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与语言技巧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4 11:15:24

摘 要: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体验鲜活有趣的历史,进而拓展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与此同时,历史教师只有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生动形象地进行历史教学,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情景设置;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2-015-02

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应该说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是加大了,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我觉得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历史教师课堂情景设置和课堂语言的精巧要求更高了。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历史情景的设置

情境题在近年来高考历史中经常出现,它通过史料、故事、图片等构筑具体生动的特定历史情境,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体验鲜活有趣的历史。解答情境题,需要具备较高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课堂预设情景时,先要从虚拟情境中准确提炼出有效信息,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并把这些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合理设置虚拟历史场景,并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如我在复习专题一时,创设了下面的一个题目:

例: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研究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

D.《浅析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解析:D。本题创设的生活情境是为四位同学的历史小论文题目纠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可知明初废除丞相,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故D项标题明显出错。

曾经有很多同学向我询问学习历史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可是他背着背着就想睡,并且今天背了明天就忘了,于是他就怀疑自己的记性不好。其实,若借助情景教学的生成和恰到好处的设问,加之平时运用一些记忆诀窍,这样学起历史来就容易多了。正所谓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再比如,在学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节时,我在课堂上临时设置了几个情景探究题,让同学们分小组展开讨论:

情境一:

刚上课我就用ppt展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首诗: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设问:明太祖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后来这种情况又是如何解决的?

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并未就此问题加以解释,而是直接引入新授课,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接下来的授课顺流直下,非常顺畅。

情境二:

大家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 “索相”——可明朝时就废除了“宰相”,何来“明相”与“索相”?

有人猜测:明珠、索额图因功绩显赫,可能是被康熙赐予了“宰相”称号;

有人说:不对,明珠、索额图应该是康熙帝的军机大臣……

马上有人纠正:军机处在雍正帝时设立,明珠、索额图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辅政大臣,称“明相”、索“相”是错误的;

还有前几年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宰相”的说法是错误的,那时也是到了清朝了……

中国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明朝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经过这样一番讨论,我想同学们对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及相关知识,一定会记忆深刻,甚至可以说会终生难忘。课堂上教师经常随机灵活地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互相质疑问难,不但能增加同学们学习动力与乐趣,也能有助加强记忆效果。

在历史课堂上经常使用假设,也不失为临时情景创设的好方法。记得我在一次公开课上,讲的是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节,当展示乔冠华“朗声大笑”的ppt图片时,灵机一动,立即设置了一个即时情境:“假如你是乔冠华的随行秘书,听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此情此景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吧。”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也迎来了评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二、历史教师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高中历史专题型课程设置,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但历史具有的故事性不变,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很可能没过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对于电视电影中的情节却是记得很深刻,而且经久不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想引人入胜的情景、生动有趣的语言应该是电视电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1.通过故事和对话再现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印象

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知识故事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例如,在讲到选修课本中戊戌变法的失败时,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但是,当天晚上袁世凯就从北京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这样一讲,就把口蜜腹剑的野心家袁世凯大耍两面派的卑鄙伎俩揭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看出走投无路的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致命弱点。运用用设置历史情境,编演历史对话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2.添加人物前缀,概括历史人物的典型特征

在讲到历史人物时,利用一些简短的具有评价性质的形容语句,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只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就尽量在这个人物的名字前面加上能够反映其特点和本质的形容词句。例如讲到秦始皇,就说“千古一帝”秦始皇;讲到王安石,就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讲到林则徐,就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可以这样提,如民族英雄郑成功、革命先驱李大钊、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同样世界史上也可以这样,如铁血宰相俾斯麦、战争狂人希特勒、沙漠之狐隆美尔、圣雄甘地等。这种讲法不仅能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本质和主流方面,还能够激起学生爱憎的感情,较好地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利用成语俗语,渲染历史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俗语也是必要的。成语、俗语都是长时期形成的比较简洁的语言,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增进语言的生动程度。比如,在讲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纵横驰骋”、“势如破竹”、“秋风扫落叶”等成语,而讲到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时,也可以使用“敲骨吸髓”、“倒行逆施”、“巧取豪夺”等词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把成语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成语。除成语外,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能够抓住要害的精练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一些简练的语言就可以体现课文的重点,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例如,讲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时,可以用“割地、赔款、通商”来概括,显得简明扼要,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语言,话不在多,却往往可以“点石成金”,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时,都应该尝试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效果肯定是很不错的。

一个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除了从内容上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还要表达清楚,声调还要和谐有节奏,总而言之,要使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历史本身是具体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如何让活生生的历史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对历史老师是一次很大挑战。当然一节既受学生欢迎又效果突出的历史课,绝不仅限于语言方面,只是强调应该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实质上也就是提倡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不要把历史课上成纯理论的翻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杨久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大伟编著《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推荐访问:浅谈 新课程 情景 设置 语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