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城区“房中校”现象检视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2:26

摘 要 城区“房中校”是指位于城区、四周被多层或高层建筑紧紧环绕的中小学校。因政府规划层面的问题、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及教育的辐射效应等原因,城区“房中校”问题日益凸显。城区“房中校”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校园环境遭到破坏、校园安全面临压力。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实行规划先导等原则下,调动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有效解决城区“房中校”问题。

关键词 城区 中小学 房中校

当前,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很多城市出现了“房中校”现象,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城区“房中校”现象,笔者对湖北省几县(市)的城区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城区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入沟通,力图厘清“房中校”产生的脉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求“房中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城区“房中校”及其产生

1.何谓城区“房中校”

所谓城区“房中校”是位于城区、四周被多层或高层建筑紧紧环绕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校四周被多层或高层建筑紧紧围绕,仿佛被包围在一所“大房子”中;二是学校一般处于城区人口密集、商业繁华地带;三是学校面积小,学生多,生均面积较小。如笔者走访的D市S中学,学校处于D市城区中心地带,人口密集,商业繁华,学校四周全部都是新建的高层楼房,低层用于商业,高层作为商品住宅出售,整个学校完全被四周的高层建筑包围,像是被包围在一个“大房子”里面一样。

2.城区“房中校”的形成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城区中小学房中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规划问题

规划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区规划的失当。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的城市之所以存在“房中校”的问题,主要源自于在最初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教育用地与商住用地的规划并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相对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没有被有效执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原本的教育规划用地因种种原因不断被变更属性,用于商业开发,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用地被不断蚕食,就造成了中小学校校园面积普遍较小,周围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局面。

(2)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城区房地产开发规模随之不断扩大。有的中小学在建设之初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学校逐渐处在了城区的中心位置,学校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也快速推进,造成了当前城区“房中校”现象。如我们走访的湖北省几个县市在近十几年,城区规模都实现了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城区中小学“房中校”现象也日益明显。

(3)教育的辐射效应

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反过来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区中小学普遍具备着一定的教育辐射作用。如笔者走访的H市H中学,学校原来在老城区办学,由于受发展空间等限制遂将学校迁移到东部新城区,新建的校区周边原来都是尚未被开发的荒地,但H中学的出现使得这一区域成为H市城区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区域,学校周边基本上都被用作了房产开发,学校又重新处于了“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又成为了“房中校”。

二、“房中校”带来的问题及其原因

由于城区“房中校”的存在,使得城区中小学校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1.学校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校园空间是城区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载体,“校园空间形态应综合考虑现代教育理念、地形地貌、功能组成等因素以营造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空间环境”[1]。但是由于“房中校”的存在,使得城区中小学校的校园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一方面,“房中校”周边多是一些多层或高层的商住用房,而中小学校的建筑一般都是楼层较少的低层建筑,在这一低一高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空间反差。城区中小学校就像是处在四周高墙的包裹之中,校园空间无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上都失去了进一步延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校园的功能对校园空间形式既有规定性又有灵活性,相对来说室内空间规定性大于灵活性,而室外空间则灵活性大于规定性”[2]。由于“房中校”四周被高层建筑包围,就使得校园室外空间的灵活性受到很大削弱,校园室外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受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很难满足校园的功能需求。加之学校“室内外空间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流动的有机体”[2],“房中校”室外空间灵活性的削弱同样限制了学校室内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城区中小学校的发展空间在室内和室外都受到严重挤压,限制了城区中小学校的发展。

2.校园环境遭到破坏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教师安心从教、学生开心学习的重要保障。教育部于2006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提出要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但“房中校”的存在却使得城区中小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校园绿化方面,由于“房中校”周边被多层或高层建筑包围,校园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有限的室内外空间在满足基本的教学、办公功能以外,很难再进行充分的校园绿化;校园美化方面,由于学校被高楼包裹,学生的视野被周围的高层建筑阻挡,在学校内抬眼望去,周围都是冷冰冰的高墙,校园环境绝谈不上“美”,学校成为了没阳光、没新鲜空气、没开阔视野的“三无学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由于“房中校”被包裹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学校的室内外空间都受到的很大挤压,这使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一种精神上的压抑感。

3.校园安全面临巨大压力

校园安全是中小学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而“校园安全本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产生也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3],“房中校”在卫生、交通、消防、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面临着校园安全的巨大压力。

(1)“房中校”面临消防安全的压力

“房中校”四周的高层建筑普遍存在消防设施陈旧、居民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等问题,而四周的高层建筑距离学校位置太近,一旦“房中校”周边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很有可能波及学校,给校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房中校”面临卫生安全的压力

