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陈国玉:爱心铸就“柳叶刀”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0 09:40:34

他不仅有深厚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手术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四十余载的临床经验,这是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难寻觅的。

在一位双腿肿胀、坐着轮椅的大叔面前,他弯下腰来,身子凑近至大叔的双脚,双眼眯缝着,露出专注的神情。之后,他将一只手搭在大叔的足背上,屏气凝神似乎在“听”,周边瞬时没了声息,仿佛是等待“审判”前的肃静……

“脚趾红说明不是缺血。刚刚我探过足背动脉,波动不是很清楚。您说您有高血压病史,那么您腿肿的状况有多久了?”他边说边直起腰来,一身挺括的白大褂衬托着一张上了年纪却红润的笑脸。他就是年届七十却“退而不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陈国玉教授。

出了名的“快刀手”

陈国玉说:“肿瘤,甚至是怀疑肿瘤,对一个家庭的打击可谓巨大。我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带去希望。”

1998年的一位胃癌患者,陈国玉至今难忘。“她是个17岁的女孩子,在无锡打工,无意间在胃上摸出个肿块,到医院一查竟是个肿瘤,大概有15厘米这么大。”陈国玉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出了肿瘤的大小,几乎像是一个石榴。女孩17岁的年轻生命,差点就断送在这个肿瘤上。当时,她走遍无锡大大小小的医院,但由于已是胃癌晚期,医生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不肯帮她开刀。辗转找到陈国玉时,女孩已经精疲力竭。

“她才17岁,我想我该为她搏一搏。”陈国玉说,当即他就准备为女孩开住院单,但女孩竟然拒绝了。一问才知,女孩担心住院费、手术费太多,根本住不起,陈国玉马上告诉她:“你能接受在哪里手术,我就去哪里。”最终,女孩提议到她所在的繁昌县乡镇卫生院做手术。

那是一个清冷的早晨,由于雾大,原先订好的大巴车取消了运营,陈国玉拦了辆出租车前往乡镇卫生院。“我一到那儿就傻了眼,乡镇卫生院就在一个小山坡上,自来水都没有,只有一张简易手术床。麻醉设备也没有,只有一位会打硬膜外半身麻醉的麻师,全麻都不会打。”看着如此简陋的手术条件,陈国玉想,既然来了就要做,于是就着两口大水缸,洗手上台,最后成功完成了胃肿瘤切除手术。

“我一出手术室,就看见她的全家人都跪在那里,手里捏着皱巴巴的400块钱,说是给我的会诊费。我怎么能要?”在陈国玉看来,他的钱够用,患者家庭条件这么差,他理应把她的病治好。“她们家都是农民,过年时,她托人带了一床棉被给我,是用自己家地里收的棉花做的,棉被上用红头绳绣了‘医德高尚’四个字。现在,这床棉被还放在我家里。”陈国玉的眼里漾着止不住的笑意。

“能解决就解决。”陈国玉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医生就要尽一切努力抢救患者,毕竟“救命要紧”。该院综合外科主任夏建国回忆说:“陈国玉对任何病人都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他确信,只要判断准确、及时处理,病人就有一线生机。”

記得10年前,一位患者做门脉高压术,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已经休克,呼吸、心跳停止。陈国玉坚持和夏建国一起,不懈地为病人做了半个小时的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终于将病人拖离了死神的魔爪。随即,他又立即进入手术室,取出患者的血栓,保全了病人的生命。“那位病人现在还活着呢!”陈国玉欣慰地说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陈国玉始终记得这一点。不论患者是在绝望处,还是在濒临死亡的边缘,维系生命之花常开不败、令绝处适逢生机,是陈国玉46年一路走来的行医目标。“多看好一个病人,我就高兴!”陈国玉说。

现年70岁的陈国玉,还是出了名的“快刀手”,至今手不抖、眼不花。两台胃肠肿瘤切除手术,他4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他的学生夏建国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后期,陈国玉的病人多是年纪大、病情危重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病人通常是三更半夜被送到医院,陈国玉经常通宵达旦地开刀,曾经一次36个小时不眠不休,困了就在手术室的椅子上躺一躺。”

正是这些夜以继日的工作经历,使陈国玉练就了娴熟的基本功。“外科医生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开刀越快越好,因为暴露太久对病人有百害而无一利。”陈国玉说。至今,他坚持术前对病人充分评估,术中下手“快、稳、准”,“一针就是一针,一个结就是一个结”,没有一个“废动作”。

不让病人做“无用功”

陈国玉的专家门诊在周一,他平均花10分钟与每位病人充分沟通。“做医生,对待病人态度一定要好,要有耐心和同情心,解释清楚病情,为病人指明治疗的方向。”陈国玉说。

刘女士颈部长了一个肿瘤,一定要叫陈国玉看一看。陈国玉摸了摸,告诉刘女士:“这个是静脉血管瘤,良性的,不好开刀。”随即他又耐心解释道:“一是你这个瘤所在的位置血管比较多,开得不干净反而容易复发;二是胸膜在这儿,开刀有可能把胸膜刺破,结果得不偿失。”刘女士听完频频点头,问道:“那么陈教授,这里要不要开?”刘女士给陈国玉看了她的左肩部,原来那里有两粒突起的痣,已经长得叠在一起了。“这要开刀!”陈国玉斩钉截铁,“因为这颗痣表面粗糙,长在这个位置与衣服长期摩擦很可能恶变。”这话让刘女士有些无措:“那现在怎么办?”只见陈国玉从白大褂里掏出一张当月的专家门诊表,看了看后说:“来,我介绍你去烧伤整形科。”他接着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患者,吩咐患者加紧去做切除手术,不要耽搁。

