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要学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01 10:52:09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莱等一批中国外交官便被派驻国外,作为一条友谊纽带的“丝绸之路”紧密地连结着中国和中东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延伸着这条古老的友好之路,亲眼见证了中东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进步过程,他用激情的一生弹奏着中东外交华彩乐章的最强音符。

在即将逝去的2013年,刘宝莱回顾过去,就中国当前形势的外部环境而言,提出了自己见解和看法。

2013留给中国的四大挑战

刘宝莱说:“2013年,中国开局良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期,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中国面临着四个挑战。”

刘宝莱表示,第一个挑战是,融入国际社会,需做艰苦努力。中国政府一再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强权政治,不称霸,践行“和为贵”、“和而不同”与建立“和谐世界”的价值观。然而,国际社会却对此东猜西疑,加之西方一些政客与媒体视中国为“异类”,蓄意丑化,恶言中伤,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更增加了许多国家的疑虑和担心。他们一怕中国走“强国必霸”的老路,血腥冲杀,危及世界安宁;二怕中国抢占国际市场和资源,冲击国际正常规则,损害自身利益;三怕中国企业足迹遍五洲,“行为不端”,乱采、乱伐,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四怕中国低档廉价商品充斥亚非拉各地,与之“争食”,抢走当地企业及商人的“饭碗”。

“鉴此,中国要加大外宣力度,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要学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来说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我们欢迎他们“关注中国,希望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立体地认识中国,特别是展望中国的未来”。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只有大家同舟共济,才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中国好,大家都好;大家好,中国更好。同时,中国也要调整相应政策,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刘宝莱说。

第二个挑战是,履行国际义务更为艰巨。西方国家故意夸大中国的实力,要求其承担许多难以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否则中国就是“不负责任”。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期望值过高,寻求巨额援助。如不能满足要求,也牢骚满腹。其实,中国“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列世界第85位。按世行标准,“中国还只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仍有近2亿人口没有脱贫”。因此,中国只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及提供外援。正如邓小平先生讲的那样,只有中国发展了,才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个挑战是,周边环境不静,常受干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周边邻国政局不稳,恐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天灾、人祸频仍;日本、菲律宾、越南,借东海、南海岛屿发难,挑衅中国,中方需认真应对;东突、新疆分裂势力、藏独分子时常在中国境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直接影响中国西部边陲的安全。

第四个挑战是,美国加快战略东移,带来麻烦。美国重返亚太地区,鼓吹建立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重点突出,行动迅速,已见成效,从而打破了该地区过去“黄金十年”相对稳定的局面,干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致使东盟出现“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趋向。在此背景下,今后中国要同东盟建立“钻石十年”,需花大力气,深化同东盟各国的多层交往,多做增信释疑工作,妥善处理有关争端和纠纷,增加中国的亲和力,防范美国的破坏与捣乱。前不久,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南海共同开发达成共识。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维护和平合作发展的大局。这将有利于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已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

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改革路线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国政要纷纷访华,寻求同中国加强全面合作。

今年一年来,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遍及全球,成效丰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德国、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欧亚、非洲、拉美、中亚、东南亚多国,并出席了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欧亚经合组织和东亚峰会等。与此同时,习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两次会晤,就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广泛共识。

对此,刘宝莱表示,这些均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正能量,彰显了中国外交既有理论创新,也谱写了新篇章。刘宝莱称这主要表现在六点:

第一点,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了对接。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强调其与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世界各国梦的一致性,大大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心心相印、同舟共济,影响深远。正如印尼总统讲的那样,印尼与中国是“异床同梦”。

第二点,夯实周边,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对中国来说,周边是首要。为此,中国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尚属建国首次。中方已多管齐下,搞好周边,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打造新局面,开辟新天地,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可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使之欢心;通过安全协调,推动各国和平共处,使之安心;通过政治解决南海等有关争端,坚持共同开发,使之宽心;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互信,使之放心。

第三点,构建中美等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世界和平。今年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强化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同世界大国新型关系的典范。通过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努力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12月4日,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时表示,这“明确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拜登强调,美方“积极致力于同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基础上,建立美中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充满希望和机遇,可以避免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历史定律重演”。

第四点,坚持政治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占据国际道义至高点。中国声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今年,叙利亚“化武换和平”和伊核谈判达成历史性初步协议就是证据。“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正在形成,中等国家和小国通常欢迎这种与西方模式不同的替代品”,这对美西方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是一沉重打击。

第五点,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增进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对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积极进行“扶贫”,坚持多予少取,甚至全予不取,不做见利忘义之事,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六点,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惠及一大片。习主席分别在印尼和哈萨克斯坦提出建立两个“丝绸之路”的构想,是“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有利于深化中国同东盟和欧亚各国经济联系,为双方加强全面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最近,李克强总理访问罗马尼亚,出席中东欧16国峰会,为中国“西进”中东欧铺平了道路。

