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艺术介入社会的当代路径与反思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0 10:48:22

摘 要: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当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和新的特征。本文以介入式艺术的探讨为切入点,试图就艺术介入社会的当代路径进行初步的艺术社会学分析。

关键词:艺术介入;社会学;人民性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介入式艺术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艺术现象,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艺术介入社会的方式、途径等问题的再探讨。根据艺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设置,其承担着复杂的社会功能,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既然如此,介入式艺术又何以命名和成立?以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本推动力的当代社会变革是否引发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和新的特征?本文试图以介入式艺术的探讨为切入点,就艺术介入社会的当代路径进行初步的艺术社会学分析。

1 介入何以成为艺术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中,一些艺术项目力图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在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如1995年成都府南河系列行为艺术,1999年卢昊、邱志杰等发起,开始于2002年的“长征计划”,2011年欧宁、左靖等发起的艺术项目“碧山计划”,2012年焦興涛等川美雕塑家发起的“贵州羊蹬艺术计划”。这些艺术项目与过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活动相比,在介入社会的方式、途径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新特征。批评界逐渐引入了参与式艺术的概念,以对这类艺术形态进行归类。这类艺术形态并不是以间接性和象征性的方式介入社会,而是强调介入的直接性、参与性和行动性。介入不是艺术的客观后果与影响,而是一种主动的姿态和明确的立场。这种艺术形态充分整合了艺术场域的各种艺术资源,通过理论介入、社会互动、媒体聚焦、展览出版等途径形成了巨大的信息能量。介入式艺术的形成和广受关注改变了一段时间以来当代艺术的小众化和边缘化状态,使艺术介入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当下的社会影响更加显著。相比较而言,传统艺术家往往比较被动地等待观众和评论的青睐和艺术史的追认。艺术经过漫长时间的经典化与博物馆化才形成持续的社会影响,而大多数艺术家则必须承受默默无闻的命运。介入式艺术的当下生效形成了明显的社会效应,但其是否能够超越当下社会问题的具体性和直接性而具有持久的文化社会影响,是否能经受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检验,是其面对的严峻挑战。

2005年11月,深圳美术馆召开关于艺术的社会学转向研讨会,这可谓是艺术批评界对艺术介入社会问题的第一次集中讨论。王春辰2012年发表于《美术研究》上的《“艺术介入社会”:新敏感与再肯定》一文是对艺术介入社会问题较系统的讨论,他在文中简要回顾了艺术介入问题的西方谱系,并针对中国当代的艺术情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必要从艺术对社会的介入姿态去看待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揭示出艺术发展的新维度。介入式艺术有机镶嵌入中国当下的语境,使我们有了时代感觉和特殊的艺术体验。栗宪庭曾经提出了“重要的不是艺术”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艺术中脱离现实问题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出了一种批评。王春辰关于艺术介入的基本观点应该说是对栗宪庭这一命题的重申。介入式艺术的矛盾之处在于它的成立依然依赖于艺术体制的认定以明确其与日常生活的边界,但另一方面,介入式艺术又往往以突破性的姿态拒绝这种认定而越出艺术的边界之外。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杜尚将现成品引入艺术场域在西方所产生的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力图阐释寻常之物的艺术嬗变,是否也可以进一步阐释日常行为的艺术嬗变呢?这里我们也必须回应这样的质疑:当理论将介入行为界定为艺术时,它如何防止自身话语权力的膨胀而沦为一种强词夺理的话语霸权?

2 关于艺术自律与艺术介入的理论争论

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艺术自律与介入问题作为一对矛盾被讨论。在现代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强调中,艺术自律问题的提出成为现代艺术独立的重要标志。对这种艺术观念的生成甚至可以追溯到康德关于审美无功利的观点。阿多诺以艺术自律为出发点,认为艺术自律形成整一的审美形式是艺术介入社会的前提,那种打破艺术与社会边界干预社会的先锋派艺术实则是一种他律艺术。阿多诺的艺术介入观也基本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延续。朗西埃以“感性分配”的核心观念重新探讨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维度。艺术与政治都通过对人的感性分配的影响而介入社会生活,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就是审美化的政治。他力图消弭艺术自律与社会介入的二元对立,使艺术突破审美的态度而以介入的维度来进行理解。朗西埃的观点为我们思考艺术自律与艺术介入提供了新的角度,并成为当代参与式艺术的重要理论支点。

