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本土人文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的探索和实践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6 10:09:09

一、引言

当代的中职生是改革开放大环境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会有时代的特点和自身的特色,中职生的德育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等因素,使中职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部分学生出现盲目推崇西方民主、西方文化,政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弱化,贬低中国文化等表现,这对中职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笔者结合中职德育课题的研究,尝试将本土鲜明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中职德育,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发展规律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引起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道德需求和兴趣,更加凸显对中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其自觉地增强爱国情感、规范行为习惯等,从而使实施道德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依据笔者近年来开展的广东省中职重点德育科研课题《田家炳精神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广东省“十三五”立项课题《苏区精神融入中职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两个省立项课题研究和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本土人文精神融入中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搭建具有鲜明特色德育新模式,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精准挖掘本土鲜明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是融入中职德育的前提

中国梦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项德育的具体内容,是分属 《中职德育大纲》中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两个德育要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构筑 “中国梦”的坚强基石。实现中国梦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 “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准确的挖掘本地的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中职的德育工作中,创新德育形式,增强中职生爱国爱乡情感,规范日常行为习惯,达到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目的。

在两个省立项德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依托在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紀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我县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客家人文精神。其中大埔籍的爱国侨领田家炳先生,是我校的独资捐建人,他的具有浓厚传统道德精髓的事迹是我们非常优秀的德育资源。为更好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开展理想信念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精准地挖掘出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的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及与中华民族精神高度统一的“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爱国爱乡、捐资社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勤俭诚朴、进德修身、重实轻华、实而不华、以立立人、止于至善、豁达谦逊”精神内涵的田家炳精神。这与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支撑点。

精准挖掘出的苏区精神和田家炳精神的内涵与民族精神及中国梦教育是高度统一的,是充分融入中职德育体系的前提和保证。

三、本土鲜明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是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是课堂教育的一个延伸,校园文化对中职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对事物发展的正确看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体现具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中职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苏区精神及田家炳精神资源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我校用苏区精神和田家炳精神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把具特色人文精神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与文化之中。依托特色人文精神进入校园文化,极大丰富了中职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涵,对教育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展现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我们把特色人文精神渗透于学校全部教育和管理行为之中,使“苏区精神”和“家炳精神”在校园不单单是上课才会接触到的理论,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课后都能产生影响力。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手段,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首先,由于学生们喜欢娱乐化的活动,我们让学生参与举行大型的关于苏区精神的文艺活动,比如用舞台剧来还原苏区时期,共产党人那些丰功伟业以及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等,从艺术的层面上使学生了解接受苏区精神,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接受。

其次,我们综合协调学生的课外活动,激活大众性生活文化。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想动态,如通过“苏区精神”和“家炳精神”进班级活动、重走红色之旅,等等,促进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又加强了对党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接受了主旋律文化。

再次,我们利用各种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开展特色鲜明的、吸引力强的苏区精神主题活动。我们还先后对原有的田家炳先生事迹陈列室、校史展览进行了重新布置与充实,使内容更为全面,宣传教育效果更加理想;开辟了学习苏区精神专栏和百米的“田家炳先生语录”长廊等,并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方向等融入景物文化建设中,构建丰富的校园隐性课程,营造出浓厚的传统道德氛围,使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无不感受到这种德育氛围的熏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在优美丰富校园文化的情景熏陶中,学生得到心灵的体验,情操的锻炼,品德的发展,思想的升华。

本土人文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的探索和实践

四、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是根本

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结合中职德育课改的契机,积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全面渗透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使学生在所有课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接受道德体验,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整合的,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案例式、故事化的编写手法,精心筛选学生身边或本地区的典型事例,将苏区红色资源以及教育阐述的道理寓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故事之中,还辅以大量反映学生自身生活的图片,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形式轻松活泼,寓理于例,化远为近,以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德的愿望与自觉。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化、形象化的传授方式,改進德育认知方式,化说教为引导、变灌输为渗透,让学生在道德认知中也能感受到乐趣。从而真正把自己的道德认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五、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网络信息是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第四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已经介入到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中职生已构成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校园生活离不开网络,构建健康的、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教化工作的配合程度,所以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中职德育中的关键就是网络。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如何推进人文特色的道德资源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首先加强网站和网页的主体内容建设。要使渗透人文精神(如苏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和网页有特色、具有吸引力、有影响力,能使学生能有较长的时间在上面浏览。要把握主体网站和网页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允许在主体网站和网页上自由发言,但是必须能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允许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出现在网页上。

其次,网站和网页可以开设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一些板块,在网上建立这个平台,充分发挥“渗透性”隐形教育功能。比如可以设置苏区精神进校园、苏区精神理论学习和苏区精神之我见等板块,让学生学习到苏区精神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也是苏区精神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到网络中去的有效尝试。

再次,对于网站和网页的内容,要适时进行更新或者是首先及其其他展现给学生所能看到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报道新闻这些发生的比较突然的事,要及时放到在网上去,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

六、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只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目标,依照《大纲》中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精神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本土人文精神,有效地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科学有效的融入中职德育工作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何丽华

推荐访问:德育 本土 中职 融入 人文精神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