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意外交通安全的自救与互救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1 10:10:5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何忠杰讲解——

车祸排在意外创伤的首位,占意外死亡总数的70%以上。国内外资料均表明,儿童、青少年和青壮年、老年人是其高危人群。WHO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以15~24岁的青少年居多。国内资料显示:主要受害者为15~45岁人群,特别是25岁以下,30岁以下的驾驶员是车祸的多发年龄组2、3月份,事故死亡数最少,11、12月份最多;一周中以周末最多;一天中以上午9时前后和下午2时前后最多,近来看,夜间增多;车祸死亡性别比例为男:女=2~3:1。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员致死的人数略多于80%,其中汽车约占70%,摩托车和拖拉机分别略多于5%;骑自行车人和行人分别略少于10%。

2004年北京共发生8536起一般性交通事故,造成8284人受伤,1631人死亡。此外,另有约32万起轻微事故通过快速处理方式得到解决,平均每天要有900余起。根据权威统计,约80%至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管部门分析:本市司机及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仍然相当严重,“遵警不遵法”的现象十分突出。从事故频发在夜间和远郊区县也可以看出,在没有交警现场执法的路口、路段,交通违法行为更加频繁。

从理论上说,交通事故总会有一定的发生概率,但人员伤亡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首先要从影响意外车祸的因素着手进行预防:

1.人的因素:指驾驶员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技术,经验和反应能力;行人与骑车人的安全意识和对交通规则的熟悉情况,骑车技术和遇险时的反应能力;特殊人群(老,儿童,残疾人)生理心理情况和适应性等。

2.车辆因素:驾驶员视野,制动性,操作稳定性,照明,报警装置,碰撞时的保护能力及驾驶室的舒适度等。

3.道路因素中:道路设计质量,如车道和路肩宽度,交叉路口的设计,坡度等;安全设施情况,路面标示,交通标志,防护栏和夜间照明等。

4.车祸好发路段;如叉路,弯道,坡道、无护栏险道等。

5.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气象条件(气温,雨,雪,雾,风等),能见度

6.交通量,安全交通管理水平等。

上述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只要做好预防为主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早在1966年,美国《国家公路运输安全法》规定公路经费的1/6要用于交通安全方面,如提倡汽车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玻璃等。因强制使用安全带,可减少50%的死亡。还规定领取驾驶执照的法定最低年龄一般不低于18岁。所以还要制定和执行交通安全法规。

减少交通事故伤残和死亡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掌握和学习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能够进行正确的进行现场处置。以下我们介绍部分现场急救的措施和原则。

现场处置内容:

现场判断

①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当时的困难情况:要优先报警,包括120、110等。正确报警:不要慌张,要镇静讲清楚:事故的种类、详细地点、伤亡情况、伤员的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最危急的情况;需要的帮助,电话联系方法,应得到确切回答后再挂断电话。甚至手持电话等待询问。如果道路复杂,还需要讲明联系方法和地点,并派人引路等。

②如果发现需要紧急抢救者,立即抢救伤员,并呼叫救助者,有多人时,要有专人负责报警。

③如果现场有大火引起汽油爆炸危险时,应该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再进行报警、抢救。火使急救和解脱复杂化,甚至需要消防队的合作。损坏车辆是否稳定?否则由于重心改变可能使车辆倾斜、翻滚或滑坡,造成进一步伤害和危险。车辆位置与乘客的关系,车辆是否在不正常的位置?是侧倒或底朝天?乘客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可能被安全带悬吊着或蜷缩在仪表板旁。是否有物体穿入车内阻碍急救员进入和救治。是否备有合适的解脱工具?是否需要特殊工具。是否所有乘客皆已被发现?要注意线索,例如可能有人被抛出车外等。有无使伤员和急救人员遭受危险的环境?如溅出的燃料、断头电线、或其它危险物品等。

④保证现场安全:想办法设置示警信号或/和招募旁观者协助控制、疏导交通,坚决避免发生第二次事故伤亡。

解脱伤员

是指将伤员由致伤环境中解救出来。接触挪动伤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有异物刺入体内,切记勿将其拔除,因为这些异物,很可能刺中并损伤局部的血管、神经、肌肉,甚至重要的器官。如果把异物拔出,经常会引起出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应将其与伤员身体固定不摆动;如异物乃车体或其它固定物体一部分,则应使用工具将异物截(锯)断。除压迫呼吸道必须立即解除压迫物以外,切忌拔出异物再包扎。