陈国玉之所以随身带着门诊表,是为了节省病人的时间。“普外科牵涉的病种本就比较庞杂,我们医院早在1984年就将普外科分为胃肠、肝胆、乳腺三个专业,可病人不了解。”每周一早上8点,整个专家门诊患者络绎不绝,胃肠、胆道、淋巴甚至乳腺病患者都来到这里。“病人既然来了,我就要看。即使不是我科范围,也要看。”陈国玉说,不能让病人走弯路,要尽快明确病因,介绍病人去对的科室。

普外科主任医师梁辉说:“我经常和陈国玉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小组是‘农民组’。单从手术耗材上来说,他觉得能省的就尽量替病人省。一个吻合器可能几千块,可对病人来说,也许一车粮食就没了。陈国玉老师自己也经历过困苦,能够深刻了解病人的疾苦,对患者‘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考虑。”

见习医生为病人开的每一张检验单,陈国玉都要细细过一遍。“这个‘执行科室’错了,不是‘普外科’,应该是‘抽血处’。这里错了,患者交费入不了账,还要白跑一趟。”陈国玉说,“病人求诊本就心力交瘁,不要让病人做‘无用功’,这是医生的义务。”

有的患者家庭条件实在困难,术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陈国玉就会动员全病区的医生护士为患者捐钱,解决病人家属的困难。

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称颂。1998年,陈国玉受邀去西藏会诊。有感于西藏孩子们的淳朴善良,陈国玉提出要资助西藏学生。自此,拉萨郊区的三年级孩子德吉德庆走进了陈国玉夫妇的视野。2010年,怀着对陈国玉夫妇十多年资助的感激之情,德吉德庆报考了南京医科大学。如今,德吉德庆已是一名大三学子,即将走入医生的行列。“我刚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方便她学习。”陈国玉笑着说。

一本活的“教科书”

陈国玉总将丰沛的医学知识、珍贵的临床经验与技术毫不吝惜地发扬传承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发挥余热”。

“做医生,技术要传给下一代学生。”陈国玉说。坐诊专家门诊的时候,可以听见他不停地教学,那里面融汇了他46年的临床经验和潜心研究的医学知识。“跟陈主任坐诊,比看书更加受益。”学生倪敏说。

一位步履蹒跚的患者由妻子扶着走进来,左腿小腿肿得老高,患者脱鞋检查的时候痛得直叫。陈国玉看着他通红的小腿,结合病情最终判断是网状淋巴管炎。“这在中医又叫丹毒。如今患者是在急性期,此时要挂大剂量的抗生素,并且在5天后还要换药继续挂,因为抗生素使用超过5天就会产生耐药。丹毒若不挂水,会引发败血症。”嘱咐患者加紧拿药挂水后,陈国玉随即又转向学生说:“患者两条腿肿时,应判断是内科的毛病,可能出在心脏或肾脏上。而患者一条腿肿时,就该判断是否是外科的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血栓堵的,二是肿瘤压迫,三是淋巴水肿或淋巴管炎。”学生们频频点头。诊间常有诸如此类的教学场景,陈国玉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尤其是两周一次的总查房。夏建国说:“我们安排两周一次的总查房的关键意义就是让老教授的临床经验传下去,外科医生的主要功夫并不在开刀,判断患者是什么病、何时开刀、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才是真正考验人的地方。”

每周三早上八点半,总查房准时开始。所有医生悉数到场,按照陈国玉的话说,“查房一定要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到场的实习医生也都要被叫来。查房中,陈国玉要求7年制学生和硕士以上研究生用英文汇报病史,“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英语是医生们最常用的工具,看文献、写课题都需要看英文资料,而许多讲座和国际会议都是用英语交流,医生们要听得懂才会有提高。

10号床一位高龄的老奶奶由于进食不当,误将骨头吞食,卡在食道上端。别的医生都建议患者家属开刀,陈国玉对学生说:“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乱开刀!你们遇到鱼刺可以取,遇到骨头不要轻易切。被这位患者误吞的骨头卡在食道,你们要观察几点:一是有没有气胸?二是有没有出血?三是有没有发烧?如果病人呼吸顺畅,没有出血,也不发烧,说明没有发生感染。这种情况下就做一个星期的禁食,挂能量补给,乱开刀可能会出大问题。”

34号床的老先生62岁,胃上有个2.5cm×1cm的溃疡,陈国玉告诉学生们:“40岁以上的患者,有2cm以上的溃疡都要开刀切除,不论病理良性、恶性,因为它都会恶变,这是规律。我们要为患者负责,尽早切除,以免日后恶变……”

学生们都说,陈国玉像一本活的“教科书”,不仅有深厚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手术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四十余载的临床经验,这是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难寻觅的。“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陈国玉至今仍在不断学习,科里每一次的總查房之后,都会有半个钟头的讲座,讲座内容是陈国玉在各专业报纸杂志上了解到的医学前沿知识,他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后再传授给学生。

“胃肠道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是‘地基’。想将这‘地基’打牢,要求医生知识全面。其他科的前沿知识我们也要有所了解,要跟上时代发展,学习新东西,这样才能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陈国玉说。

陈国玉总告诉学生们:“有爱心才能拿稳手术刀。”手术室里、无影灯下,他也总是从第一刀切皮开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以诚待人,以和为贵。”这是陈国玉的处事格言,也同样象征着他谦和的姿态和低调的为人。

推荐访问:铸就 爱心 柳叶刀 陈国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