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施凯: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基层党的建设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12 14:50:06

关于基层党建的讨论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有一个主题一直没有改变,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转型的条件下,党怎么进入社会?怎么组织社会?怎么来领导好这个社会。

第一,加强基层党建的理论研究。如今在基层工作中,虽然有很多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对于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突破还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什么是执政方式,什么又是领导方式?二者如何准确定位;其次,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的区别在哪里?第三,党务工作与党群工作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些问题,虽然目前有一些理论成果,但并没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和理论突破。

从目前基层党建研究特点来看,基层党建研究多停留在个案化的基层总结上。我们现在有很多先进典型,但为什么生命之树长不大?我认为,这可能跟我们的研究角度有关。基层党建研究必须要突破个案经验总结,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化。我们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和作为一个执政党执政的规律,这三大规律的结合上,来研判我们基层党建的内在的发展逻辑和他的发展趋势。

此外,深入研究政权,社会、政府、政党各自的运作特点、运作的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我们的研究存在片面化和局部性的问题,尤其关联研究比较少,这就导致现在我们的基层党工作,有很多是“种了人家的地”。按说党组织发挥作用应该是有逻辑顺序的,作为一个执政党,如何运作好这个政权?从制度方面解决普遍性的问题,政府不是万能的,政权架构很多问题无法对接多样化的需求,怎么办?就动员市场社会的力量,进行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社会的需求。党组织应该冲在第一线。此外,社会工作也需要有一个分工,现在是都混在一起,总结经验,从行政角度也可以总结,从党的总结也能说几句话,讲的事情都是一个事。当然这也不是说不可以,而是我更倾向从工作的分工研究。因此,党建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根据基层党建的实际工作,有几点也需要加强。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我们的基层党建发展,其最早的动力来自于什么呢?在社会转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当我们的社会体制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的时候,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处在了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现行管理体制不能给与有效的机会。因此,必须根据社会转型的大趋势和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可以围绕“如何营造一个党的社会工作体系”这个目标,以这一角度去考虑构思基层党建的组织制度、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探讨党员的政策关系和参与活动的管理关系,进入经济组织和进入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形式,根据创建党的社会工作体系的要求做系统考虑。

第二,加强工作引导。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纠正几种倾向,一是偏重职业空间,忽视生活空间的倾向。无论是党员发展的标准,还是对党员发挥作用的评判,多少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其职业空间的表现在社会生活空间的作用重视的不够。二是偏重单位的党建,而忽视了行业的作用。我们大量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都配置在八个小时的职业空间里。但是随着治理任务的提出,政府简政放权,行业组织在这方面的管理作用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相较而言,这仍然是薄弱之处。三是偏重弱势群体,忽视多数群众。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随街问一个老百姓经济区党支部书记在哪里,相信绝大多数不知道。现在大多数的群众需求是市场化的,不是通过我们基层社区的保障体系来解决,但是党跟群众的联系总要有,所以对大多数群众的诉求,党如何跟他们进行对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四是比较偏重物质关怀,相对忽视精神的抚平。我们在物质上做得还是很到位,制度化、体系化也越来越成熟。但对于精神层面的抚平,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邪教为何屡禁不止,这需要我们在精神层面上对他们给予关注。还有反腐,不仅要注重他们在纪律上的服从,是否也可以关注党员的需求。现在有困难还可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找组织?我们如果把所有的需求都推向市场和社会,就变成了个人和社会市场进行交易。五是偏重制度的索取,忽视制度的创新。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找共建都着眼于制度的索取,这在转型过度期是可以的,但是长远地看还是要靠制度的创新。

第三,要实现党建的科学化。我们要培育更多的社会主体,重造社会结构和重建社会关系。我们不能就党建谈党建,现在整个社会结构都在做调整,社会主体在不断培育出来,新的社会关系也在建立,基层党建就应该从这三个问题入手来看自己的定位与作用。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 基层 治理 视野 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