异物刺入体内的正确的包扎方法应该先将两块棉垫或替代品安放在异物外露部分的周围,尽可能使其不能摇动,然后将棉垫包扎固定,使刺入体内的异物不至于脱落。还可制作环行垫,用于包扎有异物的伤口,避免压住伤口内的异物。

②有脊柱损伤或骨折,挪动伤员时注意保护,以免造成继发损伤,尤其注意颈椎的保护。

现场救治

止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急性大出血可导致或加重休克,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分钟死亡。出血为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直接压迫止血法:此法适用于皮肤小伤口,且无动、静脉破裂者。方法是用消毒纱布覆盖于出血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或直接用手持续压迫10min。四肢出血时应抬高患肢。

②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是一种可以迅速做到,而且切实有效的止血方法。

③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清洁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或异物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包扎

对于开放性损伤,为了防止再次污染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并减少出血以及外界对伤口的刺激,减轻疼痛,需对伤口进行包扎。

腹腔内脏脱出的包扎方法:腹壁破损,腹腔内的器官如结肠、小肠经常脱出体外。这时禁忌将其压塞回腹腔内。需先用大块的盐水纱布覆盖在脱出的内脏上;再用纱布卷成的保护圈,放在脱出的内脏周围,可用碗或皮带圈代替保护圈,最后用三角巾包扎。病人取仰卧位或半卧位,下肢屈曲;尽量不要用力咳嗽,严禁喝水吃东西。

固定

四肢、脊柱等处骨折时,复位后应进行适当的固定,能减轻伤员的痛苦,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便于后送。

①上臂肱骨骨折:用1~3块夹板固定上臂,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两底角分别经患侧肩上和对侧腋下(或肩上)在颈后部打结。

②前臂骨折:用夹板置于上肢下侧固定,再用三角巾悬吊上臂。

③手指骨折:可用两个小木片和胶布固定,也可把伤指固定与健侧手指。

④下肢股骨骨折:用一长木板至于伤肢外侧,下至足跟,上至腋部,用一短木板至于伤肢内侧,下至足跟,上至腹股沟,关节、空隙处加用棉垫,再用绷带或带巾固定。

⑤小腿骨折:采用两块木板置于患肢内外侧,下至足跟,上至膝关节以上,关节、空隙处加用棉垫,再用绷带或带巾固定。

⑥颈椎骨折固定:只要怀疑有颈椎骨折时,就应该进行颈椎固定。目前推广用塑料制成的颈托进行固定。没有颈托时可将伤员移至木板上,取仰卧位,头颈两侧放置枕头和沙袋,再将头用绷带固定,以免头部晃动而加重损伤。

⑦胸腰椎骨折固定:将伤员置于垫有软垫的木板上,腰部垫上枕头,再用绷带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

⑧骨盆骨折固定:将三角巾折迭成带状,于腰骶部经髋前至下腹部打结固定,另取一三角巾折迭成带状,将其中间置于小腹正中部,拉紧三角巾两底角绕过髋部,并于腰骶部固定。

搬运

搬运技术是现场急救及后送时必需要掌握的技术。搬运不当,可能导致伤员伤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救护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搬运技术。搬运的注意事项:

①经现场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才能搬运伤员;

②徒手搬运: 3人或多人搬运:急救者平排托起伤员齐步前进。适用于脊柱或下肢骨折者。为使起步能平衡、协调,可由一人喊口令。

③器材搬运:一般需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常用担架进行搬运,也可就地取材,用门板、床架、木板等搬运伤员。对于脊柱骨折伤员,应将伤员放置于硬板上搬运。

特殊部位损伤的搬运

①脊柱脊髓伤:若无担架或硬板,可采取3~4人平托法,注意搬运时步调要一致,统一托起和放下伤员的动作。若只有1~2急救人员时顺伤员躯干轴线滚动身体移至硬板上,取平卧位。严禁使用拉车式搬运法。对于颈椎损伤的伤员,务必先用颈托等固定颈部。

②颅脑伤:搬运时取侧卧位,以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③腹部伤:搬运时伤员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尽量放松腹壁。

④休克:取平卧位,一般不加枕头,双下肢适当抬高15°~20°。

管理伤员的其他事项:

如果有切口,医师进行清创缝合的时机是越早越好,争取在伤后6小时内缝合。

破伤风针要争取在开放伤后24小内注射。

如果用肢体离断、牙齿折断或脱落、耳朵离断、一定要用低温保存好随病人送到医院,可以进行后期修复和种植。

伤员身上的物品要妥善保管好。

转运中一定要给所去的医院急诊科打电话,告知伤员的情况,以使医院有事先在人力上的准备。

推荐访问:自救 交通安全 意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