研究 杨光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