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传承与发展: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的思想政治价值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09 10:07:04

[摘 要] 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具有重要的思想传承价值:理想信念是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关键词] 红色题材电视剧;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创新精神

建国60周年前后,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在广大观众中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政治觉悟。中国共产党的党旗以红色为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政权称为红色政权,早期军队称为红军。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28年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即红色文化。例如,《八路军》《长征》等宏大叙事题材的作品,《沂蒙》《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以虚构或半虚构的人物来展现那个年代风貌的作品等。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所反映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凸显了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先进性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其思想政治价值仍然不容忽视。

一、理想信念——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历经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缺乏理想信念的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追求和目标,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 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中刻画的每一个鲜活生动的英雄人物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代表了红色革命时期所有革命志士的精神面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铸就了人民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理想信念已经内化为广大革命者自觉的行为规范、隐形的行为模式、统一的意志,使他们无论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中,都能够始终坚定不移、顽强奋斗。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在各个领域对我国展开了“西化”“分化”的攻势。面对国内外的各种严峻挑战,首先,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在顺利发展。于是一部分人出现了类似井冈山时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即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的真理性产生怀疑,从而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其实,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曲折恰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精辟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以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我们必须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干部群众对现实产生了困惑,对改革的性质和前景产生了疑问。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学习老一辈革命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树立改革必胜的信心,越是在改革最艰难的时候,越应当支持改革,越要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同时,应当结合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时代特点,赋予理想信念以新的时代内容。

二、爱国主义——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邓小平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为最大耻辱。” 红色题材电视剧作品中所展现的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牺牲自己,舍弃一切,前赴后继的英雄事迹是对爱国主义的一种最好的诠释。正是有了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才使我国的革命事业历尽艰辛,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来,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例如,《长征》这部电视剧的播出,再次唤起了中国人景仰的那种长征精神,它所形成的后续文化和社会震动是巨大的。近几年,重走长征路的热潮此起彼伏,人们渴望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可见,一部优秀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可以和时代精神产生多么巨大的共鸣!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团结凝聚的坚强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国家也曾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比如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灾、2003年人人谈之色变的“非典”、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我们能够战胜这些灾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得以升华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向革命先辈学习,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增强其忧患意识。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在不少领域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尤其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安全的威胁,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变得更加艰巨。所以,青年一代应当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报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在红色革命年代,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的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但是红军和群众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团结斗争的意志,而是在斗争中结成一种生死与共的关系,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最终战胜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它是一种奋发向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的体现,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于是,有些人认为,现在提倡艰苦奋斗已经不合时宜了,提倡艰苦奋斗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矛盾。也有人认为,自己挣的钱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谁也管不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与我们现有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需要发扬,每个人都应当加强为祖国为人民艰苦创业的意识,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自己的诱惑和腐蚀。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应当克服那种认为只有忍饥挨饿、破衣敝屣才是艰苦奋斗的简单片面的认识,而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内涵。这就是,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思想上,勇于开拓、乐于奉献;在工作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总之,在当前的情况下,大力培养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四、创新精神——民族进步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勇于冲破“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桎梏,开辟革命新道路,创造革命新思想,中国革命的前途很难预料。可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可以说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电视剧《长征》,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克服重重困难做出英明决策的创新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的巨大力量推动着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其知识进步的程度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发展中国家如果缺乏雄厚的科学和技术储备,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仅仅依靠学习别国的技术和经验要赶上发达国家,难度将会更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就必须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依靠全民族增强创新意识,在各项事业中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盛晓明.利用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世纪桥,2007(06).

[3]张园园.论“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电影文学,2008(18).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红云(1971— ),女,山东临沂人,法学硕士,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传承 题材 红色 电视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