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努力构建党的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4 11:50:32

[摘要]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党的群众工作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群众工作;路径;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20-0042-02

“执政”一词,表面看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一个执政党,不管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而要密切党群关系,就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因而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其中一个关键点是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战争年代广大农民之所以不怕流血牺牲,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因为我们党从经济上满足其“耕者有其田”的需求,政治上满足其翻身当家作主的需求,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建国初,群众的需求是解决温饱、摆脱贫困,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以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重要判断和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在发展生产力,解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方面走了弯路,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解决了群众对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当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几代领导人为满足人民需求的不懈努力,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

台州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与时俱进,研究并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满足群众各种需求的路径,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了党联系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党的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1.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把群众满意作为建立政绩的首要目标。但在现实当中,有些干部把“主仆”关系颠倒了,在有些地方或单位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其根源在于民本意识的缺失。为此我们在全市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它是集首问责任制、便民服务窗口、办事承诺制等便民服务措施于一体,并进一步深化、拓展、优化新时期为民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工作制度和办事方式,是便民利民的一个有效机制,是乡镇和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个实在举措。

2.开展“民主恳谈”,满足群众的民主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变化,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利益意识增强。经济上的独立性,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各个阶层的群众为了确保自身决策的正确,都非常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走向,顾及党和政府的政策对他们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在经济体制、生产方式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意识日渐浓厚,利益表达的诉求日益强烈。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顺应了这一要求,出现“民主日”、“民主听证会”、“民情夜谈会”、“村务大事民决”等各种形式,最后以“民主恳谈”活动这一名称进行完善和推广。因而“民主恳谈”是我市干部群众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具体的干群沟通的实践活动。“民主恳谈”活动,形式是干部与基层群众进行民主对话,双向交流,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咨询权、质疑权;内容是公开基层事务,商量重大事项,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本质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基层政权;目的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

3.实施“共富裕工程”,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

物质的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城乡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各种人文因素的不同,地方与地方、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为此我们在1999年开始实施了“共富裕工程”,在四个层面展开:先富起来的县(市、区)帮助后富起来的县(市、区),先富起来的乡镇(街道)帮助后富起来的乡镇,先富起来的村帮助后富起来的村,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帮助后富起来的群众,完善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帮扶体系,以实现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尽快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干部跨县、市、区交流工作,选派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优秀年轻乡镇干部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任职,帮助发展经济;组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乡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挂职学习,提高了发展经济的能力。

4.创办现代农民读书社,满足群众的成才需求

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新途径,努力满足群众的成才需求。2001年临海市推广了大田街道“现代农民读书社”的做法,这是一个“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各类专业协会为纽带,党员干部为骨干,农民群众为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通过培训、示范、推广、服务等途径,达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高农民收入目标”的群众性组织。它有严密的组织网络,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名誉社长,党群副书记为社长,政法、组织、宣传、工业、农业等分管领导为副社长,各职能办、部门负责人、专业协会会长为理事的领导机构,负责读书社的日常管理、协调和运作。各分社、协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季节分门别类开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开展各种讲座,传授各种知识。乡镇党委政府以读书社为依托开展群众工作,通过了解群众所需,党员干部提供技术、信息、知识的帮助,让群众在接受服务和干部在主动服务中提高素质,成为农村的有为之才。广大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后,十分注重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走出了一条自主调整、自我发展的路子,农户发展效益农业的积极性和企业技改投入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通过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阻止了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蔓延和各种伪科学的传播,讲科学、讲文明成为农村群众的新时尚。

总之,广大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党的群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工作,而群众的需求是动态的、变化的、多样的,因而我们的群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满足群众各种需求的路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这样才能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本文作者: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推荐访问:长效机制 构建 群众 努力 工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