艺术工具论或者功利论由来已久。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论形成了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萨特在其著名的《什么是文学?》中强调知识分子以文学手段直接介入社会,干预现实。中国现代的革命文艺也一贯倡导文艺作为革命运动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地阐释了这种革命的文艺观。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界深刻反思庸俗社会学的负面后果,逐渐抛弃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模式,并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艺术自律的广泛影响。而随着人们对西方二战后现当代艺术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艺术介入社会问题在新的语境中再次广受关注。后殖民问题、底层社会问题、城市化问题、生态问题、性别问题等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与西方当代艺术的泛政治化相呼应,实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面临深刻转型,消费社会来临,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繁荣冲击了艺术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艺术日益泛化成大众文化消费,雅俗合流消解了精英和大众的对立。虽然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在后现代语境中,艺术的批判性和解放性被消费性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日益模糊,艺术终结论甚嚣尘上,而艺术自律论与艺术介入论都难有立锥之地。

当代中国处在十分重要的历史关口,艺术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领域,必然受到现实政治的深刻影响。党和国家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中重申了社会主义艺术的人民性,他特别强调“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贯彻“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尊重艺术规律,树立文化自信,为处理好艺术自律与艺术介入提供中国方案。

3 多元化的当代路径

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实验形态,参与式艺术比较典型地呈现了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的新特征,在艺术领域内部广受关注。而放眼当代社会与艺术的各个维度,艺术介入社会的路径与模式已经发生了系统而深刻的变化。

艺术更加广泛深入地介入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艺术市场与艺术拍卖、艺术博览会成为艺术投资与消费的重要领域。199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创造性未来》(Creative the Future)报告,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运用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这对各国文化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在城市发展中,藝术区、创意产业区已经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都在纷纷介入艺术领域;双年展热、美术馆热备受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艺术+乡村”也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一种路径。

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的空前繁荣,使艺术更加广泛地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消费,生活美学重塑着当代生活方式。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成为当代中国不容忽视的文化景观,艺术的雅俗合流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传统艺术精英与大众的鸿沟。刘悦笛等美学家倡导生活美学的理念,反思“艺术自律化”与“审美纯粹化”的传统观念,在美学观念层面呼应了艺术介入日常生活的时代潮流。现代文化消费不断升级和丰富,传统生活美学复兴也方兴未艾,茶艺热、汉服热、园艺热、收藏热等,不一而足。艺术不仅继续扮演着宣传教育功能,其文化消费功能也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当然,大众文化对文化价值的消解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文化消费的低俗化和拜金主义的负面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艺术与科技更加深度融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和文化模式。当代科技的发展在艺术思维、艺术主题以及艺术媒介和表达方式、艺术体验等不同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让人耳目一新。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把科学知识与艺术虚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高度。科学技术的支配性和工具性与人文价值的矛盾性,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艺术与科技问题在哲学、伦理等层面的深层思考。

现代政治已经由以经济为基础的阶级政治泛化为一种更加微观和具体的身份政治和文化政治。政治的美学化与审美的政治化相互交织,艺术文化与社会区隔、社会身份的关联性空前突出。在全球化的当代进程中,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构成了纷繁复杂的文化景观,全球化与地方性的矛盾交织,艺术往往成为文化冲突与博弈的竞技场。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西方当代艺术平台往往引领和主导着全球当代艺术话语;而中国的北京艺术双年展、上海艺术双年展等也在努力构建中国话语,参与全球当代艺术的对话。当下正在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备受关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一方面承载了国家话语的公共表达,另一方面也要呈现五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前沿性、当代性和学术性,同时也要满足公共教育功能和群众的文化需求。围绕全国美展的争议不断,也反映出其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4 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强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艺术需要不断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人民,用艺术参与生活世界的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介入社会的思考不应局限于当代艺术实验形态的介入式艺术,也不应仅仅涉及艺术当代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而必须从艺术观的高度突破西方话语的制约,坚持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指导地位。毋庸讳言,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政治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造成文艺领域的混乱,文艺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也为艺术介入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艺术介入既要在精神层面铸魂与引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要服务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创造美好生活。艺术介入需要坚持人民主体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主导性,充分发挥艺术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介入 路径 反思 当代 艺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