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刻在石头上的不朽标语——记大南山革命石匠翁千

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2 10:11:53

大南山横跨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这里山深林密,地势险峻,有利隐蔽,易守难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930年秋,东江特委、军委、东江苏维埃政府从丰顺的八乡山移驻大南山。同年11月,根据闽粤赣特委的决定,潮、普、惠三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及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以大南山为活动中心。从此,直到1935年夏,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大南山一直是东江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在此期间,大南山既是潮、普、惠土地革命战争的领导中心,又是东江各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期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根据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印刷出版《苏维埃三日刊》、《红五月》、《革命画报》等各种革命报刊,成立宣传队和赤花剧社、开辟红场阅兵台等。此外,为了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潮普惠县委还布置了制作石刻革命标语的宣传任务。在当时恶劣的外部环境下,革命石匠翁千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使命。

一、农民运动显身手,坚决踏上“赤派”路

翁千,又名登科,1879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后坪村。翁千从小家贫如洗,因而只进私塾读书3个月后,便随父母在家乡种田,一边跟着父亲学打石。他心灵手巧,刻苦用心,很快练就了打石的本领,不仅能打出各种做工精巧的石器,而且能刻出深沟平底的碑字,字体粗细分明,栩栩如生。长大后,翁千便以打石谋生,不久他就成为大南山一带著名的石匠。长期的艰苦生活使翁千具有强烈要求自由民主和反抗强暴的革命精神,他正义凛然,疾恶如仇。

20世纪20年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潮汕地区的农民运动逐渐兴起,各地纷纷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农民协会。1926年,翁千所在的成田乡及附近的沙陇乡农会相继成立。在这激动人心的形势下,翁千倍受鼓舞,他和几个年龄较大的儿子牵头联合全村的贫农,组织成立了后坪农民协会,并将该村的“三姓祠”作为农会会址。为了树立农会的权威,翁千依照农会会旗上的犁徽,在村里芙蓉山边的一块大石上刻下一张长2.1尺,高1.5尺的石犁,并在附近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农民协会制造”等标语,象征农会长存不朽(至今遗址尚存)。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农民运动,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经过这次运动,翁千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换取独立和自由。他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决心当一个“赤派”。

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将革命干到底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不乏许多为革命牺牲的革命家族。翁千的家族,就是这样的革命家族。翁千兄弟共4人,他本人育有9子1女。1926年,在翁千的影响下,家族中多人相继投身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形势十分危急,大批革命人士被捕杀,但翁千仍鼓励亲人坚持斗争。1927年至1930年四年间,翁千三个儿子相继牺牲,次子翁甲乙为送情报被捕杀,四子翁继在1930年4月的林招战役(又称排金山战役)中牺牲,六子翁乐带病冒雨送情报致病情恶化病逝,翁千逐一为儿子刻碑励志。1930年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革命群众,由于翁千是农会带头人,他自然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捕杀的目标,但他毫不畏惧,其时已经51岁的他带领一家三代及堂弟、堂侄共18人,奔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继续革命。1930年9月,时任红军四十七团营长的四弟翁长毛被捕,在潮阳县英勇就义。其后,翁千的堂弟翁达三和堂侄翁锦也相继为革命捐躯。

翁千家族中,先后有6名亲人牺牲于革命事业,人到中年而面临丧子、丧亲之痛,是人生中多么大的打击。但翁千化悲痛为力量,他勉励家人“要当赤派到底”。

三、受命镌刻显忠胆,不朽标语铸烈魂

1930年11月,中共潮普惠县委在大南山大溪坝村的石狮埔召开了潮普惠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并讨论如何在红五月夺取三县政权。中共潮普惠县委把制作石刻革命标语的宣传任务交给翁千,翁千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为了纪念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翁千在石狮埔的大石上刻下了“潮普惠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万岁”、“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武装拥护苏联”、“完成西南总暴动”(末2字未刻成)等4幅标语,鼓舞红军和群众的士气。大南山人民以歌谣赞道:“翁千高升石司令,刻苦耐劳心眼明,千山万石任调遣,点石成兵闹革命。”从此,翁千成为革命的号兵,用他的铁锤、铁笔宣传革命。

翁千在镌刻革命标语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危险。当时大南山环境恶劣,山路崎岖,所到之处常常荒无人烟,翁千及其助手们时常是风餐露宿,来回奔波,抢夺时机镌刻革命标语。国民党反动派得知翁千在大南山各条要道旁镌刻革命标语后,对其恨之入骨,时常派出暗探打手伺机谋害。有一次,翁千在芦鳗坑搭架镌刻革命标语,全文是“苏维埃欢迎白军士兵拖枪到红军来”,标语分成两行,从上而下镌刻。当刻好下面6个字时,伪装成农民的敌人突然近身猛扑,翁千纵身跳下水中,敌人开枪猛打,水面泛起血花。次日,敌人大摇大摆到此收尸领取赏银,不料浮上水面的却是一条芦鳗。如今,那块大石上还留下“苏维埃(在右边)”、“兵拖枪(在左边)”的字样。

