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关于对汽车的交通特性的分析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9 10:10:25

摘 要:首先分析汽车的组成及分类,接着对汽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汽车;交通特性;分析

1 汽车的组成及分类

1.1 汽车的组成

汽车一般是指车身具有动力装置,可以单独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无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尽管现代汽车多种多样,所采用的装置和机构却基本相同,其作用或工作原理也是相类似的。常用汽车的总体构造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1.1.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不断池将燃料的两变为机械能。成为推动汽车行驶所需动力的源泉。常用的发动机包括:机体和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供给系统,起动系统。

1.1.2 底盘:底盘是汽车的基础,它的功用是接受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牵引力,并保证汽车能正常行驶。常用底盘包括:传动机构、行驶机构,控制机构。

1.1.3 车身:车身是安置驾驶员、乘客和货物的,车身的式样取决于汽车的用途;如客车有一整体的车身,一般载重汽车的车身则为驾驶室和货箱。其它还有专用装备的车身,如救护车、消防车、检测车等。

1.1.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发动机的起动和点火系统以及汽车照明,信号等用电设备所组成。功用是供给汽车所用的电源,保证汽车发动机的起动,汽油机点火以及汽车照明、转向、停车信号和喇叭市井等等。

1.2 汽车的分类

汽车的基本组成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按其用途,道路适用性,行驶机构以及所采用的发动机等各方面特征,可以将汽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2.1 按汽车的用途,运输对象和使用目的可分为:载重汽车、轻便汽车、公共汽车和特种汽车。

1.2.2 按汽车的道路适用性可分为:普通汽车和越野汽车。

1.2.3 按汽车的行驶机构可分为:轮式、半履带式、车轮-履带式和水陆两用汽车。

1.2.4 按汽车的发动机类型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以使用燃料的不同可分为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及天然汽车。此外还有摩托车、机动自行车等。

2 汽车的动力特性

2.1 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数

汽车的动力特性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评定:即汽车的最高速度、汽车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汽车的爬坡能力。

2.1.1 汽车的最高形式速度Vmax(km/h),用以评定汽车效率量度的指标,是指发动机节气门全开,变速器挂最高档,汽车满载,在水平、良好的硬实路面上,作稳定行驶时的速度。

2.1.2 加速时间t用以评定汽车的加速性能,因发动机的排量,种类及道路的状态而不同,一般有原地步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之分。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到最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通常用由0至400m,或由0至80km/h时所需的时间的秒数表明汽车原地起步加速能力。超车加速时间尚未统一规定,采用较多的是高档货次高档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到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2.1.3 汽车的爬坡能力用以评定汽车克服道路最大阻力的能力,是指汽车满载时,以第I挡行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汽车以第I挡行驶时,在同样的路面和气候条件之下,则决定了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小客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大,加速时间短,又在较好的平坦路面上行驶,所以一般不强调它的爬坡能力。

2.2 汽车的通过性

汽车的通过性(又称越野性)是指汽车以足够的平均技术速度所能通过各种道路地带和障碍物的能力。它是不可忽视的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之一。评价汽车通过性的主要指标有:

2.2.1 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满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时路面间的距离。一般是汽车后桥安装减速器的位置即汽车的最低点。

2.2.2 接近角是指通过汽车前端最低点所作前轮外圈的切线与水平面相交所成的夹角。汽车前悬点指汽车最前端到前桥中心的水平距离,当汽车前悬愈长,前保险杠愈低,接近角愈小,则汽车遇上坡或土堆、坑洼时,前端就容易与地面相碰。

2.2.3 横向通过半径是指与前桥(或后桥)的左右车轮及车桥的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汽车的轮距(即同一车桥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双胎并装时,即左右轮双胎之间的纵向中心线间距离)愈小,车轴最低点离地的距离大,则横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2.2.4 纵向通过半径是指汽车前后轮及汽车中部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轴距(前轮轴与后轮轴的中心距离)愈短,车愈高,则纵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2.2.5 最小转弯半径,汽车转弯时,当方向盘转到最大极限位置时,外侧前轮所通过的轮迹中心到转向中心点的距离称为最小转弯半径。汽车最小转弯半径表明了汽车在最小面积内回转的能力,以及汽车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道障碍物的能力。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汽车的前轮转向角和汽车的轴距有关,前轮转向角愈大、相距愈小,则最小转弯半径愈小。

当汽车在较平整的硬路面上行驶时,附着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由物理学可知,在一定正压力作用下,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对汽车行驶而言,当驱动圆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即出现驱动车轮的滑转。因此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汽车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不可能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当汽车行驶在松软路面上时.除了上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阻碍车轮打滑外,还有嵌入轮胎花纹凹处的路面凸起部所起的抗滑作用。车轮打滑现象只有在克服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路面凸起部在轮胎施加的剪力作用下断裂时才会发生。在汽车技术中,把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

在积雪和泥泞路面上,因雪和泥的抗剪强度很低,被轮胎花纹切下的雪或泥又将花纹凹处填满,使得轮胎表面和雪、泥之间的摩擦更小,因而附着系数的数值很小。如果附着重力相同,积雪或泥泞路面的附着力比干硬路面要小得多,车轮也就更容易打滑。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尽管行驶阻力有时并不大,但受到附着力限制的驱动力却不能进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行驶阻力,使汽车不能正常行驶。

普通货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往往在驱动轮上绕装防滑链,链条深嵌入冰雪中能使附着系数和附着力增加。普通货车的货箱在后面,后桥的附着重力大,故大多数普通货车采用后轮作为驱动轮。全轮驱动的越野汽车则可利用汽车的全部重力作为附着重力,并可利用其轮胎上的特殊花纹获得较大的附着系数,因而能使附着力显著增加。

3 汽车的滑动性能

汽车的滑行性能是指汽车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动能克服行驶阻力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滑行减速度,滑行时间和滑行距离。在实际行驶中,汽车经常采用滑行行驶,如市内公共汽车,其行驶过程注往是加速、等速、滑行及制动停车 而在公路上行驶的汽本,则往往是加速与滑行两种过程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此外汽车下坡时,或接近交叉路口和预定的停车地点之前,往往依据公路情况和行驶条件相机滑行。

参考文献

[1]陈燕.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07(4).

[2]冯樱,王保华.基于联合仿真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2).

[3]门金来,吴勃夫,陈杰.汽车伪线性内模操稳控制策略建模与仿真[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4).

推荐访问:特性 交通 分析 汽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