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重难点归纳与解析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03 10:14:45

zoޛ)jiuvwx个人的绝对权威。

3.特点: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矛盾突出。

4.产生原因: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②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防止地方割据和镇压农民起义。

5.内容:①君主专制。秦朝:确立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朝:重用近臣以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建立三省体制;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分化事权;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②中央集权。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北宋:强干弱枝,重用文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废行省,權分三司。③选官制度: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至清:科举制。

6.评价:①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消极影响:政治上,易形成暴政和腐败,不利于政治民主;经济上,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思想文化上,易形成文化专制,从而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列强侵华

1.阶段特征:

2.重要条约:①割地:《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南京条约》,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③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商埠;《天津条约》:开放沿海沿江十处为商埠;《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经济特权:《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⑤政治特权:《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⑥军事特权:清朝官吏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⑦文化特权:《天津条约》: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二)抗争求索

1.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2.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3.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1921年,一大,中心任务:讨论党的成立,制定最高革命纲领。1922年,二大,中心任务: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制定最低革命纲领。1923年,三大,中心任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中心任务:纠右。1935年,遵义会议,中心任务:纠“左”。1945年,七大,中心任务: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心任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一)民主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并且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各项事业的权利。②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与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曲折历程:

3.启示:①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避免因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即要实行“法治”,而非“人治”。②完善法律制度,约束公民行为,使法律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③加大对公民法制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公民“知法守法、自觉维法”的意识。总之,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

(二)祖国统一大业

1.问题由来:①香港问题: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②澳门问题: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553年骗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50年代强行租占澳门。③台湾问题: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从此割据台湾。

2.解决方案:“一国两制”。①形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方针;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蕴涵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②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长期不变。③实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未决问题: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年,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三)对外关系

1.根本目标: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从不谋求对外扩张和霸权。特别是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述情况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就体现了这一外交目标和思想。

2.发展历程:

四、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一)对希腊民主的全面认识

1.背景:海洋文明是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多山多岛造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民主环境,众多良港为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商业基础。

2.特征:①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②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③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④真正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

3.实质: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4.内容:①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③伯利克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到来。

5.评价:①积极作用: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消极影响:过于直接和泛滥,导致雅典的腐败和衰落。

(二)对罗马法律的全面认识

1.趋势:①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和斗争。结果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②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是罗马帝国的范围不断扩大,外邦人迅速增加。

2.内容: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适应对象上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主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实质:奴隶主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

4.影响:①是罗马统治的有力工具。②有利于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③奠定了近现代法制社会的基础。④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五、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对选民或候选人实行财产资格限制,或者用金钱操纵选举等方式来实现对代议机构的限制。

2.特点:英国代议制以君主立宪为特征,以议会内阁为核心,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二)英、美、德(1871—1918年)、法(1875—1940年)政体之比较

(三)社会主义运动

1.马克思主义诞生:①背景。经济根源: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失败和工人的觉醒;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②内容: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阐明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阐明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③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④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2.巴黎公社:①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临时政府实行反动统治。②措施: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军事和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薪金不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③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④失败原因: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是时代的早产儿。

3.十月革命:①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参加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②经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发表“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③措施: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通过《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④特点: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⑤意义:极大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六、现代世界政治格局

(一)两极格局形成

1.原因:①西欧和日本严重衰落。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2.经过: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②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③马歇尔计划实施,美国扶持和控制西欧。④北约和经互会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⑤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①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②消极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战后两大集团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多极化趋势出现

1.原因:苏联解体。①原因: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②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③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④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搞好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2.表现:①美國: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②欧盟: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③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④俄罗斯: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但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⑤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⑥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L]

推荐访问:发展史 难点 归纳 政治文明 解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