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权变角度分析中国领导人领导风格的转变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9:54

摘要:毛主席曾说过领导就是选干部、下命令,一个组织的领导对组织的职能的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决定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可能的工作绩效。由于客观物质、精神软环境、个人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执行命令的过程中要不断审时度势,考虑最新的环境、信息,领导的领导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权变理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官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四个阶段的领导风格的变化,对把握共产党官员领导风格的变化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领导风格;权变;环境;中国;领导人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39-02

一、权变理论介绍

全面的领导权变学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由于当时的西方国家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化,对领导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实践的新发展必然催生新的权变领导理论。美国管理学家保罗 劳伦斯(Paul La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Larch)在对外部环境与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中,为权变管理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7年他们发表的《组织与环境》、《复杂组织的分化和整体化》等文章为权变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理论。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 卢桑斯(Fred Luthans)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1976年出版《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对当时广泛出现的各种权变理论研究进行了整合,对各种权变观点和思想进行了规范和系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权变理论的形成。

“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领导行为的效能也受制于环境的影响。权变理论强调领导风格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一致,领导与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

几种有代表性的领导权变理论:

1.菲德勒(Fiedler)的权变理论(Fiedlers’ Contingency Theory)。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1951)。菲德勒的研究从领导者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出发,总结出组织绩效受制于领导者个人心智导向及其他三个情景变量,即组织氛围、任务结构以及领导者权力地位。这一理论解释了组织绩效在上述三个变量两两作用下的不同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变量情境下的有效领导风格。菲德勒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菲德勒认为,决定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1)职位权力;(2)任务结构;(3)上下级关系。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SLT)。该理论由赫塞(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Ken Blanchard)提出,他们认为下属的“成熟度”对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起重要作用。所以,对不同“成熟度”的员工采取的领导方式有所不同。在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成熟度不同,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种: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根据下属成熟度和组织所面临的环境,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属成熟度不高时,领导者要给予明确的指导和严格的控制。

3.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model)。路径—目标理论是以期望几率模式和对工作、对人的关心程度模式为依据,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效率是以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且在工作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员工所期待的报酬,同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创造条件。根据该理论,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1)指示型领导方式(directive leader);(2)支持型领导方式(supportive leader);(3)参与型领导方式(participative leader);(4)成就指向型领导方式(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路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来调整领导方式和作风,当领导者面临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他可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指导下属建立明确的任务结构和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接着可以采用支持型领导方式,有利于与下属形成一种协调和谐的工作气氛。当领导者对组织的情况进一步熟悉后,可以采用参与者式领导方式,积极主动地与下属沟通信息,商量工作,让下属参与者决策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采用成就指向式领导方式,领导者与下属一起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组织目标。

二、中国官员领导风格的历史变迁

1.武装夺取政权时期。在共产党成立之初,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战争,获得全中国的解放。由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及共产党规模小、力量薄弱的现实,使得共产党员要努力提升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力。当时,党内官员的领导风格对外主要以杰出的人格魅力、超凡品质赢得根据地党组织成员的支持、人民群众的赞誉。对外,遇到任何困难“党员先上”,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内,领导风格一般以一元化为主,彻底地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的政策。虽然根据地政权也存在法律,但非常有限、不完善,加之革命根据地情况相对简单,人民群众与党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革命的热情高涨,根据地领导权力集中,与下属关系稳定、融洽。这种靠政策,靠人格魅力、个人权威的力量来直接引导的领导风格完全适应当时的革命形势、政治任务和客观情况。在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的将士们完全听名于团长李云龙,因为李云龙是一个有冲劲、有个人魅力的领导。由于广大官员能够全力贯彻执行党组织的政策,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朝共同的方向努力,因而有效地实现了党对群众的领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完成革命时间尚短,官员的领导风格变化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任务从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转向搞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建设,加之,反革命残余尚未肃清,国际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政权虎视眈眈,新中国的官员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多方面和极其复杂的。但由于路径依赖,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党在战争时期形成的领导方式被延续、传承下来。官员的领导风格未能自觉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作出改变,而是以自身代替组织的形式直接行使国家的政权职能,政策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实行单一化领导,把各级党的组织直接变成了国家权力组织,由党组织直接发挥国家政府的智能,忽视了党员个人和非党组织的多样化执行作用,缺乏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合理回应。

3.改革开放后。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并且于1984年修订,中国的依法治国有了更充分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式促使官员的领导风格实现了从个人魅力领导、政策领导到依法领导的转变。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开始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向发展和完善的两个转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法律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应地,官员的领导风格也悄然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官员的领导风格,从直接依照贯彻政策、上级命令逐渐过渡到依靠法律、法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纲领,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官员们在依法治国及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依据法律规范行事,其领导风格逐渐趋于灵活。官员队伍出现越来越多的“个性官员”。我想,家庭联产责任制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会出现的吧。最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个农民是摁了血手印的,显然他们知道他们所实践的制度是可能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的,但是在思想部分解放,领导有更多自主性的环境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有了温暖的土壤。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后。随着1994年,在中国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加强,中国价值观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官员转变领导风格,朝更加实际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后,官员们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敢说狠话、敢说真话,主动地揽下责任,自觉地履行人民公仆的义务,官员的工作从虚化走向务实,集中注意力解决实际问题。当今为众多中国百姓所赞誉的“铁腕总理”朱镕基实行强有力的民生政策,在其当政期间,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三、结语

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情,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不同,领导者决定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及可能的成功。领导者与环境、下属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领导风格的形成。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领导者的风格也会逐渐改变,以适应新的领导环境。中国政府由全能型过渡到服务型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要求中国的领导干部及时权变,改变过去温良、谦和的干部形象,从上级的传声筒、复印机变化为真正的地方领导。尤其是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截至2011年,中国的网民已经过4.47亿,中国领导官员可以通过微博、政府网站等形式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做到取信于民,执政为民。

参考文献:

[1] 张爱卿.当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张培驰.领导七术:现代领导者通权达变的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3] 王乐夫.领导学通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4] 孙立樵.现代领导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 乔恩.皮尔斯.领导力:阅读与练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黄成亮.从“个性官员”透视新时期领导风格转变的必然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责任编辑王晓燕]

推荐访问:权变 中国 领导人 角度 风格

热门文章