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毛泽东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性”阐述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09 10:10:56

摘 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看到了农民的巨大潜力,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农民的不足,存在阶级局限性和软弱型性。他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并极力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宣传农民、团结农民,最终领导农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75-0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革命实际出发,既看到了农民革命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指出了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为了充分发挥农民主力军的作用,他深刻认识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所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启发了农民的阶级觉悟,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激发了农民的革命斗志,并最终保障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农民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1]605,所以毛泽东认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2]农民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农民主力军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农民朴素的阶级仇恨才能有力地转为支持革命的强大力量;农民的革命要求才能有效地融入无产阶级革命中去;才能最终确定党的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领导全国人民发挥出人民战争的威力。

毛泽东是较早认识到农民重要性的共产党人,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敏锐地分析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指出“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3]13并将“普及政治宣传”列为农民运动中的第八件大事,大力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并准确地预测了农民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首先,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近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中国总人口数的80%以上,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是农业生产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生产与发展的主体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革命的最终目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解放农民这个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群体,不论对中国革命还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由于敌人过于强大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所以中国民主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农民是革命武装的主体力量,农民的人心向背,是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毛泽东指出“若无农民从农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4]39

再次,农民是无产阶级坚固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1]609对此,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1]607,我们要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和动力作用,是毛泽东充分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理论基点。“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1]408,我们要经常多次深入地动员农民,宣传农民,这样才能发动农民投身革命,实现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决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也曾为反抗命运进行过不屈不饶的斗争,可结果要么失败要么被人利用不能找到自己的前途与归宿。究其原因就在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阶级局限性和落后的思想弊病,在于他们找不到一个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斗争实践。正是基于对农民局限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才得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判断。毛泽东认为农民阶级具有二重性:既有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只有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克服农民的封建宗法意识和小农意识,让其真正履行革命主力军的历史职责,充分发挥其革命积极性的作用。“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5]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阶级觉悟是其参加革命运动的重要保证。农民阶级虽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们不是必然的先进阶级,具有阶级的局限性和思想的消极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影响,农民具有自私性、保守性和无组织纪律性等弱点。小农经济具有孤立性和分散性,长期受此影响,农民养成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松懈,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在思想方法上经常陷入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泥潭。“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

其次,传统封建思想对农民阶级的影响根深蒂固。近代中国是个封建传统大国,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长期受到封建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在思想上受到封建思想的奴役。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民某些思想上的弊病,突出表现为迷信顺从、追求平均、安于现状、缺乏同现实社会做斗争的反抗性。在农村封建思想浓厚,家族宗室力量庞大,盛行家长制作风,农民极度缺乏民主意识。

再次,农民阶级缺少基本的文化教育。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农民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往往是斗大的字不认得两个。对此,毛泽东鲜明地指出:“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百分之八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3]39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不仅造成了农民愚昧无知、思想僵化的弱点也严重影响到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民在革命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毛泽东认为要使农民摆脱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成为真正的革命主力军,就要坚决地实行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遗嘱。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改造农民,才能真正唤起农民,把他们改造为适应革命要求的同盟军,激发他们革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保证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曾赞扬农村普及政治宣传,“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去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3]35。

三、教育主客体的相互需求决定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可能性

毛泽东不仅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还对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可行性即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可能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两个方面,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说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也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存在:中国共产党需要对农民进行教育,以此改造农民,团结农民,争取农民的支持;农民需要接受先进理论的教育,以此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指导斗争实践。

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及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需要农民阶级这一同盟军,所以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收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和压迫,中国工业发展缓慢而困难。中国依然是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的数量和比例都相对很少,而且主要存在于帝国主义的工厂里。无产阶级虽然已经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着中坚力量。但由于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敌我力量悬殊,无产阶级为了保存与发展自己的力量,避免在自己还未足够强大的时候与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最后决战,所以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教育农民、发动农民,把农村锻造成稳固的根据地,把农民改造成坚定的同盟军与革命军。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指出“农民运动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4]37毛泽东号召“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决心,去做那组织农民的浩大的工作。”[4]37-39

其次,中国农民受到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极其穷苦,有着强烈的革命诉求,急需先进理论的指导。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不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遭受沉重的剥削,思想文化上也受奴役。近代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炮火无情的轰开之后,中国开始了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各种灾害肆虐的痛苦历史进程。农民更是承受着战争、土匪、重租、重息、重捐等内有地主、封建军阀的税费剥削,外有帝国主义的商品压迫的悲惨命运。“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1]631,正是这举世罕见的苦难,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其革命的要求极其强烈。为此他们急需找到一个先进的理论指导他们的革命实践以取得自身的解放和自由。而这一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了。

“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3]6其中贫农“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3]7基于共同的目标追求和共同的利益诉求,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有了现实可能性。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了工农联盟统一战线,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战线基础。

21世纪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荐,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问题尤其突出。我们要吸收和继承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发扬长处。认识到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农民思想实际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农民克服自身的弱点,培养主人翁意识,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爱德加·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47.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9.

推荐访问: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 三性 毛泽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