刘宝莱指出,中国现已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位置,“不再只是世界秩序的消极接受者,它已成为决定其他国际行为者在外交和防务政策方面做出任何选择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任何一处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中国直接或间接有关。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正在步入升级版。今年经济增长预计约7.5%,高于世界各国的增长。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市召开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超过4亿人次。中国转型升级将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3,中国和平主张日益被大国接受

对于2013年国际局势的总体情况,刘宝莱表示,总体平稳,局部动荡。世界大国之间相互制衡力增强,既未发生冷战,更无热战。各国角逐趋于政治化、多元化、区域化,并呈现四大特点:

其一,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受到重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各大国,在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尤其涉及对主权国家进行军事干预上,更加看重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机制和程序、通过安理会授权,来应对国内民意及国际舆论的压力。如在处理叙利亚危机问题上,西方国家迄今未拿到安理会对叙动武的“尚方宝剑”,因此未能如愿以偿,甚至连美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像2003年打伊拉克那样绕开联合国再打叙利亚。9月24日,奥巴马在联大发言中,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迫使叙利亚放弃化武的决议。

其二,更注重争站国际道义的制高点。对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贩毒、贩卖人口、恐怖主义、化武、核武等涉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治理,各大国争相参与、阐明立场、提出方案、积极争夺国际优先话语权。尽管各国看法不一,举措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采取合作态度,以体现国际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比如最近召开的华沙气候变化大会,虽未解决实质性问题,但还是达成三项主要共识:一、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基本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二、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三、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本轮会谈结果“不满意但能接受”。由此表明,与会各国都不愿承担大会失败的责任。

其三、各国博弈,文斗武备。各大国互存疑虑,互有戒备,发展军力,予以牵制。外交活跃,你来我往,磋商频繁,时而唇枪舌剑,时而达成妥协、握手言欢。当前,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其中,1、美国加快战略东移、重返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其双管齐下、步伐强劲,加强对该地区军事部署,投放60%的海空军力,又在日本冲绳追加部署了12架新型“鱼鹰”运输机,提升远程投运和机动打击能力。2、美国还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强化军事同盟,打造小型亚洲“北约”,并常拿东海、南海等问题说事,为菲律宾、越南撑腰打气,甚至怂恿其挑衅中国。3、美国不时对中国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正当行动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并同日、韩、菲分别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搞得中国周边不宁。另外,4、美国大搞TPP,拉拢日本等国入伙,图谋主导地区安全和经济事务,遏制中国崛起,夯实其霸主地位。5、日本对美国的举动积极配合。安倍执政后首访美国,强化全面合作,否认日本二战侵略,政治右倾化日增,扬言派公务员上钓鱼岛,叫嚷欲攻击中国在该岛屿上空正常巡航的无人机,气焰十分嚣张。6、菲律宾借机发难,扩军备战,就黄岩岛问题同中国军事对峙。

事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中国不畏强暴,顶风而上,勇于应对。同时,主张和平解决有关争端并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俄罗斯亦重视亚太,调整军事部署,实施远东开发战略,积极参与朝核问题的解决,坚决反对日本否定二战侵略的言行,敢于对美说“不”。

其四、合作大于争斗。9月20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为何伊朗寻求建设性接触?”的文章称:“国际政治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多元舞台。人们期待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把威胁转化机遇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当前,各大国都在齐唱合作曲,且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既有全球性的,诸如二十国集团、八国集团机制,又有区域性的,如欧亚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海湾合作委员会、伊斯兰合作组织、不结盟国家会议、拉美经合组织等;既有双边的如“战略合作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又有围绕某一事件的组合,如“上海合作组织”、“朝核六方会谈”、“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同舟共济、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主张日益被大国接受。9月,俄美达成销毁叙利亚化武的框架协议。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通过了销毁叙化武的2118号协议。美伊关系开始“破冰”,9月27日,两国元首实现了中断34年的首次通话。11月24日,伊核日内瓦谈判取得突破,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的初步协议,迈出了通过外交途径实现政治解决伊核问题的重要一步。

关于中美关系,刘宝莱指出,通过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努力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12月4日,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时表示,这“明确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拜登强调,美方“积极致力于同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基础上,建立美中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充满希望和机遇,可以避免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历史定律重演”。9月2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题为“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中强调,两国“应该从亚太开始。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愿意看到美国为维护亚太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美方也应尊重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关切。中美还应共同努力,争取在解决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当然,各大国在合作中常伴有斗争和争夺,但大都注意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斗而不破。(本文据媒体资料整理)

推荐访问:要学 中国 会向 讲述 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