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25 12:20:29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讲话》对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核心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什么是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应是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在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概括起来有如下的特点:①内部心理需求能协调发展。人格健全的人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都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需求合理,言行统一,自信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好,能及时调节个体与外部世界关系,这是人格内在统一性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人格内在统一性,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为失控等问题。②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的人,心胸开阔,善解人意,性格开朗大方,与不同的人际交往都表现出恰当、得体的语言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亲和力、吸引力。③有效地运用个人能力。人格健全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工作充满希望,在实际生活中能保持旺盛的经历,不懈的追求精神。④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人格健全者不依赖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总是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分顾虑他人的态度。

二、青少年学生人格缺陷的形成主要原因及主要表现

原因:人格的品质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①首先,由于我国的学校长期推行应试教育,侧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内容被排斥在课堂之外。不重视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作用,德育中的情感因素,个性品质的培养,人格设计等被忽视和淡化。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做人,做有价值的人,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受挫力和情绪控制力极差。②其次,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现象越来越突出,他们娇生惯养,受长辈的百般呵护,惟我独尊,自私自利,只会索取,不懂回报。青少年学生的劳动观念,勤俭观念,情感观念淡薄,经受不住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③再次,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婚姻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上出现较多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都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亲情的缺失,社会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和伤害,使他们生活在孤独无助的环境中。他们在家得不到爱的呵护,在学校、社会得不到人们的欣赏、赞美。他们普遍存在自卑、焦躁、疑虑、憎恨的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人格缺失,人性沦丧。④最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分数,只重“才”,不重“人”,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要,不重视精神的构建和人性的完善,而人文关怀的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性的丧失。学生对父母感情淡薄,对老师更谈不上什么感情。由于情感的饥渴,学生早恋,迷恋游戏等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行为偏离正常轨道。

总的说来由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先天不足,过强的共性自约,以及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缺失正常、健康的情感,使一部分学生在认知过程和智力并无异常的情况下个体出现情绪反映,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人格特质明显偏离正常的人格发展特点。具体说来,当前青少年存在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情绪反映过度: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在现实生活中,因和老师、家长怄气而轻率选择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学生屡见不鲜,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忽视对良好情绪反应能力的培养。

②行为偏执极端:正常的行为应该是主动积极而富有建设性。但很多青少年学生一遇上烦心事就采取过激行为。他们固执刻板,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高,常感情用事,攻击性强,用敌对的态度待人处事。

③意志品质欠健全,性格过分抑郁,对人际交往恐惧。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没有行为目的,没有决断能力,意志消沉,生活懒散,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压力退缩,逃避;害怕与人交往,与同学相处时态度消极,冷漠,总是生活在抑郁中,难以适应新环境。

④社会责任感淡薄,过于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较少考虑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经常有些不文明的行为,更多地注重物质追求,把物质或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第一标准。注重个人奉献与向社会索取公平交换,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急功近利,敬业精神不强,缺乏远大理想。

⑤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强。过分注意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对自己缺乏信心,活得很累,事事依赖老师,家长“权威”,甚至还有对电子游戏,网络等有严重依赖,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来自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

⑥心理困惑较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引发众多的心理矛盾。有难以承受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所产生的心理焦虑,有观念迅速变化所引发的心理纠葛,有人际关系不协调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等,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怎样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表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健全人格的标准和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及形成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①创设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空间。教育中要注意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使来自不同方面的教育影响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求自己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以分数作为判断学生成功的唯一价值标准。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念的扭曲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人们过分强调和追求个人物欲满足,许多青少年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因此,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理想是催人前进的巨大动力,没有理想,就缺少对人生的有力 支援。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把个人的生活与国家的进步、繁荣联系起来。

③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挑战未来社会的胜利法宝,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认知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其次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人格动机。再次要努力提高学生全面分析事物,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挫折,创设适度的环境及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承受力,重视挫折教育。

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人格辅。,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课,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科学知识,及时帮助学生排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惑,消除心理人格障碍,医治心理疾患,使学生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在人格教育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人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认识,优化自己的人格机构。

⑤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义务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作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能极大地改善和协调好人际关系。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有丰富科技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有良好素养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先修其身,先正其心,才能治国平下”。在重视科学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情感因素和个性品质培养,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⑥对学生施与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关键。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干劲。当他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错误后,教师公平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获得更大理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

⑦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增强自信心。人生最大的问题,正如古希腊的名言所说“认识你自己”。真正认识自我,“再造”自我。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展人际交往,当学生受到挫折和失败时,教师引导他们确定合理的目标,认清自我,树立自信心。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目标,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彼岸。

推荐访问:浅谈 健全 人格 青少年学生 培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