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8:16

[摘要]史料教学是大势所趋,但史料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较为困难。针对当前史料教学史料选择上的误区,从确定主题、选择内容、辨别质量、注意呈现四个方面具体阐释史料选择的方法,以期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史料;史料教学;史料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87-02

[作者简介]崔恒祥(1978—),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史料教学主要包括史料的收集、选择和运用三个环节。其中,最能突出史料教学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是史料的选择。

现阶段教学的史料选择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把史料用作证明教材结论的工具,对史料性质不加甄别,引用不加出处,史料选取文不对题,忽视学情,史料运用望文生义等。[1]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史料选择上的具体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确定史料主题

史料教学如何确立主题呢?一般而言,课题往往就是主题,但也不尽然。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认真确定主题,挖掘课题的内涵与外延。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的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一专题教学,这样的主题还算合理,但对一节课而言则显得有点大。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笔者确定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崛起”,突出中国无产阶级。主题之下,取教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等内容,舍“国民大革命”这部分教学内容。取的理由是这两方面内容都涉及无产阶级,一方面涉及的是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涉及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舍的依据是涉及与国民党的合作,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国民大革命”与下一课“国共十年对峙”有着密切联系,将其下移能兼顾历史的延续性。所以,教学时可以如下板书,这样主题便一目了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无产阶级)

1.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2.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

3.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二、选择史料内容

“史实”“史识”“史论”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识”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史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多表现为历史阶段特征即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括(规律);“史论”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偏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则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2]三者相互支持,构成了史学的知识体系。

(一)选择“史实”,注意充实历史细节

要想让历史有血有肉,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故事,老生常谈,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选择史实,让历史更加丰富多变,让历史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自然密切,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感悟历史。

(二)选择“史识”,注意全方位、多角度

选择史识,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以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当代史学家杜维运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选择史料往往有一种倾向,即选择史料来证明教材的观点,这样一来,史料不过是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外在的附加品,这是史料教学的大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分析史料,因为很多史料是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往往会受时代、社会、情感、经验的左右。

(三)选择“史论”,注意当事人、当时人和当今人的看法

因为作者的身份和身处的时代不同,所以选择史论时,不能随意,否则会适得其反,形成不正确的历史认识,大大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们不能搞“一言堂”,而应该“百家争鸣”,选择当事人、当时人和当今人的评论,形成对比,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让学生自我鉴别和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学会习史的基本方法,体会历史研究的过程,形成证据意识、历史意识。

三、辨别史料质量

选用的史料应该是科学的,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史料才能正确地反映历史,开展正确的学习历史活动,不科学的史料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别真伪,绝对不可以使用那些野史逸闻和连专家也无法考证的史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清单来辨别史料质量:

Who:史料作者是谁?立场如何?

Why:作者为什么要记载?冲动还是深思后的结果?

Where:史料是原始史料还是道听途说?是属于隐私还是公开的?

When:史料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当时、当代还是当今?[3]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辨别史料质量时需要注意“时间”“地点”“谁”“目的”“立场”等几个关键词,根据这些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所留下的直接痕迹,历史当事人、当时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所留下的史料及那些属于个人隐私、避免了公开而造成危险的史料,都是质量高、可信的史料。所以,选择原始史料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份史料都含有偏见。史料只是告诉我们作者认为发生了什么,或者仅仅是作者想让我们认为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在辨析史料或证据时,应该把上面的“关键词”谨记在心。

四、注重史料呈现

中学史料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在史料的呈现形式、方式上需要特别注意,以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除了众所周知的史料要多样化(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图像史料三种史料形式要兼而有之)、史料要多元化(兼顾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外,笔者认为史料呈现一定要纸质化,以纸质学案形式呈现更为必要。

现实中,我们阅读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阅读纸质书,另一种是浏览网页、电子书。如今,大家更倾向于电子书,它容量大、便捷,但犹如品茶和喝水一样,同样都是喝水,但境界不同。阅读纸质书如同品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使用PPT能呈现大量的历史信息,但却不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似是而非,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质量。所以,史料教学提倡纸质学案和PPT呈现相配合,以学案为主,PPT为辅。纸质呈现,让学生能耐心阅读史料,领会史料之间的联系与不同,能让学生体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历史学家探究历史的过程,同时,教师在纸质学案上补充大量史料,可以延伸、拓展和质疑,开拓学生视野,延伸课堂。PPT呈现起辅助作用,配合史料教学课堂的组织,能让学生明白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解学慧.美国历史教育的特点之一:收集和使用第一手资料[J].历史教学,2004(5).

[2]甘正权.一道历史题引发的争议[EB/OL].2011-1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b58220102 duy9.html.

[3]马其凤.史料资源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开发利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9.

[4]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4(7).

[5]李伟科.21世纪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1999(4).

[6]宋玮.中美中学史料教学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7.

推荐访问:史料 选择 中学历史 教学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