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引导涉农高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06 10:25:07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引导涉农高校毕业生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以期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急缺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涉农高校毕业生 农村就业 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专业人才急缺,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却普遍存在大学生人才闲置和浪费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做“城市漂一族”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因此,研究和引导广大涉农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对解决农村基层专业人才奇缺、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高校作为是国家农业科技研发的前沿阵地,代表农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激励政策。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对解决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社会劳动力结构失调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涉农高校。涉农院校的根本在于服务农业发展,以“农业、农民、农村”为直接服务对象,必须使涉农院校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毕业后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发挥专业特长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专业技术型人才急缺的问题,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双赢。

二、制约因素

(一)政府和社会环境层面。尽管各级政府在毕业生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但由于制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激励效果不明显。再加上许多单位对落实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到位,投入资金少、工作环境差、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广大大学生对到基层工作缺乏热情。另外,基层许多单位,毕业生管理滞后,大学生的前途不明朗,待遇得不到保障,产生后顾之忧。

(二)高校层面。当前,很多涉农高校由于其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在人才培养中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太差,不符合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少学校仅关注整体就业率,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在政策引导和信息宣传方面缺乏具体措施和有效手段。

(三)个人层面。大多数同学不愿去农村基层地区,除了怕脸上无光,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外,最主要的是担心一旦到了基层,学不能致用,自身的发展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影响子孙后代,选择工作时,还是以稳定为主,认为在大城市、大企业也许更有作为。

三、对策思考

鼓励和引导广大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形成“政府有激励-高校有保障-个人有动力”的三方联动的基层就业格局,打造农业院校毕业生人生价值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涉农院校毕业生个人价值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一)激励系统:国家顶层设计、基层严格落实。

一是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严格落实,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如:对广大高校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在个人晋升、自主创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解决广大服务基层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心全意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优化服务基层毕业生工作环境,拓展其晋升途径。首先,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开发更多的政府和准政府岗位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再者,对于服务基层的广大高校毕业生,在其基层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者,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中优先考虑,解决在农村基层服务期满后的出路问题。最后,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事业,形成建设新农村的人力源的良性循环。

(二)保障系统:农业高校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保障机制。

首先,广大涉农院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定向培养基层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其次,涉农院校应积极加强国家政策的解读、宣传,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宣布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选拔认定机制,并积极利用学校服务基层毕业生的典型代表对学生进行宣传,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教育涉农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次,应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创业技能培训,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增设创业课程;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技能大赛;邀请优秀毕业生校友代表来校做讲座等,全面提高涉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如大学生可选择建立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种养殖服务中心等投资小、针对性强的创业项目,开始创业活动。

(三)动力系统:形成支持涉农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动力系统。充分发挥政府单位、涉农院校、涉农院校毕业生的上中下联动机制,打造实现农业院校毕业生人生价值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支持涉农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动力系统。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摈弃传统的教育及择业观念,强化社会舆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涉农院校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就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学校、学生家长对学生到基层工作应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学生,特别是涉农高校学生,应准确把握国家发展形势,认识到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自身肩负的责任,自觉树立长期服务基层的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浩,李树超.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2]李慧静等,农林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8).

[3]付建军.精英下乡: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路径回归[J]青年研究,2010(3).

作者简介:吴丹,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杨运华,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理性思考与路径选择”(2015-GH-363);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涉农高校毕业生面向“农”就业问题研究”(JYB2014039)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新农村 高校毕业生 涉农 引导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