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红色文化“成就”中国革命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09 10:09:22

摘要:通过探析红色文化及其核心价值在“成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阐述了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的天然联系。

关键词:红色文化;核心价值;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3-0127-02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阶级欲实现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同时又为它们服务的,文化革命与政治革命一样,有一个统一战线。对于各阶级文化在文化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则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1]698红色文化,作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主导地位,成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2]在本质上建构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但铸就了坚强、团结的革命团体,而且构成了广大革命者与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永恒的精神动力源泉,最终以它独特的先进性“成就”了中国革命。

一、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造就革命主观条件的重要武器

1.红色文化的社会化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阶级基础

任何革命的爆发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都是一定的革命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中国的历史特点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造就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然而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产生革命,革命客观形势须与一定的革命主观条件相互作用,革命才会发生。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在于阶级力量的形成和群众革命觉悟的提高。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属于中国无产阶级,决定了革命最重要的动力属于中国工农。中国共产党能否造就中国革命的主观条件关键在于能否用自己的政治文化提高广大工农的阶级觉悟、凝聚成强大的阶级力量。红色文化的社会化,则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向中国人民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理念,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及其盟友的阶级觉悟,同时亦进一步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为其开展规模巨大的革命运动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2.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战线

每一次伟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1921年,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1]697红色文化战线本身成为推动革命形式向前发展的一条重要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是对敌作战的又一有效战场。红色文化先进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得它能够不断糅合其他政党团体的政治文化以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统一战线,削弱了敌人,壮大了自己,从而使得红色文化能够在各种政治文化的碰撞中有力地打击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及其日本法西斯的政治文化,并使得各种反动的政治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直至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二、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富于感召力与凝聚力的粘合剂

1.坚定的理想信念内化为广大革命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共产主义必定实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奋斗目标,此外由于它把中国人民心里企盼而又模糊、不确定的理想愿望明确地提了出来,为全体中国人初步勾勒出一个灿烂的前景,因此这一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包含了其他利益群体的价值追求。在给予处于混沌之中的普通中国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力、感染力的同时,也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所接受,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共同的政治心理、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人们相互认同、相互聚合和一致行动的根本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犹如一面鲜明的旗帜,有效地引领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征途中奋力前行;共同的理想信念犹如一块巨大磁铁石,有效地凝聚了中国社会各种政治资源共同革命。全面抗战爆发后,寻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这一共同理想信念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中华民族力量得以空前凝聚;全面内战爆发后,争取和平与民主、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中国革命力量得以空前凝聚。建国前夕,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袖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宣言:“愿意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前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早日实现。”[3]254

2.高尚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广大革命群众自觉的行为取向

在动荡的革命年代,革命纪律与红色文化的内在要求相比,它们的约束力与鞭笞力是有限的。人们的行为取向更多地受他们自身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对于广大革命者而言,“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在某种程度是他们隐形的行为模式,成为内化了的自觉的行为规范,并赋予人们伟大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我们广大革命者而言,不是外在力量的衍化,而完全是自我人格力量自省自警而形成的自觉的心理欲望和行为自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原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在一次激战中与队伍失散,后流落到泰和马家州。在寻找队伍无望之下,刘启耀改名换姓,隐蔽下来。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个沿途乞讨的流浪者却“腰缠万贯”,在他的腰间,缠有大量金条,那是党组织留下来的活动经费。他却从未用过一分一毫,直至将它交还给党组织时,大家才知道这一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启耀的传奇经历演绎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展示了一个革命者崇高的革命道德。对于许许多多像刘启耀一样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而言,党和革命的要求早已内化为他们统一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得我们党和广大革命者无论是在革命处于顺境中还是处于逆境时,都能始终自觉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自觉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履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三、红色文化是我们党“成就”中国革命的重要法宝

1.科学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国国情及其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艰巨性、复杂性与曲折性。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了28个春秋,中国革命几次濒临生与死的危险境地。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和武汉政府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这标志着不久前曾宣布蒋介石为革命叛徒的汪精卫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反革命叛徒,中国革命跌入低谷,中国共产党员由五万七千人锐减至一万人左右。四年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正式宣告成立。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及其执行者们在重大决策上的失误,中央红军遭受重创,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中共中央不得不作出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决定,然而代价却是惨重的,三大主力会师时红军由近20万锐减至3万左右。同样是四年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已成为中国抗日的中流砥柱。中国革命星火之所以能在危难之际扑不灭且能成燎原之势,弱小的红军之所以击不垮且能反败为胜,正是凭借日渐成熟的科学指导思想,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创造出适应革命形势的新办法、新策略,用于指导自己新的革命行动,从而不断从斗争中创造出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将中国革命逐步引向胜利。

2.顽强的革命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弱到强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形式,中国具体的国情又决定了“敌强我弱”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客观存在,困难与艰险是中国革命者必须长期面临的挑战。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力量就非在长期间内不能聚积和锻炼成为一个足以战胜敌人的力量,决定了中国革命力量就非磨练和发挥自己的顽强性,不能坚持自己的阵地和夺取敌人的阵地。中国革命军队之所以能在最为“弱小”、“困难”和“艰险”的时期英勇奋战而不溃散,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凝结军心;就是靠广大指战员以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士气;就是靠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崇高革命道德获取人心、凝聚力量。“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团结一致、服务人民的道德情怀”,练就了中国革命军队顽强的革命精神。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言,这种革命精神赋予了这一团队中的千千万万的青年人经久不衰的革命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使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顽强的革命精神犹如火箭助推器为中国革命提供无比强大的推动力,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事物的价值是时代性和普适性的统一体。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普适部分我们可称之为传承价值。就红色文化而言,由于它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必然使红色文化的价值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由于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领导创建的最为先进的政治文化形态,这就使它所蕴含的价值必然亦具有普适性,符合历史与当代人民的价值诉求。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红色文化这一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不仅极大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而且它所承载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指导思想、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依然是我们国家富强、民族进步所需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当代人民所崇尚的价值追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党在十七大就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课题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可见,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这则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的政治内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7卷5,2008,10(05).

[3]刘学军.政治文明的文化视角[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254.

Red culture making Chinese revolution success

FU Xiao-qing,ZHANG Guo-fang,ZHANG You-wen

(Ji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344000,China)

Abstract:And red by the culture and its core value in the China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red culture and moder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nature.

Key words:red culture; core value; Chinese revolution

推荐访问:中国革命 成就 红色 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