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12 14:40:36

【题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上海市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调研课题,积极主动应对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基层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检察风云》杂志社,以上海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为平台,于2014年9月28日在上海市社科院联合召开了“党建统揽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总结和归纳了上海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合理定位党组织的角色与功能、正确认识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系及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期根据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发言整理编辑成文,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在社会治理体系当中,基层的社会是社会的一个基石,同时又是我们党的一个执政的力量之源,因此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夯实基层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毋庸置疑,社会治理也好,基层建设也好,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基层党建无疑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题中之义。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应当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准确领会创新社会治理对基层党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首先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党委领导不变,而政府的职能由负责变为主导,更好地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理念和内涵。

准确领会创新社会治理对党建的要求,首先要厘清创新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对“社会领域”的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建设提出的具体目标。由此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总目标与分目标、体系的总体布局与某一方面体制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层面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基石和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基层建设提出了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以新的思想理念和新的工作姿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障和动力支持。从微观层面看,社会治理主体的日渐多元化也对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要求。党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固然重要,但除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外,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乃至公众等都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了“社会人”,单位的概念渐趋淡化,意味着党的工作很难再以传统的“单位组织”作为党的社会根基,依靠原有的组织手段、行政方式很难有效地整合社会。这就要求执政党加快顺应改革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创新基层社会党的领导方式,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基层党建的支撑体系。

二、正确定位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现阶段中国基层社会的多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党、政府、社会、公众等。正确定位党组织的角色和功能,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对创新社会治理十分重要。在多元主体构成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党组织不仅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基层社会中的政治引导者、社会协调者、利益代表者、公众服务者、民怨倾听者、纠纷仲裁者、权利维护者、权力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情感寄托者。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引领功能。引领就是作为核心来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从政治学角度看,政党不仅能通过权力和制度,而且能通过思想意识和各种载体,组织、指导和引领社会发展。政党的这种功能,是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所没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决定了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第二,服务功能。服务就是服务广大党员和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深化改革、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动力源泉。调动群众积极性,首要任务是服务好群众,关心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要求,也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基层党组织服务社区、服务党员群众,使广大党员群众得实惠,是提升基层党建有效性的目标,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福祉的根本目标相一致。

第三,整合功能。整合就是有效整合基层社会的各种资源。在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中,基层党组织能否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化党建的有效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优势,充分调动驻区单位、社区群众组织及社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将驻区单位资源和社区党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将社区的党建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建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从而为基层社会治理排除各种干扰,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资源和动力保障。

第四,凝聚功能。凝聚就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不仅要协调好社区里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还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人民群众才能心情舒畅,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团结好、动员好、凝聚好社区党员群众,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也是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三、积极探索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在基层社会,党是通过党组织的活动来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多种多样,如何正确、有效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做以下三点探索:

首先,创新基层党的领导方式。周恩来说过,“领导党的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感觉不到党在进行领导”。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更加社会化、人性化的手段,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贯彻落实党的各种决策,是一种平等的、“润物细无声”的领导方式。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关注和收集民生民意,多研究社区居民的关注点,制定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要求,也是基层党组织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新使命。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的经验和优势,鼓励和组织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使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在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得到实惠。要学会用现代技术和工具,做好不同层次群众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工作覆盖面。

第二,创新居民区党建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原有的居民区党建工作体制,使更多的驻区单位、社区党员和群众参与到社区党建中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上海近几年已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如闸北区临汾街道社区构建了居民区“大党总支”模式,组织关系不在本居民区的业委会负责人、所在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民警、物业公司经理(党员)、驻区单位联系人、在职党员等也可进入居民区党总支班子。虹口区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所有党员社区民警均兼任本管段居民区党总支的副书记。在徐汇区,社区民警一般都担任居委会副主任,街道正科级的联络员担任居委会兼职副主任。这种党建工作体制的创新,有效调动了驻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的资源,使党员参与社区管理与个人工作紧密结合,激发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第三,创新基层党建的队伍建设。8月初,韩正书记在听取一号课题汇报时强调,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队伍建设中有三个层面值得关注:第一,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是党支部的“负责人”,社区建设的“带头人”,奉献社区的“热心人”。对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队伍,尤其是基层的领军人物、“班长”队伍建设,要拿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提出一揽子以有效解决问题为标准的综合保障制度。所有的制度、政策、举措、方案和安排,要注重工作重心下移,有利于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第二,是居民区党务工作者。要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居民区党务工作和居委会干部,进一步研究拓宽居民区党务工作者、居委会干部的职业发展渠道,建立合理的薪资增长机制,为他们在社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三,是社区的在职党员。我们在调研时,不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说,“在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不少,但参加社区活动的少之又少,党员报到流于形式”。社区的在职党员看似一支“隐形”的队伍,实际是对居民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有效补充,他们能调动和利用的资源对居民区党总支而言是非常可贵的支撑。要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主动服务社区的内在需求,研究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与其本职工作及自身发展的内在关系和动力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 基层 治理 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