从1930年11月起,翁千和助手们一起顶风冒险,辛勤奋战,历时一年多,在纵横几十公里的大南山各重要隘口,刻下了数十条石标语。后经统计,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共36石,57条,467字(其中潮南区红场镇25石,37条,312字;普宁县汤坑径7石,10条,81字;惠来县盐岭径4石,10条,74字)。这些石刻革命标语,紧紧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旗帜鲜明,一针见血。如1931年春党中央为纠正“左”倾路线错误,指明苏维埃要巩固才能发展,翁千便在红场阅兵台正面刻上“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标语,还在盐岭径刻上“列宁主义万岁”等标语。此外,“拥护中国共产党”、“武装拥护苏联”、“男女平权婚姻自主”、“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建设工作”、“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工农兵团结起来”等都是鼓舞军民士气的标语。翁千及其助手所镌刻的这些石刻标语,配合了当时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同时大大增强了当地群众的革命意识,坚定了他们坚持革命斗争的意志。

1932年,国民党派重兵“围剿”大南山,革命形势逐步恶化。此后,敌人又多次“围剿”,偷袭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红军主力已向大南山西部转移。当时敌情危急,但翁千为革命战斗到底的意志毫不动摇,仍化装上工地。有一次,翁千妻子发觉敌情,急忙跑来告诉他,翁千定了定神,回头一看,果然国民党军已进村,他马上飞跑离开工地。这时,有一国民党士兵追赶着一个少女,正当这少女被压在地上放声呼救时,翁千回头急救,上前举锤一击,士兵头破,少女脱险,并缴枪立功,他临危不惧,勇敢机智的行动饮誉大南山。

同年,国民党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率领全师纠集潮普惠三县的反动联队联合出动,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大南山环境急剧恶化。但翁千坚持斗争,一方面继续在大南山镌刻革命标语,另一方面昼伏夜出,冒险送情报给红军部队。1933年春,国民党张瑞贵部在大南山修公路,筑炮楼,强迫山区人民迁移,还经常派兵放火烧山,妄图使红军成为无水之鱼。面对这种情况,红军主力只得转移,翁千打发三儿子翁明合离开大南山,把第七、第八、第九个儿子送往槟榔屿(新加坡)投亲,然后与老伴、媳妇、孙子们返回久别的后坪村。

由于长年奔波劳累,翁千积劳成疾,他在病中,想起亲人的牺牲,战友的离散,革命的挫折,心情非常沉重,但他坚信革命的失败是暂时的。1933年夏,翁千在家中病逝,终年54岁。临终时他嘱咐妻子官美香:“你们不可离开本村,赤派一定会再来的!”解放后,翁千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四、火种燎原风犹在,革命精神永传扬

1935年以后,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丧失,但群众的革命火种已经点燃。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企图破坏这些石刻革命标语,人民群众则竭力进行保护。他们有的在石刻标语上涂泥土,有的在旁边种上藤蔓杂草将其掩盖,有的则全村群众一齐出动,挑土担石掩埋标语。红场阅兵台前面刻有“巩固苏维埃政权”标语,起初群众用泥土把它盖住,不久因暴雨冲刷泥土,标语又暴露出来。1935年底,国民党林溪乡乡长企图劈石为砖,群众极力反对,保护石刻。不久,国民党政府派兵准备炸掉石刻,红场周围12个村的男女老少纷纷出动,伪乡长慑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只好把石刻革命标语保留下来。

在整个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但根据党史部门收集、整理的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的石刻革命标语只有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十分宝贵。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纵横几十公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翁千及其助手在当时镌刻工具简陋、革命斗争激烈、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大南山纵横驰骋,镌刻出那么多振奋人心的标语,范围广、历时长,为了完成这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力量!在党的历史上出现过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正是这一种又一种革命精神鼓舞着广大党员、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换来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翁千,一个普通的农民,与其亲人一道为革命前仆后继,他们有着高尚的革命觉悟,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更加难能可贵,他们的事迹表明,党的革命正义事业深入人心。翁千所镌刻的石刻革命标语和他的献身精神、“石刻革命”精神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们赞道:“血刻石标震南山,忠烈满门数翁千,赤派到底全家愿,留得丹心在人间”。

1978年12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定为广东省重点革命文物予以保护,当地党委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的保护工作,不时拨款进行修葺。大南山革命标语连同翁千的“石刻革命”精神是不朽的,它们将历千秋万代而常新!

参考资料:

①《中共潮阳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

②《中共潮汕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揭阳市委史志办公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6月。

③《潮阳文史》1-21辑选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潮阳文史》编委会编,2008年12月。

③《东江革命历史文化概论》,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⑤《潮阳县志》,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推荐访问:石匠 标语 不朽 南山 石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