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四川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探究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07 10:06:07

摘 要 当前,做好新农村建设、助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四川省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3.047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依然严重制约着四川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产业升级的政策,如《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等,均提出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表明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对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不断调整供给侧改革方式,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探寻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抓住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提升农村经济作为四川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对四川省的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契合发展创建的意义

1.1 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的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逐步由中小型企业变为大型企业,而且四川省农村人口分布分散,现阶段农村土地也面临着供需矛盾,创建现代农业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农村土地结构,对农村土地自然资源保护有着重要意义[1-2]。

1.2 带动农村经济

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推进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经营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3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在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积极构建区域特有品牌,扩大品牌效应,不断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契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总体经济实力仍显不足

根据2016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分析,四川省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680.5亿元,比2015年增长7.7%,经济增长放缓。其中,第一、二、三产业较2015年增长3.8%、7.5%、9.1%,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8元,比2015年增长9.2%。由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区位以及资源条件,发展模式和思路大体相同,同质竞争激烈[4]。四川省东部和北部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由于其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2.2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四川省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目前,四川省农业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未能形成龙头产业、特色产业。第二产业整体发展存在门类较多、规模较小、附加值低、集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5-6]。缺乏先进制造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产业集群和品牌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撑,是四川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2.3 乡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但乡镇规划和建设特色不鲜明

四川省已重点解决规划编制、市政基础、道路基础这三大对乡镇品质制约最大的问题。由于四川省依然存在农业建设特色不明显,乡镇特色与乡镇形态建设相对滞后,体现巴蜀特色的建筑风格、乡镇视觉识别系统等方面的形象尚未统一,未能彰显出巴蜀地域风格与现代时尚元素的创造性融合。

3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

要以全新的社会资源观,梳理、重组四川省农业产业链,在高科技、低能耗、低排放的要求下,吸纳前景广阔的现代产业,充分体现四川省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多功能契合将为四川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3.1 秉承“生命共同体”理念,走生态化之路

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认真做好生态农业这篇文章,发展农业生态庄园经济[7]。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进一步拓展多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使农村闲置的资源、资产活起来,充分挖掘资源的丰富内涵,突出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的优势,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实现农民的就业增收,促使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3.2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作为旅游大省,四川省要积极树立以全域旅游思想和旅游资源整合思路为指导,积极打造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强乡村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环境建设,把乡村旅游融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农村景观营造融入生态建设和乡镇建设,着重体现当地的农业生产特色,让城里的游客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乡愁。将城区与产业园、公共绿地系统、乡村与农业生产、湿地生态景观、旅游服务基地的开发融为一体,将乡村打造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这样,乡村旅游产业既有利于提升的生态品牌,建成四川省重要的休闲基地,也有利于整合周边镇的旅游产业资源,带动四川省各片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3.3 发展田园综合体,走综合发展之路

田园综合体源于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田园东方项目,2017年,阳山镇的田园综合体概念正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多功能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8-9]。田园综合体积极发挥多功能农业的优势,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它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不仅提高了原住民的经济收入,还为返乡青年在家乡就业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不断改善的乡村环境和休闲活动,让原住民享受到更好的精神及物质生活。同时,让向往田园生活的“田园梦想家”有机会生活在田园,让乡村成为“可以回得去的家乡”,让新住民给乡村带来不一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让原住民和新住民在彼此互动中成为受益者;为游客提供与传统农家乐不一样的田园休闲旅游产品,为儿童、亲子家庭、情侣、商旅客群打造丰富而高品质的田园休闲体验。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为多功能农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多功能农业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的路径,二者相辅相成。積极发展现代多功能农业,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多农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民富、农业兴、农村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健生,魏静.“新常态”下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特征[J].财经科学,2015(1):110-118.

[2]封伟,柏浪.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9):102-104.

[3]居晓波.提升乡村旅游 留住美丽乡愁[J].唯实,2014(10):79-80.

[4]钱春弦.提升乡村旅游 要留得住乡愁——旅游界人士解读国内旅游“主战场、新渠道”[J].农村.农业.农民,2015(9):8.

[5]唐龙尧.乡愁和乡情: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核[J].杭州:周刊,2016(10):27.

[6]王铭慧,李家杰.山水生态型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愁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6-12-20.

[7]尚文博.统一谋划,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屏障[N].中国绿色时报,2014-05-28.

[8]邵海鹏.水蜜桃之乡的“田园综合体”:农家乐与特色小镇合体[N].第一财经日报,2017-05-04.

[9]杨柳.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J].中外建筑,2017(6):128-131.

(责任编辑:刘昀)

推荐访问:多功能 新农村 探究 路径 农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