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成因分析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2 17:40:27

【摘要】当前我国的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健康和谐的,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某些特定的环境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紧张的情况,主要有经济、政治、体制、社会等层面的原因所引发。

【关键词】党群关系;突出问题;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各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生活在这些地方的群众占的人口比例相当大。一些地方的财力相当困难,导致了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功能,部分群众对党组织和政府表示不满,党群关系建设面临挑战;而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方,党和政府能为群众解决好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群众对党和政府就比较满意,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也就没有很大阻力,这也表明了要想从根本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势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导致社会系统诸要素之间的不协调

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不可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否则会导致社会系统诸要素的不协调发展。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各地政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把GDP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甚至把GDP的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厚此薄彼必然会损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到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经济发展滞后,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只有向群众伸手,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导致群众利益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

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路子,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的质量上,而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时有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见之于报端,而没有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特别是一些地方因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工资关系、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加以解决。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一)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是离间党群关系的最大因素

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赋予了政府去行使公共权力的权利。然而,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一方面,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厘清权力的授予关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的特权,随心所欲地滥施滥用,使得公共权力的运行超越了法律轨道,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一些职能部门、权力部门、垄断行业、垄断企业利用自己的职权侵吞社会公共资源,建立自己的“小金库”,把社会公共资源转化为集团或者个人财富,权力利益化、职能利益化、职能敛财、以权谋私、权力寻租、以职谋利,成为公共权力使用过程中最大的不公,这从根本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之,某些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不作为或乱作为,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地下黑工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诈民众,近年来,假酒、假药、黑心棉、毒奶粉、瘦肉精等屡禁不绝,从某种程度上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或公益职权的少数人,以个人权力寻租为目的,违背社会政治规范,利用手中职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牟取私利的行为。”权力本身就带有腐蚀性,权力如果缺乏了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二)执政党执政观念滞后,党群思想隔阂加深,造成党群关系矛盾突出

政党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是政党整合和调动执政资源,赢得执政合法性的基本保障。长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依靠领导人的绝对权威来治理国家,久而久之,在党内外形成了一种比较浓厚的人治意识,家长制、一言堂问题严重,个人专断、个人崇拜作风盛行,把执政等同于直接行政,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顾人民的意愿,把领导意志作为金科玉律,“长官意志”决定一切,使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变成了处处包办代替,把“由民作主”等同于“代民作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受到限制“以权代法、以言代法”问题严重,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党的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不能适应群众思想多元化、宣传手段多样化的需要,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仍然习惯于“我说你听”的传统说教,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互动性、有效性。特别是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洞察民意的敏锐性,平时不善于或不注重捕捉民情民意,不善于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不能正确判断矛盾的主次方面,往往使小矛盾演化成大矛盾;习惯采用“镇压”方式来解决矛盾,动不动就出动武警、公安干警,使党群矛盾升级、恶化。

(三)执政党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党群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党群关系的不和谐

党的领导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执政党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桥梁,是群众影响和控制政府的工具,是居于群众与国家政权之中。而事实上党对社会管理更注重控制,强调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全面管理和高度统一,执政党的权威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权力运作不规范,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极大地影响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不再拥有对公共资源的支配和主导地位,致使党的传统“政治资源”、“政治优势”逐渐流失,社会上一部分人因在体制变迁中经济利益受损,政治权益受挫而被边缘化,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和怨言增加,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的执政形象。而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权力的运行失控,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严重,干部人事制度不科学,造成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状况,势必助长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良行为。这种体制性、机制和制度性阻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

(一)民主政治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到:“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我国也是缺乏民主传统和人民缺乏民主实践锻炼的国家,伴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影响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从政治运行的状况来看,主要表现在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选举机制不完善和权力制约机制不完善四个方面。从政治运行的具体实践来看,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的选举尚不能充分反映社会民众的普遍要求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特殊要求;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党和政府缺乏对群众利益要求的应对机制。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而受制于执行权;自上而下的监督占主导地位,平行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尚未很好建立;事后追惩性的监督体制难以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现有的选举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个别地方在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权力干涉、拉帮结派、选举走过场等不规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权力运行缺乏程序化、规范化。正是由于民主制度和机制的缺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受到了影响。党如果不能够健全民主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必然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二)执政方式不健全影响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

执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执政效果,而执政效果直接影响群众的满意程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突出强调组织制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为基础,以下级服从上级的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为条件,党的领导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群众完全依赖于党的利益代表,服从强制性的调控,从而助长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的发生,党集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于一身,致使民主党派、政协组织、社会团体等参政权利被边缘化,党对国家机关直接发号施令,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执政党的功能被无限夸大,政治权威被空前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受到冲击,群众不满情绪和离心倾向激增,不利于党群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适应执政环境、执政使命变化的新要求,对原有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党和国家对决策领域的控制日渐宽松,决策方式逐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艰巨工程,长期以来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组织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彻底解决的,现实中还存在许多弊端和漏洞,这无疑对进一步发展党群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封建残留思想、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指导我们思想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建立并成为全社会的主导,但是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党员干部。一些干部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严重,“官贵民贱”、“官智民愚”的思想一直存在,把人们群众视为“草民、刁民”,“唯上”、“唯书”的主观专断现象严重,严重脱离群众。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受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逐渐背离党的宗旨和公仆形象,迷失了方向,贪恋“地位、金钱、美女”,把党、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不当一回事儿,生活腐化,政治辨别力丧失,他们的形象严重的削弱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和谐发展,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暂处低潮影响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一时间,西方一些政客和右翼学者大力鼓吹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叫嚣社会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已经寿终正寝,国内有不少人产生了种种错误的认识,比如: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等。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进而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些错误的观点,势必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三)西方反华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消减了部分群众的政治辨别力

西方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他们利用一切手段,丑化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挑拨离间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他们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期削弱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热情和信心。少数西方国家还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一些对宗教不了解的群众,出于好奇或寻求精神解脱的目的,盲目地相信宗教教义、加入宗教组织,甚至有些党员干部,竟也抛弃马列主义信仰,接受某些宗教的教义,甘愿去做一名宗教信徒。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是任其泛滥下去的话,势必会使人民群众对马列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影响人民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总之,影响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因复杂多样,一蹴而就地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不现实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就不难找到破解密切党群关系难题的钥匙。新时期,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谐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把党群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就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政治保证。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成因 突出问题 面临 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