校园卫生安全是城区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人类新型传染病对儿童青少年的一次次侵袭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对学校的环境设备安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保健给以高度重视”[4]。由于“房中校”一般都处于城区较为繁华的位置,人员密集,流动频繁,一旦有传染病流行,会对该区域学校的学生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同时,由于“房中校”周围多是餐饮店铺,卫生条件并不理想,容易滋生病菌,很容易对年龄较小、抵抗力弱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3)“房中校”面临交通安全的压力

交通安全是城区中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交通事故每年会导致4000余名中小学生的死亡[5],而在“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中,儿童青少年是高危人群”[6]。“房中校”处于商住用房的包围之中,由于商住用房的居住和往来人员较多,在上下学时间,容易造成该区域的交通堵塞,也极易发生威胁到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交通事故。

(4)“房中校”面临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压力

彼得·威尔斯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与灾难赛跑的时代。”[7]当前,教育与风险并行,而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压力则是众多风险之一。由于“房中校”周边的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性较大,而学校被周边建筑紧紧包围,与外部环境之间并没有足够的缓冲地带。一旦有威胁到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人物混杂在学校周围,极易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三、应对“房中校”问题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房中校”问题是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的复杂问题,问题的解决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协调各方力量。

1.应对城区“房中校”问题的主要原则

(1)教育规律原则

“教育规律是人们教育活动的规律。”[8]而教育规律的实现必须有其客观的基础和前提。“房中校”问题是现实的教育问题,问题的解决应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在学校周边建筑的规划、从业范围的限制、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保障方面,应充分尊重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学校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遵循教育规律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

(2)教育优先原则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9]具体到“房中校”问题,因其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的利益,牵扯城市规划、财政、教育、商业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各方“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各方都把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教育在各方博弈中往往处于弱势位置。在“房中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育优先的原则,各项政策向教育适当倾斜,切实推进“房中校”问题的有效解决。

(3)规划先导原则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房中校”问题得以解决的的重要前提,也是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房中校”问题既涉及到校园规划,也涉及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在“房中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依据学校调整后的区域、面积、环境等及早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学校的发展建设;而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也应充分考虑“房中校”问题的应对,实现规划先导。

2.应对“房中校”问题的主要方法

“房中校”问题应在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实现规划先导等原则下,调动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力量,协调配合。

(1)政府层面

首先,实行城区中小学的科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10]通过实行城区中小学的科学布局调整,依据城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学校发展等情况,对城区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将“房中校”现象严重的城区中小学迁建到城区其他合适位置,并在新建学校周边划定建设红线,对新建学校周边的建筑高度、密度以及与学校的距离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明确限定,在解决“房中校”问题的同时,防止新的“房中校”的产生。

其次,推动城区教育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对接。房中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通过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教育专项规划引导“房中校”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将教育专项规划充分吸纳进来,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教育专项规划的有效对接。在保障教育规划落地的同时,也要依据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对学校周边的用地属性进行严格限定,充分保障城区中小学校的内外部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杜绝“房中校”的产生。

(2)学校层面,应充分增强维权意识。

“房中校”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对学校权益的一种损害。解决“房中校”问题,学校应充分增强维权意识,守住学校自身发展的红线。对学校周边存在的违规建设、教育用地流失等问题,应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在政府通过科学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保障学校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学校也应发挥自身的维权力量,避免自身陷入到被“包围”的境地。

(3)社会层面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教育发展是一项社会事业,社会各界同样具备着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责任。社会监督不力使“房中校”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监督功能,由群众对学校周边存在的蚕食教育用地、违规进行房产开发等问题及时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执法机关制止相应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城区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杜绝“房中校”的产生。

“房中校”问题是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各方的复杂问题,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通过一种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协调配合,最终实现城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郭卫宏,等.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2).

[2] 谭芝芬.中小学校园空间的点、线、面[J].浙江建筑,2007(9).

[3] 张英萍.儿童校园安全构建:多学科的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 杨民.日本中小学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J].教育科学,2009(6).

[5] 刘艳虹,张毅.八省市中小学生上、下学安全状况调查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4).

[6] 杨军,郭向晖,薛春杰.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道路安全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

[7]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8] 程少堂.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9]曾天山.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J].教育研究,2008(11).

[10] 马佳宏,王贤.城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问题探讨—以桂林市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作者:李汉学(1987-),男,山东荷泽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永庆】

推荐访问:检视 房中 城区 现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